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理想-访谈:“头顶星空,脚踩大地”

  对那些在理想和现实间犹疑徘徊的人,哲学家米歇尔·拉库瓦在他的《拥有理想是理智的吗?》一书中向他们保证,让理想和现实和平共处是可能的。难道你不想试试吗?

  米歇尔·拉库瓦(Michel Lacroix)

  哲学家、作家、大学教授,曾撰写过多部分析当今重大思潮的著作,包括《个人发展:从人类的潜力到积极的思想》,《情感信仰,重新发现单纯的感觉》等。

  “今天,做一个理想主义者,就是在思考时理想化,在行动时不张扬。”哲学家米歇尔·拉库瓦在他最新著作《拥有理想是理智的吗?》一书中,诚邀我们建立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在理想与稳重、现实与梦想间求得平衡。

  有人以为理想主义者就是逃避现实、追求梦想的天真汉,或者是那些准备终结人类、让世界按照其理想运转的恐怖分子。对于这些看法,拉库瓦提出温和的理想主义的概念,同极端理想主义相区分。为了说明这种观点,我们需要借助灰姑娘水晶鞋的故事。

  在那个王国里,所有的女人都希望嫁给英俊的王子,她们企图把自己的脚塞进那只并不适合她们的水晶鞋里。为了实现她们的理想——成为王子的新娘,她们宁肯否认事实,准备削足适履。而温和的理想主义者却会接受事实,选择适合自己的行动方式,也就是一双真正合脚的鞋!

  心理月刊:您为什么坚持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

  米歇尔·拉库瓦:因为我认为,如果没有理想,任何伟大的事情都不可能成功。理想能带来活力,促使人们行动。这种立足现实、同时在思想的世界里遨游的方式,在我看来,正是人类的伟大与自由之所在。如果我们能把握人类拥有的这种双重性,既不排斥现实(这正是传统理想主义的缺陷),也不沉迷于目光短浅的物质主义,我们就能拥有一件非凡的利器来接纳现实,并将其一点点改造成我们理想的模样。

  所以您认为:要想生活幸福,就应当是个理想主义者?

  是的,前提是保持警惕,不要把理想主义理想化了。比如,如果我过于在意自己的表现和能力,总要保持进取的姿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同时又年轻、强健、有魅力,还是完美孩子的完美家长,那么我一定会感到苦恼,力不从心,自我价值降低。我还应当摆脱狂热理想主义者所鼓吹的牺牲自我、只求奉献的精神。纳粹主义、法西斯主义,在20世纪显现了它们的邪恶和破坏力量。与我们所设想的恰好相反,上个世纪的特征并不是物质主义或过度发展经济,而是理想主义的激情。那是一个理想主义发了疯的世纪。

  您怎么解释一些美好的理想,如博爱、平等、公正,会变成恐怖的工具?

  直到最近几十年,人类一直都没有意识到,疯狂的理想主义也是非常危险的。他们天真地以为,那些为了让伟大而真诚的理想变为现实的努力肯定是积极有益的。

  他们尤其没有意识到理想主义可能导致虚无主义,具有破坏性,结果就是对人、人的欲望、人的独特性的蔑视。我想现在我们已经比过去清醒了许多,也成熟了许多,有能力矫治理想主义的这个偏颇。

  您真的认为我们进步了?

  我坚信这一点。心理学教会我们既不相信一切也不否定一切,不对自己或他人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特别是上个世纪的种种教训教会了我们要脚踏实地、审慎行事。在面对新的不宽容宗教理想主义时,我们懂得要保持警惕。

  今天,大多数人都说自己是理想主义者,但他们都不赞同那些不切实际的理想,会让社会失控的变化,或是那些毫无意义的空想。他们认为自己既应该是理想主义者,也应该是实用主义者。

  我看到的是那些自觉参与公益事业的人们,各种志愿者,保护儿童运动的参与者,哪怕他们每周只花费几小时在这些事情上。他们在实践着一种平衡的理想主义。今天的理想主义是“实用型”的。它推崇的是帮助人们和谐相处的内在理想。那些狂热的伟大信念或个人崇拜已经离我们很远了。

  您不觉得今天人们的理想有点儿过于实际吗?

  这么多人把自己的理想放在建立幸福的家庭上,我觉得非常好。家庭是个人与社会的桥梁,它是人们社会化的第一个场所,同样也是最初的痛苦和神经症的诞生之地。这么多人想在这里营造温情、尊重和公平,我感到很高兴。是的,这或许缺乏雄心壮志,但我觉得这种理想比其他那些要求我们完全忘我、放弃自我的理想好多了。

  您不认为激进的理想主义有时也是必要的么?如果没有两百年前的大革命,我们今天怎么会坐在这里谈论什么理想呢?

