那些我们一直珍藏的贺卡

  在我们越来越习惯使用电子化祝福的今天,存留在我们抽屉深处的贺卡是如此浪漫而怀旧。一张卡,几行字,点点滴滴都是记录。没有这些标记,生命似乎变成缺了一角的圆环,无法再继续向前滚动。

  眼看圣诞节和新年的日子越来越近,伊娜每天都会收到几封电子贺卡,它们大多来自平日里有业务往来的人;手机里也出现各种节日祝福的短信,这些短信通常是朋友或同事发出的。要发给客户的电子贺卡,伊娜早已经准备妥当,收到的短信也基本上被利用起来,交叉回复给朋友。

  每到这时候,伊娜就会想起那张自己一直保存着的贺卡:整张卡片都是白色的,唯一的贺词是封面上一个金色的英文单词YES。这张贺卡来自伊娜高中时很喜欢的一个男生。

  那是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傍晚时伊娜站在学校门口,看着那个男孩从远处跑来,从羽绒服的怀兜里掏出一个信封。当伊娜正要打开的时候,他说,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你再看吧。在等待了好久之后,男孩轻声问了一句:你愿意和我在一起吗?

  青葱岁月的朦胧情感,大多无疾而终,伊娜的那段恋情自然也是如此。保留这张贺卡并不是因为仍然无法释怀,伊娜更愿意把它当成一个见证,证明自己曾经拥有过不被世俗条件所左右,拉拉手就以为可以相守到永远的爱情。

  从哪一天开始,我们再也没收到过贺卡?那些曾经寄出的贺卡,现在的命运如何?一定有那么几张会被某个人放在抽屉的最底层吧。虽然很少拿出来看,却永远不会丢弃。现在,我们已经习惯将祝福缩短成几个手机按键或者几下鼠标。电子操作是如此方便快捷,我们发送祝福和删除消息都是这般容易,以至于那些美丽的句子本身都显得轻飘了。

  并不耸人听闻地说,删除是会上瘾的。华盛顿心理学家洛克斯基说:“清除电子文件过程中产生的快感,让人们对这种行为欲罢不能。”被删除的东西不可能再找回来。技术评论网站Engadget.com的编辑罗杰斯指出,高科技实际上助长人们的不理智情绪:“操作过于简单,可能让你很快感到后悔。”

  究竟哪种形式承载的情感更多,其实没有人能给出答案。但显而易见的是,清空邮箱或者删除短信是容易的,可把薄薄的纸片贺卡丢掉,那是需要勇气的。

  贺卡所承载的,还不仅仅是当时的祝福—当它逐渐从人们视野内淡出,它留存的意义更加深远。那些我们无论怎样辗转都不忍心舍弃的小小卡片,忠实记录着我们的成长—某种程度上说,它比记忆更真实。流年虽然暗中偷换,但贺卡却给了我们一个温习偷换过程的机会。

  一张卡片,几行字,点点滴滴都代表着过去。有这些标记存在着,并不意味着有朝一日要循着踪迹返回去;但没有这些标记,生命似乎变成缺了一角的圆环,无法再继续向前滚动

  贺卡的故事

  ■ 小蓓 29岁:初二那年,我转到新的学校,每天上学都窝在自己的座位上。转学发生在12月,在12月28日那天,我在课桌里发现一张贺卡,是同桌送给我的,上面写着“祝你新年快乐,希望我们成为好朋友”。后来我们真的成了好朋友,去年我结婚的时候,她是我的伴娘。

  ■ 迦迦 30岁:在我们订婚的那个晚上,未婚夫从他的抽屉里取出一张贺卡。他告诉我,那是以前的女朋友送给他的,他们从高中就开始交往,相爱8年。后来女孩出国深造,新年时从国外寄来这张卡片提出分手。

  未婚夫说,他以为自己不会再恋爱,但遇到我之后,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所以,他决定把这张贺卡交给我。我把那张贺卡留了下来,因为它可以提醒我,不要轻易放弃这么好的男人。

