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假也要规划,要有良好的心态。随文附带的测试,刚好也帮你认清一下自己属于哪种假期人格。
“被全勤”是近年来职场热门语汇,言外之意是有假不能休。这出自网友“西贝先生”的一篇博文,发文不到一天就受到热烈追捧,更有人跟帖称,带薪年假只是一个传说。
随后中华英才网进行了“谁动了我的年假”的调查,结果显示逾半数人“被全勤”。这就不奇怪带薪休假制度执行3年后,怎么还会一石激起千层浪,惹得大家满腹苦水无处倾诉。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工作繁忙,年度任务难以完成和领导不予批准。尽管国家对年假有明文规定,但因为“必须工作”的原因,“被全勤”也就成了普遍现象。
《心理月刊》记者也作了一个小调查,分别找到3种不同类型行业的人力资源经理,对去年休假情况摸摸底。结果大抵相似,其中某民营半导体研发企业,总人数65人,就有84.6%的人未休完年假!
被全勤与被休假
假期与工作的关系,在心理咨询师林紫看来,犹如英文中“being”和“doing”的关系,也是音乐里的“休止符与音符”,中国画中的“留白与着墨”。我们从小接受的大都是“doing”的教育,必须不断做些什么来证明自己的价值,通过“做”来确认自己在人群中的位置。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有的人在美丽的沙滩身穿比基尼还不忘手持电话,打开电脑开三方会议了。“不希望有不确定性的事发生,想对一切保持控制力。工作没有你不行,孩子不在身边也不行,一切都放不下。可你越放不下,别人越依赖,你就总深陷于doing。舍弃完美主义,地球离了谁都转的!”林紫说道。
跟领导不予批准假期正相反的是,有公司为避免支付员工那部分“薪”而让员工强行休假,因为有人总想攒着年假,等家里一旦有什么事情好用在刀刃上,一起休。所谓休假,就是到医院照顾老人,参加孩子学校的亲子活动等等,是为家庭服务的日子。所以即便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又在家庭生活中上岗。他们虽然不是“被全勤”,却是“被休假”。
另一种“被休假”,是没有提前规划好工作,假期前被压缩成倍的工作累到抽筋,急躁紧张以至于胸闷气短、肌肉酸痛、心跳过快,患上“过度换气综合征”。假期后又面对如山倒的工作沮丧、昏睡、无法集中,以至于陷入“假期后综合征”。休假反而休出了毛病!
夹杂在二者中间的,还有一种普遍心理——工作时老想着休息,真正休息了,又嫌凑不上爱人的时间,没人作伴旅行或者担心多花钱,就在家看看电视逛逛街地混过去了,并没有更好地利用假期,激发活力。结果就变成工作没劲,假期也没劲。
休假也要规划,不同于日常
Alice是全公司最会休假的人。她每年一定有两个10天以上的大假期,与妈妈、弟妹全家人一起度过;3个小假期,和老公一起双宿双飞。身为全公司中国区广告总监,Alice管理着大大小小10余个团队、近百人的销售部。为什么她却能奢侈到一年休5次假?她的Outlook邮件和行事历中细致、多样而井井有条的分类,就是最好的答案。
Alice每收到新邮件即刻分类归档,删除不重要的信息,每件工作都设有明确的责任人和期限。能够有效管理自己工作时间的人,也会管理好家庭生活和自己享受间的平衡。
“画一张生活馅饼图”,是林紫推荐给大家的常规自我发展练习:多少时间用在工作、休闲、和家人在一起、自我提升?分别画一个现实的、理想的馅饼。当你把理想的馅饼画得很清晰时,你发现自己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发呆、散步、读书,而这些需求在平时完全被你忽略了。
曾任广告公司公关经理的晓雯,在客户部负责竞标项目,5年来没休过一次年假。透支的劳累让她对工作产生了厌倦,并开始质疑自己的生活与未来。而一切改变,仅仅就是一张从北京飞成都的机票那么简单。破天荒15天的休整,回来后,她整个人都感觉干劲十足。
所以优质假期不只是简单的“量”加,贵在“质”选。张鹏宇特别珍惜每年10天的假期。他给自己在40岁前设定的假期目标是旅行,而且每次有一个主题。泰国的佛、瑞士的雪山、台湾的环岛游……他下一个目的地是匈牙利和波兰的草原。休假也要主题?“对,世界上最不能的就是随便。”他认真地说,“我很专注在一个主题上,我才会全身心投入,所以我很放松。休假不就是为了过跟平常不一样的日子么?关掉手机,不看邮件,投入到另一种语言、另一种饮食、另一种生活里。”
社会观察家、零点调查创始人袁岳,用两天的假期时间写完了一本书!他写书往往是在坐飞机和休假时,写得非常快,一天能写几万字。记者采访长江商学院一个总裁班,在他们那里根本不存在休年假的问题。当一个人发展到游刃有余的程度时,意味着他们不仅有调配财富的自由度,也包括时间、假期。所以他们往往动辄就到南北极,高山中探险度假去了。
放下doing,开始being
当然不见得换个地方,你就拥有高品质的假期。放下doing,开始being,关键是做自己。患有“doing成瘾症”的人会发现:即使休假到海角天涯,你强大的“做”的愿力也总能召唤无数的人和事来找到你。
相反,假如内心深处对生命的价值有着更完整的认识,接纳being本身的美好意义,则身处闹市也一样可以把假期休得像陶渊明。比如可以在自家阳台上种植喜欢的植物,请朋友来聚会,在休假时做一些跟平时不同的事。关键是心态的调整,愉快地做自己。
拥有一个优质的假期,可以“帮我们处理在日常中无法处理的关系,面对内心的真实需要。因为我们有时间来处理自己跟自己的关系。你因此可以摆脱日常生活中消极应对、被动接受的状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你发现原来生活没那么糟,你重新接受了你的生活。”林紫认为。
当你全身心投入到假期,身处陌生的环境,或者通过做一些跟平时不同的事时,你还有可能意外地发现到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英国心理学家丽贝卡·麦克基内博士就说过:“当一个人在陌生环境或在一种受挑战的状态里,潜意识的需求往往会在我们彼此之间起作用,促使我们站出来扮演不同职能的角色。”
你是哪一种假期人格?