  这个问题是黑格尔哲学探讨的核心。我并不同意这种看法。我不认为人类的疯狂和无度具有积极意义。无论如何,曾经启发法国大革命的那些理想——自由、平等、博爱、公正,今天都已经成为我们政治体制的一部分:没有必要使用暴力去推进它们。

  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希望有一个更加公正的世界,但又很难采取具体的行动。您如何解释人们无力前进这个现象?

  事实上,理想主义者可以选择两种策略:一是梦想,生活在不现实的理想中,并滋养自己的想象力;再就是行动,为了最终把现实提升到理想的高度。但理想主义者往往更愿意做梦而不采取具体行动。

  我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下定决心开始行动呢?也许我应该意识到,只有把我的理想与他人分享,而不是在孤独中做梦,它才能变得枝繁叶茂。接触我的同类,就能更容易地开始行动。

  在爱情上,我们怎样才能拥有理智的理想主义呢?

  的确,爱情和理智似乎是一对矛盾。爱情几乎必然会导致某种理想主义的态度。但我认为,通过内心的努力,保持头脑清醒,我们能够重新考量那些所谓的理想男人、完美女人或永恒爱情的模式。这样做对感情的维系也非常必要:如果伴侣总被封闭在一种虚幻的理想主义中,他/她会感到不适,会觉得自己成了另一个人的替身。

  我相信有一种爱情的智慧能使我们脚踏实地地去经营爱情:珍惜两人共同度过的每个瞬间,珍惜你们共同的计划,而不是去幻想某种纯粹的、理想化的、没有半点不和谐音的关系;放弃绝对化的想法,保留对对方的欣赏以及热情,从而与伴侣一起创建美妙人生。

  丹麦哲学家克尔恺郭尔,为了保持对婚姻的理想,离开了未婚妻。这就不是哲学问题,而是病理问题了?

  完全正确。克尔恺郭尔并不怀疑自己对未婚妻的爱,也不怀疑后者对他的爱,但他害怕看到一个纯洁的女孩变成平庸的女人。他无法忍受眼看着自己理想中人物的毁灭(他认为一定是毁灭),于是选择了分手。

  这是一个被神经症感染了的理想主义的典型例子,一种对现实的逃避。这种症状其实更多的是个体困境问题,而非理想主义的问题。

  平衡的理想主义与神经质的理想主义的区别在于,平衡的理想主义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以及我们与他人的关系。用精神分析的语言来进行描述,应该说它是某种成功的升华形式。

  柏拉图:理念天空的缔造者

  柏拉图是古代哲学理想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可感知的、真实的世界之外,建立起一个心智的、超感觉的世界——理念世界。在《理想国》中,他通过其著名的“岩洞神话”阐述了这个论断:人类并不知道自己被束缚在岩洞深处,他们以为看见了真相,事实上却生活在幻觉中,在充满欺骗幻影的世界里。

  在柏拉图看来,我们所感知到的一切都是按照完美理念制造出来的不完美的复制品。他认为,什么都比不上理念的(真实的、美好的)天空,只有通过哲思才能到达这个天空,我们不要理睬人类共有的、平庸的日常烦恼。

  需要提醒的一点是:这位思想家是贵族出身。

  《理想国——西风译丛》

  作者:(古希腊)柏拉图
  译者:张子菁
  光明日报出版社
  定价:18.00元

  尼采:理想主义的批判者

  “有什么用呢?”患上理想主义病的人都这么问。因为对这样的人来说,一切都是徒劳。在尼采眼中,这个人是恐怖症患者,他憎恨生活、运动,无法承受生活的艰辛。恐惧促使他贬低现实,逃避到绝对的理念当中,即美丽、永恒、真实的理念,那里没有痛苦。他缺乏行动的能力,满心的怨恨,用“另一种”“更美好”生活的幻影来聊以自慰。“上帝死了”,而这个病人却停滞在天上,沉湎于纯粹的思想世界,失去了参照系。可怎么思考呢?上帝已死,道德的基础已经坍塌。于是,这个病人,这个充满怨恨的人,逃避到他的“世界后花园”中。

  《人性的,太人性的:一本献给自由精灵的书》

  作者:(德)尼采
  译者:杨恒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定价:28.00元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