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头发就是女性美丽的象征。传说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一度失宠被皇帝逐出宫去。后来她剪了一缕青丝随信送呈皇帝,结果令李隆基方寸大乱,恩爱复燃……头发与命运如此巧合也许只是文学中的渲染,但头发可以影响人的情感与生活,却已获不少研究结果证实。
“和我们想象的不同,头发的发质发色及多少并非取决于先天,而是和人的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比如发硬而直的人大多个性刚烈、不敏感;头发灰暗无光则很可能是生活态度麻木懈怠的反映。”心理专家林紫认为:“然而对更多的现代女性来说,关乎美貌的头等大事,是找到自己满意的发型。比起护发养发,发型能更迅速地接近我们内心的愿望。实际上,发型就是女性最好的心理造型。”
日本《夸克》杂志曾对东方女性的发型心理做过一次调查:让120名女大学生看6种不同发型,这些发型不经剪烫,仅用摩丝等喷发剂做出各种造型。调查结果显示,未经任何处理极其自然的发型,给人的印象是为人诚实正直,但土里土气,性感指数最低;在前发尖稍微用一点摩丝定型,稀疏地挂在前额,并可露出部分额头,给人的印象是很聪明,好感上升;用大量摩丝和水溶性发蜡定型的发型,给人的印象则是偏于冷淡。
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已经懂得,发型对美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当今发达国家美发行业日益走俏的原因。
“满意的发型会给女性带来持久的喜悦,提升自我接纳与奖赏。然而,一旦‘合适’的发型被找到,也会成为对女性的约束。你会发现一些人几年甚至十几年,变化的发型不超过3种,虽然当今的美发技术已经非常丰富。她们有很多理由证明自己已经不适合变化,尤其是判若两人的变化,比如年龄、发质、职业、脸型等。”林紫说:“她们担心不像‘应该’的自己,也害怕变化之后别人的评价。”
那么,尝试改变发型的代价到底是什么?能否带来全新的心理体验?人们能否接受突破传统造型后的自己?为此,《心理月刊》发起网上征集活动。热心读者踊跃报名,分享关于头发的人生故事,也表达了渴望尝试改变、突破自我形象的愿望。
我们从中选出3位女性,邀请东田造型的资深发型师,为她们制作适合个性要求又不同以往的新发型,并追踪此后一月内的生活感受。下面就是发型带给她们的变化。
找到你的理想发型
和恋人或好友一起,分别画4幅画,包括:1、现在的我;2、理想的我;3、现在的他/她;4、理想的他/她画完后彼此交换,分享你们看了画之后的感受。请特别关注发型的变化,然后分析你们目前的关系。尝试一下吧,记住,无论何种发式都无所谓好坏。这种游戏非常新鲜有趣喔。
柏洋 ,24岁,德国费森尤斯卡比公司 助理
小时候很讨厌自己的头发。因为天生有些自来卷,发质偏硬,总是顶着一头乱蓬蓬的短发去上学,难免被同学们取笑。记忆中似乎整个中学时代,就是在为自己的头发苦恼着。
上大学后,环境变了,心情也自由开朗了很多。头发也留长了。我非常渴望变成那些爱美的学姐的发型,成熟漂亮,于是也把头发烫成卷卷的,效果还不错。我终于不再为头发而烦恼自卑了。
此后这么多年,我虽然也经常做头发,但终究是长发+卷发的模式,没再变化过。我觉得这就是“最喜欢的自己”,娴静,温柔,恬淡……难道我还能是别的样子么?
偶然的机会,我在《心理月刊》网站看到改变发型的征集活动。我突然想到一个从未想过的问题:头发真的是我的一种墨守成规么,就像我的生活一样?我敢不敢赌上一把改变自己?于是我成为第一个报名者。
留了多年的长发被剪掉的一瞬,我的心有点疼,甚至有些难过:我不再是自己了。但是看着镜中的自己,慢慢出落成一个短发女子,时尚而精干,我有点不敢相信,那就是现在的自己,漂亮的自己。这个形象还不错嘛!我不由得对着镜中的自己笑了,笑得露出牙齿,笑得心花怒放。回到家,妈妈倒没有我那样兴奋,也许她已经习惯了从来不变的女儿。说实话,我挺担心平时那帮“损友”对我新发型的评价,他们会不会不留情面嘲讽一把?
