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话不冒险

  不加掩饰地表达反对意见需要勇气。1956年,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阿希(S.Asch)的从众实验就发现:76%的人会顺从群体的意见,做出明知错误的判断。

  独立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摆脱被动和盲从;而丧失独立思考的代价就是抑制潜能。达尔文在给儿子的信中说:“很多人都很聪明,聪明到可以成为发明家,但却没能创造出任何东西。”

  因此,独立思考与智商无关,而与自信心关系密切。当代心理学家埃尔文·贾尼斯(Irving Janis)说:“有时候,为什么一群聪明人在一起,反而却做出一个糟糕透顶的决定?这是因为群体的影响力会导致成员倾向性的增强。”

  学会独立思考会使我们受益匪浅—如果你不再惧怕权威,相信伟人也可能犯错,可以与父母或上司平等交流,不必苛求自己去附和他人......所有这些,都会改善你的人际关系。

  别跟别人的风

  如今,只要轻点鼠标,你就会立刻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要闻时讯,花边新闻,博客论坛......总之,一切都沸沸扬扬。相信谁?信息时代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独立思考的难度。

  通常,当你刚刚得出自己的判断,就有一些权威和正统的声音出来打扰你。这时,你需要坚定的自信来进行分析。这不容易。不过,你可以想想比尔·盖茨和英国的亿万富翁理查德·布兰森。他们当年可都选择了辍学,但是后来的命运并非像人们预料的那样。

  筱慧,31岁的酒店文案,是连平面立交都懒得搞清楚的马路白痴。但是,当公司资历最浅的美眉都开着贷款车上班时,筱慧开始动摇。“那段日子心中躁动,汽车杂志就买了八九种,以前我根本看都不看。但是,当我坐在试驾车座位上,看着眼前乱七八糟的仪表盘,那一刻,我突然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多么可笑的错误!”筱慧说:“我竟然因为担心不够派,而去做一件对我毫无意义的事。还好,我及时恢复了理智。”

  纵观历史,自信心永远是独立思考的根基。从伽利略到弗洛伊德,社会都需要自由思考的人,需要每个人独一无二的观念。还记得当年希特勒军队进入维也纳时欢呼雀跃的人群吗?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犯这种可怕的错误:不认同,但是顺从。因此,独立思考不仅需要自由的头脑,更需要勇气。

  越有主见越有人缘

  独立思考会妨碍人际关系吗?不一定。相反,大胆说出真实的想法,却可能改进人际关系。心理学家指出,放弃那些没有必要的掂量,直抒胸臆,反而能够促进伴侣间的沟通,增进亲密关系。

  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迪安娜·库恩(Deanna Kuhn)指出:“批评一个观点和批评一个人,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她告诉我们:“与人辩论并不会影响到你的宽容和谨慎。”

  对那些还在与害羞和被动苦苦斗争的人,社会学家莎伦·普雷斯莉(Sharon Presley)则建议他们去做些练习,培养自信和提高安全感。比如,当你想提出一些难以开口的问题时,想象自己是另一个人,也许就是你那位富有进取心的上司—你会发现,并不像你想的那样是世界末日。

  在开始练习时,试着说“我有一点儿不同的想法......”或者“你有没有考虑到......”即使你感到这样可能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也不必收回你的意见。

  在讨论结束时说一句:“非常感谢这次讨论,我很有收获。”可以帮助促进你们之间的关系。心智成熟的人知道,必要的争论应该被容忍。你可以在独立思考的同时魅力四射,这两者并不矛盾。

  别老琢磨别人

  说服术和影响力研究权威罗伯特·西奥迪尼(Robert Cialdini)提出,很多人都愿意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应该就是正确的。可是,精神病学家威廉·阿兰森·怀特(William Alanson White)却告诫我们:“人们知道太多错误信息所产生的麻烦,远比无知带来的多。”具有独立思维的人,通常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揣测别人的想法上,而是关注于自己掌握的信息是否可靠,思考过程是否符合逻辑。

  学会独立思考并坚持下去,你会发现生活中会出现许多令人惊喜的新气象—原来到处都有胸怀开放的人。工作中,把真实想法说出来,可能会引来批评,但也会得到关注。人们往往对那些经过深思熟虑并被有效表达的观点印象深刻,无论最终正确与否。

  你的思考独立吗?

