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夫妻-爱变才会久

  “越来越多的人认同,爱情是婚姻的重要支柱。那么,为了让爱情经久不衰,是否需要换一种眼光来看待婚姻关系呢?”心理分析师阿兰·瓦蒂耶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阿兰·瓦蒂耶(Alain Valtier),心理医生兼心理分析师,擅长婚姻关系分析。

  心理月刊:爱情是婚姻的必要条件?

  ■ 阿兰·瓦蒂耶: 现在人们大都认同因爱走向婚姻,其实这个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才产生于西方的。在其他时代,甚至在当今地球的某些地方,婚姻仍是由家庭决定的。在那些婚姻中,相当多的人也过着跟我们一样幸福的生活。这说明,包办婚姻也能产生感情。似乎爱情是婚姻的结果,而不是开端。

  您将交往初期的感情冲动与长期共同生活中的感情区分看待吗?

  ■ 如果两人在相识前就不重视是否能持久,不想让自己稳定,故事在一开始就很难发展。两人的关系能否持久,这不是想当然地由爱情决定的,两人需要共同努力,不断变化爱的感觉,爱中创新。

  很多人认为爱情等于激情,可如果爱情只局限于初识时的激情澎湃,那么,让爱情持续的唯一办法就是不停地寻找浪漫,不停地体验激情。难道这就是爱情吗?我不知道,对这个问题我没有答案。但是,对于那些希望有持久婚姻的人来说,爱情需要不断变化才能历久不衰。正如要让一个机构保持稳定需要不断变革一样,为了保持爱情的平衡,也需要创造变化。爱情的本质在于变化。

  那么,爱情到底是什么?

  ■ 两个人为何彼此吸引,这个问题至今仍是个谜。爱情使两个人结合并建立婚姻关系,在这个过程中非理性因素无疑起了一部分作用,但我认为还要有让爱情持久的意愿。也就是说,即便是一见钟情式的爱情,那些最初的激情和认为对方很理想的感觉也是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退的。

  为维持这种感觉,有必要经常想一想我们为何选择这个人,他身上哪些品质和特点打动了我们,我们为何需要这样一个人。在非自主选择的婚姻里,情况正是如此—随着长时间的共同生活,起初因经济或权力因素而结合的两个人,能够在发现了彼此的优点后产生深厚的感情。爱是一项工程,它需要被创造。

  您刚才谈到的是人的意识,它能思考,能决定行动。可是,爱情是否也和潜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呢?

  ■ 是的。有一种定义说,爱情是两个人的潜意识的相遇,也就是说一个人在不知不觉中选择了爱情目标,因为对方具有和自己共同的特点(参见本刊2006年12月号“卷宗”《爱情,相遇不是偶然》)。但是,假如这些共性能让爱情牢固,其原因也往往是由于这种共性的最消极作用—在那些让我们不知不觉相互吸引的因素中,显然存在一些阴影区,我们为了忘却自己的那些阴影,却更喜欢将它们投射到对方身上。比如,人们会无意识地选择身上有下列缺点的伴侣:容易被影响、容易消沉或者爱喝酒等,因为这样可以让我们确信在两人世界里自己是缺点最少的一个。爱情就是由我们内心所有这些冲动编织成的。正因此,在所有婚姻中,爱和恨总是并存的。而且,有时候恨更能使关系和谐!

  既然这些破坏性的冲动被定义为潜意识的,那么,当一个人无法忍受的时候,他应该如何应对?

  ■ 为了让爱情尽量长久地延续,一个人必须学着了解自己的潜意识:也就是了解一般情况下不表现出来的东西;了解同时存在于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明确自己不能满足对方所有的期待,也就是自己和对方作为人都有局限性。这正是治疗师们推荐给大家做的工作—学会破译自己的反应和感情,以便将对另一方的爱从一大堆与感情无关的事情中解放出来。

  了解自己的潜意识,这是否能让人们学会自爱?自爱是爱对方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吗?

  ■ 我更愿意用“认识自己”来替代“自爱”这个词,因为这个词很容易将人引入自恋的歧途,减少对另一方的投入,从而不利于培养爱情所必需的宽容品质。比如,一定要明白在自己内心同时存在着爱和恨两种情感。有了这个远见,并接受了夫妻不可能每时每刻都相爱这一事实,我们才能做到对爱加倍呵护,而且是有意识地去做。

  年幼时,父母传授给我们一些关于爱情的观点。这些观点在日后我们相爱的方式中起了什么作用?

  ■ 父母传递给孩子一种爱的氛围,我指的是那些我们成年后能继续传给自己孩子的家庭经验。如果在幼年时看到父母不停地争吵,相互仇恨,没有任何温馨的气氛,我们就没有学会如何处理冲突,不会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所有夫妻都需要面对的婚姻考验。爱是一种遗产,正像对待由财产和金钱构成的遗产一样,继承者可以随意支配它。夫妻关系恰好可以变成一个实验室,在里面,谁都有可能发展、改变和创造爱,最终摆脱父母的爱情模式。这项需要长期努力的工作也能让我们发现,有爱的生活确实比无爱的生活更容易。

  《陈一筠婚恋辅导手册(婚姻篇)》

  我国著名婚姻家庭研究专家陈一筠的代表作,是回答现代婚恋问题的“启蒙教育读本”。全书分为恋爱篇、婚姻篇、性爱篇三部分,针对当前国人在婚恋方面普遍存在的困惑,如对浪漫爱情的误解、选择配偶的误区、年轻配偶的角色冲突、中年夫妻的沟通障碍等进行了深入的科学研究,提出了构建和谐婚姻关系的要领。作者长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对东西方社会婚姻家庭文化潮流有较多的考察了解,在比较与鉴别中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作者:陈一筠
  中国妇女出版社,2006年9月
  定价:19.00元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