意外的是,他们都交口称赞。现在,我的新发型已经放到校友录上,并引起一场不小的骚动,还引出“女大十八变究竟能有多少变化”的热烈讨论。90%以上的人认为我变得时尚漂亮了。
新发型自评:★★★★☆
点评:曹阳 (东田造型资深造型师)
柏洋的长发发式过于传统朴素,她的担心是短发不能体现文静、淑女的气质。我为她剪出的短发有层次感,还染有一点红色,既增加了活泼时尚的元素,也没有破坏娴静、典雅的特征。有些女性曾试过一些变化,效果不好就不再试了。
其实现在每年全球都会发布很多新发型,再不是几年前长发短发就那么几种剪法。要相信,有经验的发型师在不断学习大量的新技法,已经可以做到根据顾客具体要求,变化出具有新意的发型。所以,要敢于给自己一次尝试的机会。
产品推荐:卡诗眩亮系列
重塑染后纤维,重现镜面光泽的护理,实现科技与美丽的完美结合
林海娜 ,25岁,北京科技园 秘书
很反感染发,因为我非常在意保养头发。染发虽然能漂亮几天,但不管染成哪种颜色,最后头发都会变得枯黄,而且分岔多,太不值了。于是多年来,我基本就是一头黑发的学生妹模样。看到别的女性总有推陈出新的变化,有时心里也痒痒,但一想到染发很毁头发,而且颜色也难如人意,最终都放弃了。
平心而论,这次头发刚做完,我并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不怎么成功嘛,没让小鸭变天鹅。还是比较学生气质,而且这样的挑染以前我也试过。总之,不算突破,只能说还算适合。
然而让我意外的是,这个发型却几乎得到家人和同事的一致认可。他们说很适合我的脸型和肤色。我开始反思:为什么我看不到美丽的变化?为什么以前不多的几次发型改变,都觉得很糟糕?
现在我才发现,多年来,虽有改变的愿望,但我承受改变风险的心理却非常脆弱。我似乎找了一个很棒的理由:只适合黑色直长发,我就是这个样子!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喜欢的杂志发起这次活动,我肯定不会下决心试一试。
发型师耐心讲解了我从未了解的知识。比如,我的头发很“生”,刚剪完不会乖乖地待着,像刚剪完的指甲带着毛刺,要耐心长一段时间才能变得服帖。她为我设计了不是太短的中长发,染发花费了近3个小时。可为什么当时我没有惊喜?现在我明白了,我不但害怕风险,而且希望如果改变,就要很值,要改天换地的变化,百分之百的成功。我的期待总是大大超乎现状,所以最保险的做法当然就是保持现状。
现在,我比刚走出发屋更满意自己的发型了,心情也很轻松。因为我不但看到变化带给我的美丽,更重要的是,重新审视头发让我重新审视了内心。
新发型自评:★★★★☆
点评:苗雨 (东田造型资深造型师)
现在的染发技术已经可以消除爱美女性的担忧。合理选择染发产品,染发周期间隔半年,就不会对头发造成破坏性影响。我为林海娜选择红色,是为了让肤色显得更亮。选择双色挑染,因为这是现在很新的一种染发技术,而且还单独为发根进行了染色处理,这样色彩更丰富自然,不同角度头发的色泽都会有不同效果。既青春靓丽,又不失稳重,很符合她的性格。
产品推荐:可丝莹温和染发霜
满足家用染发产品的所有期望:能深度滋养发丝纤维内部,还避免了传统染发产品的刺激气味。
徐如真 ,30岁,《第一财经日报》高级传媒 顾问
我一直觉得自己做事挺崇尚变化、讨厌一成不变的。直到知道了《心理月刊》的这次活动,我才发现,头发对我来说,简直颇具讽刺意味—原来我从6岁起,就一直留短发,居然从没变过。
这个发现令我无比恼火。难道头发不正告诉我,我是个多么固执的人么?虽然我做头发都是光顾高级美发店,也偶尔将头发由直变弯,或由硬变软……但说到底,都是局部调整,不大动干戈。我很奇怪,自己已经在发型上“做了手脚”,为什么别人还是认为我是一副假小子模样,甚至玩笑说“你结婚时如果头发也这么运动式,就干脆穿运动鞋算了。”太过分啦。虽然我的性格的确有点大大咧咧,但还是不愿意被归到“中性”啊。
我当然知道长发会更有女人味。我无数次发誓留发,可每当头发长到半长不短时,就会觉得丑陋无比,莫名其妙地暴躁,最后只好剪短。年复一年,拥有一头性感秀发—就像歌手张悬那样的体现柔软个性的时尚秀发—对我来说,简直难以企及。
发型师说,发屋墙壁上的各种明星造型,普通人也能“塑造”出来,但这不是目的。因为发型改变后,你还要继续以往的生活。所以,要仔细体会你内心的要求,既有变化又有认同。又说,如果我渴望长发,不建议这次用接发的方法。等以后自然长长后,再做长发发型。于是,他为我染发后,又精心修剪。
头帘前部挑染几簇明黄,原来整齐划一的刘海儿也打碎。虽然还不是我梦幻中的长发效果,但的确柔和了许多,也靓丽了很多。我很喜欢。
巧的是,第二天是报社贺岁喜剧《爱神笔记》首演。同事们见到我都惊呼,“哇塞,要闪亮登场啦,效果不错哦!”于是我挺胸,收腹,抬头,脸上充满自信的笑容。我相信,今后我也有勇气尝试更多漂亮的发型。
新发型自评:★★★★☆
点评:曹阳 (东田造型资深造型师)
徐小姐的短发有些中性。当然这也是性格中的一面,但她非常希望多些柔媚。困难的是,她的头发已经剪得比较短,很难有长发处理的余地和效果。于是我为她挑选了比较雅致的黄色,发梢都做了细致的修剪,增加蓬松柔和感,自然女性味更浓了。
产品推荐:巴黎欧莱雅染发霜。无氨温和配方,染后自然靓丽,令秀发迷人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