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人都有些自恋。照镜子是女人自恋的铁证,追逐更高的权威、更大的成功则是男人自恋的典型表现。
呵呵,这可真有意思。我不禁想到自己和周围的朋友。比如我的文章在杂志上发表后,我常常会自己念上一两遍,心里还暗自为某些句子叫好,这八成就是自恋的表现。
还有一位朋友,不论经受多少挫折,都绝不承认自己有任何负面情绪,他的口头禅是“我是谁啊”,意思是自己如此地与众不同,所以永远是只“快乐的大苍蝇”。这,大概更是典型的自恋。
不过,往下读,曾子又让我松了一口气,他说一般性的自恋并不总是坏事,“自恋是人格的菜肴中的盐,少了则寡然无味,多了则难以入口”。
我刚要咧嘴笑,曾子又突然发力,一拳打过来:“自恋是很容易扩大化的。过分地热爱自己所属的组织或所处的集体,比如自己工作的公司、居住的城市和所属的民族等等,就是自恋扩大化的典型例子。”
事情有点严重了,是不是?这很容易就让我们联想到,球迷、歌迷狂热追捧自己热爱的明星,某些大城市对外地人的轻蔑和排斥,某些民族自以为是优秀的种族而对其他民族进行侵略……
爱自己是没错的,但爱到只关注自己,只认为自己才是最好的,完全不在乎别人,这就是病态了。
曾子曰:一个过分追求完美的母亲,会把孩子的不完美看成自己的不完美,这会使她产生前所未有的挫败感,这种挫败感可以直接导致她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加强她对孩子的控制,以便使孩子更加接近她所要求的完美。
曾子虽然是个男士,但是当他在看到两岁的女儿不敢在蹦蹦床上跳、不敢从高高的滑梯上滑下来的时候,他也经历了挫败,感到了失望和愤怒。
曾子和那些过分追求完美的妈妈不同,他觉察到了自己的失望和愤怒,把女儿放到地上让她玩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到一边反思去了。
曾子反思的结果是,自己对女儿的爱是有“条件”的,女儿的聪明、漂亮、勇敢可以让父亲骄傲,一旦她不能满足做父亲的虚荣时,父爱也就打了折扣。
曾子自问:“如果有人比她更漂亮,有人在学校成绩比她更好呢?难道我就不爱她了吗?”
曾子接受了女儿的不完美,他知道对孩子的爱是不应有条件的。他说:“人生在世,完全免俗确实太难。但不管怎样,在心中保留一些无条件的爱的情感,对自己、对最爱的人来说,都非常非常重要。比储存金银和货币重要,也比获得桂冠和地位重要,很多时候甚至比生命更重要。这是因为,生命只有因为这些情感才能够是享受而不是苦役。”
曾子是不是有点哲学的味道?
其实,他是一个心理治疗家。优秀的心理治疗家对人性的洞悉常常是惊人的,因此,他们有本事让你看见“不知道的自己”。
这也是你作为一个普通人,需要在人生的一些时候去找心理治疗家的理由,如果你希望活得更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