  如果你有下面的现象,说明你还不够独立,检查一下吧:

  ■ 你确信自己过去的经验,不需要其他数据来支持。这让人觉得好像就是独立思考,但实际上,这只是你在用一些未经检验的惯例来解释自己的经验。

  ■ 你不明白对方真正的意思。这很可能是因为你还没弄明白自己的意思。你需要在逐字逐句地回答对方的同时,理清自己的思绪。

  ■ 你知道自己存在偏见。认真对待这件事。你到底是从哪里得到的这些观点?“南方人比较小气”,真的是这样吗?质疑你的假设。

  ■ 你习惯引用专家的意见。但实际上,你并没有直接看过或听过专家的言论。

  ■ 你经常附和别人的意见去评判书籍或电影。但实际上,你与评论者没有任何共识。比如,你很喜欢某位演员或导演,但是由于大众对他的作品评价不高,你就不去观看。

  ■ 你认识的人都同意你的看法。

  ■ 有人反对你的观点时,你深感愤怒和伤害。这也许是因为你习惯于将这种挑战理解为对方在攻击你本人。

  如何形成独立观点?

  1、找点时间独处和放松。

  纽约贝丝·以色列医疗中心(Beth Israel Medical Center)的心理学家丽萨·科恩(Lisa Cohen)指出:我们的大脑对于外来刺激的第一反应通常是“同意”,而要它做出“不同意”的决定,则需要一段时间来判断。所以,如果你匆忙做出决定,大脑就无法积极深入思考。

  2、找机会吸收不同背景人们的观点。在电梯里遇上清洁女工,或是公司的CEO,和她/他聊一聊。

  3、假装自己是持反对意见的那个人。假装你是他/她,和自己争论一次。

  4、遇到“专家”信息。要验证这些资料是否真实,不妨去查查原始资料。

  5、了解一些不熟悉的学科知识。如果你喜欢心理学,去试试历史学或者哲学。

  6、听听内心的声音。你真是这么想的吗?问问你的感觉。

  7、提出最“幼稚”的问题。别不好意思,它们经常没被问起—比如,孩子真的都要吃菠菜吗?

  如何发现对方的漏洞

  研究批判性思维的专家黛安·哈普恩(Diane Halpern)教授发现,人们在日常对话中经常犯以下6种错误。下次再遇到对方出现这样的情形的时候,不用理会就是了。

  ■ 提到“理所应当”、“当然的”、“众所周知”。这些措辞都是些花言巧语。任何“理所应当”的观点,都和其他事物一样会被改变。古希腊人都认为同性恋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而今天我们却反对它。

  ■ 讲一些奇闻轶事。故事总是很有感染力,但故事不过是某些人的经历被口耳相传。而良好的证据则更为真实、客观,可以被任何人观察到。

  ■ 假设两个事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同时出现的事物之间很可能没有什么关系。

  ■ 低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每件事情背后都有一个具体的原因。

  ■ 忽视偶然和巧合的发生。让人难以置信的事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 依赖个人的记忆。我们的记忆并不可靠,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吉尔伯特(Daniel Gilbert)指出,我们的记忆是有选择性的—大脑会挑选事件来贮存。实际上,我们的记忆里缺失很多东西,还有一部分内容是被篡改过的。

  《影响力》

  为什么有些人极具说服力,而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顺从他人的要求?如何在自己真正的意图是要说“不”的时候,不再说“是”?

  作者:(美)罗伯特·西奥迪尼
  译:陈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45.00元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