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fixed" zzz="106659">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1)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系 程素萍

  

摘  要 目前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越来越多地被教育和培训领域所采用和重视。根据专家和新手的研究、建构知识的学习观和元认知理论,围绕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是:①树立认知的教学观;②用真实的任务引导自主学习;③用概念框架建构认知图式;④用随机进入教学促进知识迁移。

  

关键词 建构 元认知 概念框架 自主学习

  

认知心理学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旨在揭示人学习、储存知识、提取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实质。其研究成果对我们理解学习过程、对我们预见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因素和有效控制教学过程有很大的帮助和启示。

  

一、专家和新手的研究

  

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Dorothy,Simon,1978;Larkin,Reif,1979)采用解题时出声思维的方法,对物理学科内专家和新手的解题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手比专家所用的时间更长,出现的错误更多。还有研究发现,新手在解决问题上的缺陷是因为知识表征上的问题,而不是由于缺乏解题能力(Chi,1982)。解决问题时,专家更注意问题的结构,而新手更注意问题的表面细节(Krureeski,1976;Silver,1979)。当要求他们说出准备用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专家讨论的是将要使用的主要原理,为什么用这一原理及应用这一原理的程序;而新手则是立即跳到解决问题的量的方面,讨论解题使用的方程(Chi,Fetovieh,Glaster,1988)。

  

学者们还采用专家和新手的研究范型,对专家领域专家知识的组织、获得、提取和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新手倾向于依据表面特征,以零散的、孤立的方式储存知识(Chase,Simon,1973)。而专家的知识是按一定的层级高度组织的。在层级的顶部包含有专业领域的主要概念、原理,下位层级是一些辅助性的概念、相关的事实和公式。而且,专家应用主要原理和概念等陈述性知识与原理和概念的程序性知识之间的转换是自动化的。这样,专家就可以将认知努力集中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由于有一个有效的、系统的知识结构,知识储备越多,意味着专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再学新知识时需要的努力越小,因为新知识可以用恰当的联结方式整合进原有的知识结构,从而使回忆与提取都相对容易[1]。

  

该研究对教学的指导意义:将专家储存知识的方式和解决问题时使用的策略明确化,并用来训练学生使他们也学会应用这些知识,有助于促进新手向专家转化。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