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干预工作中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而心理咨询师就是这样的专业队伍。他们不仅应具备该职业的基本素质,如道德素质、反省能力和诚实品质,而且还应具备特殊的专业素质,如生活经验、镇静心态、灵活性、充沛精力、快速反应能力和换位思考能力等。当然,除去日常专业训练所养成的各种素质以外,心理咨询师也要掌握有关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如关注、倾听、评估以及某些具体的危机干预措施。最后介绍了国内外危机干预中心理咨询师的主要工作领域和服务形式,并探讨了我国心理咨询师参与危机干预工作的一些设想。
【关 键 词】危机/危机干预/心理咨询师
crisis/crisis intervention/psychological counselor.
【正 文】
1 引言
危机(crisis)是指人类个体或群体无法利用现有资源和惯常应对机制加以处理的事件和遭遇。危机往往是突发的,出乎人们的预期。如果不能得到很快控制和及时缓解,危机就会导致人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出现功能失调以及社会的混乱。因此,危机控制(crisis management)、危机干预(crisis intervention)便成为人类处理危机,给处于危机之中的个人或群体提供有效帮助和支持的一种必然的应对策略。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危机干预是一种通过调动处于危机之中的个体自身潜能,来重新建立或恢复危机爆发前的心理平衡状态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技术[1]。目前危机干预已经日益成为临床心理服务的一个重要分支[2,3]。
早期的危机干预工作主要是由一些志愿者参与进行。这些志愿者或者是以往危机的受害者,或者是当前危机的受害者及其它受到危机影响的人。而早期出现的危机干预组织中较著名的有“消灭艾滋病委员会”等。但人们很快发现,危机干预中存在着非常复杂的问题,是志愿者的美好意愿所不能解决的。因此,危机干预越来越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作人员参与。心理咨询师在危机干预的专业人员中是一个最为活跃的群体。后来的事实证明,由于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师的参与,危机干预的组织才逐渐从盲目走向成熟。那么心理咨询师为什么能在危机干预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专业性是如何体现、又是如何得到保证的呢?
2 心理咨询师的基本素质要求
韦特默于1896年在美国创立第一个心理诊所,并首次提出临床心理学这个概念。在以后的15年中,美国各地相继出现了5家类似的诊所。1924年,美国心理学会(APA)提议开业的临床心理学家应具备心理学博士学位和4年的临床实践经验,1931年成立的负责制定临床心理学家培训标准的APA委员会,1973年APA教育和培训委员会出版了《资格鉴定原则和标准》一书,并于1978年和1980年对之进行修改,最终出版了《鉴定手册》。“资格鉴定意味着(咨询师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实习的质量”。APA的鉴定标准中包括了职业心理咨询师培训的基本原则和综合评价系统[4]。比如咨询师的伦理道德标准、心理咨询人员职业素质要求、心理咨询特殊技巧等。
我国正式的心理咨询工作起源于综合医院的心理门诊,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群对心理咨询的需求日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