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小学心理辅导的现状探析

fixed" zzz="106753">

  
    香港中小学辅导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今已具专业制度雏形:在校内建立起小学、中学的辅导体系;在校外,形成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辅导网络;辅导目标由单一变成多层次目标,其中发展性目标起主导作用;辅导内容、手段日趋复杂,辅导对象由少数人扩展及全体学生;辅导人员的素养日益提高。今日的香港学校辅导在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探析香港中小学心理辅导的经验,对内地和香港学校加强交流、彼此合作、互相促进是很有裨益的。
    一、香港中小学心理辅导的目标、原则及基本模式
    (一)心理辅导目标。
    香港辅导界的学者们明确把培养身心健全、自我实现的人作为辅导的最终目标。在今日培养全人思想的影响下,不少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都围绕着这一目标考虑和设计他们的工作。根据教育署的《指引》以及辅导专家的有关著作及研讨会提供的讨论文章来看,辅导目标的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协助学生实现自我潜能是辅导的最终目标,而了解自我是实现自我的前提条件。香港辅导专家认为,辅导工作是教师们协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能力、性格、兴趣与需要,从而引导学生从事适应社会生活,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与就业方向,使其升学或就业都能适材适所,过着充实而快乐的生活。针对香港学校普遍存在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以致不少学生衍生出偏低自我形象的现象,香港辅导专家林孟平博士提出,了解自我应对自我形象有整体的认识。自我形象包括学业自我形象、群体自我形象、情绪自我形象、体能自我形象,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估,应以上述几方面为依据,才有助于自尊、自爱、自重的形成。因为各个不同的自我形象决非独立存在,而是互相影响着、调节着,最终形成整体的自我形象。某种形象的强化带来的自信心,可对另一种偏低的形象作出修改、提升,最终使整体的自我形象得到提高。
    2、培养理想的学习及社交习惯。如何保存社会文化以及让青年一代有效学习,是辅导工作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辅导学家孚斯特(V. Faust)针对初等教育的辅导说过“……辅导者最主要的目标乃是……去解放儿童们的学习。一旦这个目标——也就是建立有效的学习气氛——被认作基本的目标,则辅导者……便需针对此目标而工作。”孚斯特这一观点相对来说显得保守,但由于切合实际而被香港辅导工作者接受。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有效学习的首要条件。故香港中小学辅导都致力于开展协助青少年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目标,养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集中精神、心无旁鹜的态度以及培养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工作,以达到促进有效学习的目的。
    如果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可帮助学生达到较高的学习成就,那么理想的社交习惯则是个体对社会环境顺应必不可缺的手段。香港是一个人口密集、人际交往频繁的社会,人际交往的适应与否,影响着青少年人格的发展,也影响着其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所以通过辅导协助青少年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即把握社交距离以及保护自己的私人空间和尊重别人的私人空间、判读非语言信息的能力、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和处理感情、消除人际关系的障碍等等,在香港这个多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