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友谊-为我们的友谊排毒

  “友谊就是爱情,无性的爱情。”精神分析专家贝尔纳-埃丽·托日芒这样说。友谊和爱情一样,不仅仅让我们感受到心灵的慰藉,也可能会带来不期然的伤害。它是我们内心世界最真实的折射,和爱情一样,让我们最初的欲望和兴奋激烈地在潜意识中再现。如果我们的父母不善于用正确方式施予爱,我们就会倾向于与那些以同样不恰当方式跟我们相处的人建立和保持关系。

  伤害背后的允许

  “我第一次看到许丹的时候,心里就在赞叹——长得真精致!跟她聊天也很舒服,她总能准确地触摸到我内心最需要被抚慰的那部分。”张彬这样谈起自己曾经的好友:“我毫不犹豫地跟她交换了自己的秘密——我现在的父亲其实是我的继父,而她一直怀疑她是被抱养来的小孩。再没有比这更让我们心心相契了。我相信只有她了解我的痛苦,而我认为自己是唯一能安慰她的人。”

  然而张彬很快发现,这段一开始给她安全感的友谊,现在好像是随时有可能劈下来的刀:“我曾经鼓足勇气坦陈的秘密,居然成了她跟别人交换友谊的筹码。身边的人现在都知道我极力表现的幸福是怎么回事了……”张彬感到的不仅是愤怒,还有一丝难言的嫉妒——原来自己对于许丹来说并不是唯一!“可是我们很快和好了,因为她又来找我,语气亲密,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我想也许是她无心说出去的,我们还是最好的朋友,但事实很快证明我又错了……”直到成年后很长一段时间,张彬都因为这段友谊中受到的伤害无法自拔——她很难建立彼此包容和信任的长久关系,最后,只能求助心理咨询师。

  我们是如何被吸引的

  许丹这样以交换隐私来牢固友谊的损友,对我们很多人来说都似曾相识。他们总是非常自如地交替使用友善和虐待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手段:一会儿一个巴掌,一会儿一颗蜜枣,这种方式会让一些潜在的受害者着迷并产生依赖。但他们其实是纸老虎:在高高在上的态度和残酷的背后,隐藏着他们的脆弱,他们利用别人和贬低别人都是为了安慰自己。

  张彬后来意识到,许丹是姐妹三人里唯一跟着姥姥长大的孩子。她从小对爱就没有安全感。所以在家庭以外的任何场合,她都喜欢当“老大”,而这似乎已经是她难以停下来的舞步——许丹不能忍受人群的目光从她身上移开。

  “如果我知道,她只是需要从被关注中得到她自认为的安全感,也许我就不会那么被动,也不会那么受伤害了。”张彬在内心与许丹的和解,源于她对自我的崭新认知——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她不但理解了许丹,也发现自己是如何被吸引的——母亲因为第一次婚姻失败,对继父无原则地纵容和依赖,生怕再次陷入失婚的惨境。于是在与许丹的交往过程中,她自然而然地复制了这种被动受害的角色。

  认清自我,没有天生的受害者

  就像陈奕迅那首《最佳损友》里唱的:“接受了各自有路走,却没人像你让我眼泪背着流,严重似情侣讲分手。”对于在独生子女政策下长大的80/90后们来说,在人际沟通中比以往更需要友谊的养分。我们比祖辈更加渴望那种健康、长久的友情,可是现实呢?

  在英国人际关系咨询师诺瑟姆接触过的人当中,大约90%都存在交友问题。有毒的关系比比皆是。

  在毕淑敏的小说《女心理师》中,有段奇异的故事——丈夫总是会跟妻子身边的闺密有染。妻子在讲述自己父母故事的时候,心理师揭开了真相——妻子的母亲当年是偏房,她临终给女儿种下了心锚:要做大老婆,要实现娘亲今生未曾实现的事情。于是女儿带着母亲未竞的使命走进婚姻,不停地给自己的丈夫制造外遇机会,这样她就可以做丈夫的“大老婆”了。

  是的,在有毒的关系中,没有谁是天生的受害者,我们大部分人的行为模式都是从父母或权威那里习得而来。我们继承了他们和外界沟通的方式,也继承了由他们所种下的心锚。在有毒的关系中,我们不但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别人。打破恶性循环的唯一道路,就是看清自己,而不是将错误推到“损友”或“命运”身上。健康的自我认知与自我认同至关重要——它会帮助我们走出梦魇,获得健康的友情。

  排毒三部曲

  第一步,认清有毒的关系——

  他/她总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你的负面能量和无力感,看看他/她是怎么干的:居心叵测,话里带刺;自我中心,滔滔不绝;小题大做,吸引关注;永远唱反调;以压制为乐;放你的鸽子;倾倒情绪垃圾。

  第二步,摆脱前的准备——

  1.学习表达真实的感受,避免说反话或者迂回婉转。对于你来讲,你的感受就是你的真相。

  2.建立清晰的自我界限,也同时尊重别人的。每个人的言行是因为他们各自的立场,而不是因为你,如果你能搞清楚这一点,就可以放下来自他人的言语带给你的痛苦。

  3.请不要自设结论,在沟通中表达真相的同时,也倾听对方真实的感受,借此来核对彼此的真相。

  4.在任何情况下,请尽力做到你能力范围内的最好。只要你扪心自问当时已经做到自己所能做到的所有,就不会再有机会自责、后悔。

  第三步,直面冲突和自我疗愈——

  和“有毒”朋友之间划清界限:可以允许他们中的一些人继续留在我们的生活里,不过要确保屏蔽他们对我们的负面作用。之后,要避免接下来的人生遇到有毒的朋友。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你需要改变形成自己不健康关系的心理机制。在这个过程中,有3个障碍需要翻越——恐惧、责任、内疚。

  (资料来源:《EB情感敲诈》作者:苏珊·福沃德)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