测试一下:你在和家人、朋友的假期中扮演什么角色?请在每个场景中,选择1个最适合你的答案。
1、早晨,你最可能对你的孩子说什么?
a.准备好去上学。 b.你梦见了什么? c.赶紧吃早餐。 d.今天别捣蛋。 e.来,让我抱抱!
2、朋友身上的哪一个特点最让你欣赏?
a.勇敢 b.有趣 c.让人放松 d.值得信赖 e.和善
3、开会时,你通常处于什么状态?
a.勇于直言,观点犀利。 b.焦躁不安。 c.总是希望茶水充足。
d.不想引起太多关注。 e.习惯于随波逐流。
4、这个周末,你最想做下面哪一件事?
a.做完一项一直在进行的工作。 b.去个没去过的地方。 c.补充睡眠。
d.加强自家的安保措施。 e.和家人共度时光。
5、度过了糟糕的一天后,你觉得:
a.受到挫折和打击。 b.感到无聊。 c.精疲力竭。 d.焦虑不安。 e.孤独。
6、假如你怀孕了,你会想:
a.我的工作该怎么办? b.这是一段新旅程的开始。 c.我该吃些什么好呢?
d.我该怎样保护这个小家伙才好? e.我早就想要个宝宝了。
7、对你来说,家是什么?
a.自己主宰的城堡 b.可以触碰到自己心灵底线的地方
c.保护自己的壁垒 d.庇护所 e.心所归属的地方
8、这个生日,你想到什么?
a.我今年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b.我该去哪里庆祝好呢?
c.我从现在开始会不会走下坡路呢?
d.我该怎么替自己庆祝?
e.谁会和我一起庆祝?
9、你最不喜欢面下哪一种感觉?
a.丢东西 b.例行公事 c.冒险
d.压力 e.与世隔绝
10、最好的朋友想替你介绍一个约会对象,你会想:
a.他是做什么工作的?
b.他会做什么事来娱乐?
c.他赚多少钱?
d.我们该去哪里呢?
e.他人帅脾气好么?
11、你最欣赏伴侣的哪一点?
a.协助自己达成目标。 b.总是积极向上。 c.让你有安全感。
d.让生活变得更加简单。 e.很有爱。
12、你该注意自己哪一点?
a.咄咄逼人 b.猜忌多疑 c.自我中心 d.妄想症 e.喋喋不休
13、你母亲给你的最好的建议是什么?
a.别让别人把你呼来唤去。 b.享受生命,享受生活。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三思而后行。 e.要有爱心。
14、你穿衣打扮的依据是?
a.成功 b.更好地表达自己 c.舒适 d.天气情况 e.为了他人
15、在工作中,你希望被:
a.尊敬 b.挑战 c.信赖 d.授权独立自主 e.喜爱
16、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你会想:
a.我应该再多待一会儿把事情做完的。 b.我今晚该不该出去呢?
c.今晚吃些什么呢? d.希望不要被抢劫。 e.今晚能给谁打电话呢?
17、在一个很热的天,你外出参加会议,你会想:
a.这个经历写在简历上一定不错。 b.我想早点出去,在这个城市转转。
c.我可以喝水吗? d.我擦了防晒霜么? e.希望能结识新朋友。
e.“润滑剂”
“润滑剂”是联系众人的关键。他们注意维系大家的友谊和伙伴关系。
对他们来说,孤立某个人就跟诅咒一样,人越多才越欢乐。作为一个同行的旅伴,他人可以信赖他们:拍很多照片,对情绪的波动给予支持,加强大家的联系。他们经常充当和平使者的角色,来修补成员之间的矛盾。他们会全力避免被落下一人活动,甚至为此可以牺牲一部分的自我利益。
不好的方面:他们对亲密关系和共同活动的渴求,可能会引起一些性格内向的伙伴被侵扰的感觉。
如果你们中间没有“润滑剂”的角色,首先记得外出的时候带照相机,然后所有人记得多想想自己正在经历什么,大家一起正在分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