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4月1日起,星巴克新推出一项Mobile Pour服务,目前已在美国7个城市应用。你只需通过Mobile Pour手机应用程序将地理位置和想喝的咖啡种类传送给星巴克,一会儿就会有踩着滑板车的星巴克店员为你送上热腾腾的咖啡。
可惜——这只是星巴克的一次愚人节玩笑。如今,无论是电话、电子邮件还是短信、微博,我们始终在向更快的生活迈进,试图利用各种“快工具”来增加闲暇时间,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被中断的”管理者
平均每天发送30封邮件,接收70封邮件,收到短信、电话和留言共计200条,6分钟被打扰一次这就是法国压力专家伊夫·拉斯法格(Yves Lasfargue)所定义的一群人,他称之为“被中断的管理者(Interrupted cadre) ”——他们是公司高层,他们的生活节奏随时随地会被各种信息打乱。
深陷繁杂的信息中,大脑思考从来都是多线路并进,时代发展迫使人们的生活节奏高速运作,时间就在毫无察觉中被“偷”走了。
“15年前可不是这样,那时候我们寄收的信件都有明确的目的和作用,并且有专门的时间去处理它们;现在邮件、短信铺天盖地,根本不知怎么去处理,甚至干脆不愿意去查看,而且毫无阅读感可言。”25岁的田絮感慨多多。据最新的《中国反垃圾邮件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网民每周平均收到垃圾邮件12.5封,垃圾邮件数量占总体邮件数量的百分比为38.3%。这些信息犹如天外飞来的异物,把我们的生活打碎了,深陷时间飞逝的焦虑之中。
更快还是更慢?
20年前,当各大公司贴出“科技改变生活”的标语时,人人都幻想着过上“速成”的生活——信件在一次鼠标点击后飘洋过海,午餐在一通电话后送到桌边,资讯通过一根电缆实现共享……的确,我们做到了。
正是因为新功能的便捷,生活对我们更加“宽容”。“我每做一次策划案,老板平均要让我修改8次,谁让现在电脑这么方便呢?要是换成以前手写的,估计最多两次就搞定了。”30岁的朱琳是一家网络公司的市场部员工,她在抱怨老板苛刻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确实,我自己也不够认真,上班的时候电话、短信、留言这么多,实在无法专注,打错文件、电话、发错短信是常有的事。”在浪费资源的同时,时间也在悄悄流逝。据统计显示,现代人的工作时间比15年前反而增加了18%。
“我们都意识到被打扰了,但几乎没有人能战胜自己的好奇心”,压力专家伊夫说。你会因为有了短信而不打电话吗?你会因为有了iPad而不用iPod吗?各种新功能总是在挑战我们的抗诱惑能力,然而新旧功能总是互相叠加,却谁也替代不了谁。结果只会是越来越多的耽搁和延误。
“延缓”时间要改变意识
小时候,每天都是那么漫长,好像放大假;长大后,时间便如同流沙逝去。然而,每分每秒对于每个人都是相同的,那么这种主观感受的差异从何而来?
法国神经科医生马克·史沃布(Marc Schzob)给出了一个有关注意力的例子。当我们在专心看电影或是工作时,时间仿佛被压缩,之后的某一瞬间,突然回到现实中来,毫无觉察时间的流逝。马克认为专注的时候,掌管情绪、认知、感性的“原始大脑”边缘系统就会暂停工作,使我们无法感知外部世界。同时,大脑皮层便会开始“过滤”工作——只捕捉与之相关的重要信息。
相反地,在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情绪时,时间就会停止。恋人对于这种体验再熟悉不过了。当我们在站台等待爱人时,能清楚感受到每分每秒的逝去;当对方出现在面前,深情相拥时,整个人都被强烈的情感所淹没,根本无法感知时间的存在。这还是归因于人的大脑的边缘系统,它会释放大量荷尔蒙彻底将我们的“时间神经”“麻痹”。
“我们往往将真实忙碌指数和感官忙碌指数混为一谈,工作8小时并不等于工作了8个1小时”,伊夫提醒道。我们常说的工作8小时,实际意义是被工作占用了8个小时,其中会受到各种干扰,而一旦注意力被分散,再集中往往需要更多时间。
无论从生物学的层面还是哲学的角度,“延缓”时间的唯一方法在于改变意识。冥想、自省、精神分析都是在调整某个时刻的自我,从而开启时间永恒的大门。
4种角度解读时间飞逝
■ 精神分析专家的回答
“时间飞逝始于青少年时期”让-雅克·哈西阿尔(Jean-Jacques Rassial)
时间意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语言能力的掌握就是其成熟的标志。根据临床症候,青春期会产生一种特殊现象——对童年承诺的失望:原来我并不是什么骑士或者王子从此,时间开始加速。过去的希望彻底消失、死亡。这是一种主观真实的加速感,而悖论就在于我们反而期望时间停止。加速往往发生在平淡幸福的状态下,用拉康的观点来说,就是“处于快感中”。但是拉康又说“最大的快感就是死亡”,因此我想最大的减速,也是死亡。
■ 生物学家的回答
“我们在分泌越来越多的压力荷尔蒙”马克·史沃布(Marc Schzob)
时间飞逝的感受不只是主观的,也是真实的。现在的时间和几个世纪前的时间没有任何区别!但是世界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有改变就会有适应,有适应就会有压力。人体大量分泌压力荷尔蒙、氰化可的松和儿茶酚胺等压力激素,导致产生被时代遗弃、淹没,时间不够用的感受。此外,时间的加速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明显。回忆越多,越倾向于将过去和未来相比,使时间相对化:童年的一年太漫长,成年后的一年太短暂!
■ 哲学家的回答
“如果不在意,时间就会飞逝”辛西娅·弗洛里(Cynthia Fleury)
当时间带着我们向智慧或者说向此刻靠近时,我们将永久地被囚禁于过去,以及其带来的种种创伤中;同时也被放逐于未来,以及其带来的种种假想中。现代化中的速度文化,更是加强了这种感受。但矛盾的是,如果我们不去在意,时间就会转瞬即逝。当我们专注于自己的表现时——想要做得更多更快——我们会感觉自己“活着”,而不是“活过”。
■ 人类学家的回答
“人性化为碎片,时间因此加速”大卫·勒·伯顿(David Le Breton)
新型的社交工具大大改变了人类与时间的关系。外部世界入侵并扰乱我们的内心,人性也开始发生改变:每个人开始拥有多重人格,家庭人格、社会人格、友情人格、爱情人格、职业人格我们成功地从一种人格跳转至另一种人格,甚至能够同时施展多种人格。在工作会议期间,我的女儿或是好友会突然打来电话,这种分割加快了我们的时间感。矛盾的是,我们做的越多,越感到什么都没做,这种改变在人类学角度上是不可逆转的。沉默、工作、散步,都是找回自我的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