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时钟影响生物钟
“人的大脑有两类生物钟。第一类对昼夜交替的自然节奏很敏感,决定荷尔蒙分泌和细胞再生周期,影响身体器官的活动;第二类位于大脑皮层,帮助我们把时间调整得与社会时钟(闹钟、商务午餐等)一致。”神经精神病医生马克·施瓦布告诉我们。然而,社会时钟比起自然时钟更能影响我们,于是我们打乱体内的生物节奏来适应现代生活。人类生物节奏医学基因研究人员詹姆斯·H·本达扬说:“问题是,身体并不能健康地适应这种生活节奏。不遵循体内的自然节奏,会造成一些身体不能承受的后果。”
致病的时间差
“调节睡眠节奏、延缓衰老的荷尔蒙会分泌失调,进而危害免疫系统,使细胞失去自我修复功能。”本达扬说,“这对身体来说简直是灾难。肥胖症、糖尿病、精神疾病,甚至癌症……”
一旦形成习惯,这种时间差会慢慢改变我们大脑中央和组织/器官周围生物钟的基因表现形式,人就变得容易激动、生气。本达扬还补充道:“这些后天改变有可能通过孕妇传给胎儿,孩子将来会变得很脆弱。”
永远处于警报状态的身体
持续接收电子邮件、短信、电话等刺激,会使身体处于持续的紧张状态中。“身体里有利于逃避或缓解紧张的警报系统一刻也不能休息,压力荷尔蒙分泌越来越多,导致我们有一种被吞没的感觉。”施瓦布医生提醒大家:“我们的身体每90分钟就需要放松一次。”
感觉极度疲劳、精力不集中、恐惧、颤抖、手心微湿……这些都是生物钟紊乱的信号。为了减少身体损害,锻炼就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活动、做爱、放松、大笑,都能刺激快乐荷尔蒙的分泌,从而中和压力荷尔蒙。当然,最理想的状态是每天都能把社会时钟与生物时钟协调统一。
与生物钟同步的3个关键
1、慢慢醒来。身体需要一段时间从快波睡眠状态中醒来,因为快波睡眠期是人体神经脉络再生和细胞自我修复的阶段。施瓦布医生建议:“最好用黎明模仿装置来代替闹钟。”
2、平衡饮食。一顿富含谷物、乳制品、蛋白质的早餐,就能满足膳食生物钟的需求,为接下来一天的工作蓄积能量。午餐要尽量简单,瘦肉和蔬菜就够了。甚至是给身体补充碳水化合物以在睡眠中自我修复的晚餐也应该尽可能简单。吃几枚富含镁元素的核桃、榛子或杏仁,能促使大脑分泌褪黑激素,从而让身体准备进入睡眠状态。
3、日落后2小时睡觉。这是本达扬的建议。当白昼的光线开始减弱,我们体内的时钟就会向身体发出疲劳的信号(比如体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打哈欠),我们必须遵循这节奏。
“越考虑得长远,越能活在当下。”
林曦,28岁,职业画家,出版有书画集、小说、音乐专辑
大家看我好像过得挺闲散的,其实我是个出了名的急性子,外号“速度王”。我是个务实的摩羯座,最大特征就是:思考很慢,但想清楚了立刻行动,很少浪费时间。
除了画画写字,我每星期至少做两顿饭、看一场演出、看一部电影、读一本书,逛一次花市……这几乎成为我的生理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最需要的是“热情”和“心劲儿”。你越爱这个事情,越做得好,就越有能力不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我的“终点意识”特别强。每天晚上睡前都会想,如果醒不过来怎么办?如果离开这个世界我会不会后悔?我相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被对过去的后悔和对未来的担心所控制——越考虑得长远,越能活在当下。
终点意识,还会帮你过滤掉一些无意义的事,让你把精力专注在有价值的事情上。对我来说,排第一的是学习——生命的进步、有益身心。我把生活分成输入输出两部分,一定要保证输入大于输出。时间不够用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把时间用在不必要的地方了。
在我看来,现在很多人的情况不是太快,而是拖延——动作是慢下来了,但是内心焦虑着、消耗着做事的能量。大家说,我哪有时间跟你似的,天天喝茶聊天、晃来晃去,可是我做的事情可能比看着在“忙”的人还多。我的诀窍无它,就是不焦虑。不焦虑,你就会变得很灵敏。心理状态慢下来、比较放松时,做事反而快了、效率高了。
采访:张茵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