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眼就能认出那些缺乏自尊的人:他们喜欢贴着墙根儿走路,绞尽脑汁不让自己引人注意;他们总把生活中的小挫折挂在嘴边,并让自己陷入痛苦的处境;他们质疑自己的能力,并且成功地让自己相信:爱自己不是骄傲就是自私;在让别人讨厌自己方面,他们也有着令人瞠目结舌的天才……总而言之,欠缺自尊的人不爱他们自己。那么,在一个人不爱自己的情况下,他还可能尊重自己吗?遵循以下几条建议,你就能绕过爱不爱自己的问题,重获自尊。
■ 我一无是处
罗拉的学习成绩不好,所以她从来不敢说出自己的意见,甚至不敢在公众面前讲话,即使老师们都觉得她很聪明,考虑问题也很周密,但是她却充耳不闻。因为自从听过妈妈“你什么都不是,你什么都做不了”的判词之后,她对自己取得的任何成功都入不了眼,却对每一个细小的失败念念不忘。
我们在现实生活里都会认识那么几个失败高手:当一切都顺利发展的时候,他们却心生恐惧,放弃了事,似乎只有手头的事情失败,他们才能心安。其实在这背后,隐藏的往往是对另一个使命的近乎绝望的追求:他们受制于遥远的童年,那时接收到的失败指令仍然遥控着他们成年后的生活,如果成功,那就违背了童年时的合同……
建议:用创造来疗伤
为了走出失败的监控,我们必须接受一点:父母的判断有可能是错误的。我们需要向自己证明自己的能力。可以从绘画、烹调、园艺等小的方面开始,一展身手。尤其重要的是,我们要尽力倾听他人对自己这些方面的赞美。要重建内心的自信,没有什么比创造出美的、好的东西更有用了,还有一个附加条件:用一个日记本来仔细记录下每个小小的成绩。
■ 我是个流氓
在建构自我最关键的青少年时期,孩子在所有的镜子前寻找自己。在一次考试中失败的孩子,犯下轻罪的孩子,可能会从周围人的目光里发现自己是失败者或者罪犯。这个发现给他们贴上了标签,反倒让他们心安——被人视为流氓,总比消失在人群中要好。而很多事情往往在这个时期定型:当出现怀疑和不确定时,负面的自我认识往往就会趁虚而入。以后的人生中,会继续印证这一点:所有人眼中的失败者会不断失败。这个负面的自我认识就是他们的名片,让他们不用费劲就能让人认出自己。
建议:找回尊严
很多有过错的人弥补了自己犯下的过错,不再重蹈覆辙,并且找回尊严——在一次考试中失败的人,可能在另一个领域中成功……向这些人学习吧。
如果你觉得自己价值不高,那就去趟孤儿院或者动物保护协会。你会发现:有人需要你。这会让你精神一振。别人对你的信赖,会让你竭尽所能去满足别人的期待。
■ 我不可爱
我们都认识这样的人:永不知足;永远在寻找生活阴暗面;破坏自己收到的礼物……他们的生活里很少有平静的时刻,他们相信自己不可爱,因为没有人爱过他们。他们不幸福。很长时间以来,人们都认为只有得到过爱,才能付出爱;我们甚至相信:恶会循环下去——比如被打大的孩子日后就会打自己的孩子。因此,那些承受着情感缺失的人们相信自己没有幸福的能力,只能在生活中承受痛苦。
建议:学会接受
现在,儿童期研究治疗专家开始相信:我们能够将自己未曾获得的爱给予别人,即便有过一个失败的童年,我们也能过好自己的生活。给予,让人开心。下一个阶段就是:接受生活的礼物。因此,你应该把所有的小小快乐都记录下来,把对你有重要意义的人的名字写下来。你会发现:即使你不爱自己,生活还是在向你展露笑脸。你可以试想,如果在某个关键时刻,你没有遇见某某人,你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你要告诉自己:所有的时刻都很重要,而正是他人,让你自己的生命更丰富。
■ 我是个混蛋
有些人不会放过任何让人厌恶他/她的机会,竭尽所能地向人们展现他/她的缺点。他/她竖起的这面令人厌恶的屏幕,却是为了保护他/她的脆弱。他/她栖息在自己所激起的敌意之上,以此来保护自己免受情感关系破裂之苦。他/她曾经在童年时希望自己得到一切,希望自己什么都做到最好,他/她不能接受幻想的破灭,不能忍受自己成为一个平庸的人,于是他/她走到自己理想的反面去了——如果不能好得完美,那就坏得遭人唾弃。
建议: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为什么不把标尺降低一点,允许自己犯点错呢?对自己多一点宽容,是你能对自己做的最好的事。列个清单:你喜欢自己什么,讨厌自己什么。做个小调查:你的什么特点会吸引别人?什么特点会把人吓跑?或者去找个心理治疗师,让他给你做一个人格测试。
尝试完以上种种之后,你一定发现自己还是有些优点、才能和潜力的,只不过你总是对它们视而不见。为什么不好好开发利用呢?你会发现:小小的幸福会带给你美好时光,这种美好一点不输于你的小残忍带给你的快感。而且,现在的快乐不带任何悔恨,你会看见自己带给他人微笑,这些都会让你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