  ■ Alex 33岁:女朋友经常会在特别的日子里送卡片给我,比如新年或者生日。去年新年,她送给我一张自己画的贺卡。说实话,她画的一点也不好看,很难相信她小时候的梦想竟然是成为画家。但在她送给我的所有卡片中,这是我最珍爱的一张。在我心里,她就像这张卡片一样,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 张可松 25岁:上小学时我特别淘气,学习成绩也很差。有一天我在办公室门口被罚站,很多同学嘲笑我。一个女老师走过来让同学们散开,还摸着我的头让我以后要做个听话的好孩子。后来每次我遇到这个老师,她都会对我微笑。

  新年快到的时候,我买了一张贺卡,每天都带在身边准备送给她。但奇怪的是,我再也没看到过那个女老师,也许是调走了吧。那张贺卡现在还被我保留着,希望在未来有机会送出去,并对那位老师说声“谢谢”。

  ■ 何悦 29岁:前不久为了搬家整理东西的时候,意外发现上学时收到的贺卡,竟然有100多张。不想带到新家去,所以决定烧掉。火着得很快,没过多久那些贺卡就成了灰烬。正准备回家,突然感到一阵心痛,赶忙用一根木棍在灰烬中寻找起来。真的有一张贺卡没有被烧尽。小心翼翼把它拣出来,已经看不出送贺卡人的姓名了。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很洒脱的人,没想到这次“焚烧贺卡事件”,让我意外地发现自己内心深处,那最柔软的角落。

  ■ 更菲 28岁:参加工作的第一年,由于业绩不佳,我没有得到年终奖金。沮丧地回到家,发现信箱中有一张从怒江寄来的明信片,落款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好朋友。我想她寄这张明信片的目的很单纯,无非是祝我新年快乐。但她一定没想到,对于那时的我来说这是一分多么大的安慰和鼓励。我把这张明信片放进相框摆在办公桌上。每当心情沮丧的时候,就看看明信片上美丽的自然风光。艰难的时刻总会过去,只要我们能坚持下来。

  为什么有人丢掉过去毫不吝惜?

  有人把过去的点滴精选珍藏,而另一些人则相反:他们从不保留与记忆有关的任何东西:不仅是贺卡,还有书信、日记,等等。凯西说:“我从不留下只言片语,凡与文字相关的东西,我过一段就会烧掉。”

  为什么有人喜欢擦掉过去的痕迹?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心理医生姬雪松认为,对于“愿意丢弃与过去有关的物品”的人来说,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丢弃过去的物品是一种“否认”——通过“让过去的东西在眼前消失”,从而试图避免体验涉及这些东西的情感。这种否认让人们可以短暂地回避掉那些不愿意重新经历的情感,更像是一种自我保护。从此种角度出发,这种行为的消极意义更为突出,因为实际上,那些情绪情感可能并没有真正在心中被弃毁。

  丢弃过去的物品是一种“怀念”——当亲人故去后,人们会把他/她的日常用品清理或埋葬,以寄托哀思。它和上述的“否认”具有相反的体验特征,“否认”让人们短暂地感到平静,而“哀伤”则让人短暂地体验到痛苦。但是,哀伤具有更积极的意义,通过哀伤和与之相伴的痛苦,人们可以逐渐承认丧失、接受丧失,进而让客观丧失的人和物在内心永远地保有。

  北京同仁医院临床心理科卢丽卿医生说,信件和贺卡象征着过去的情感联系,也就是重要的情感对象。它们像是过去自我情感的镜子。对贺卡的处理方式,代表一个人的内心如何看待过去的自我。只要你能够平静享受当下,整合好现在和过去的自我,是否保留从前的痕迹,并不重要。

  《神奇巧手贺卡DIY》(共6本)

  如果你想亲手制作一张贺卡,这套书就是非常实用的工具书。其实不仅是贺卡,生日卡、道歉卡、母亲节卡……制作任何卡片都轻而易举了。

  作者:施仲杰
  21世纪出版社
  定价:9.5元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