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调查中调查者的心理顺应

fixed" zzz="184861">

  本文所指的“心理顺应”,为“调查心理顺应”的简称,是从心理学中“心理顺应”一词衍生运用而来,指从事调查工作的调查员应具备的使被调查者能接受的思维方式、言谈举止和应变能力等心理调节的总称。

在社会经济调查活动中,调查员起着特殊的作用,一方面,他要领会掌握调查组织者的心理意图,明确调查目的、意义,另一方面,他自身也要调整心理状态,顺应被调查者各种抵抗心理行为,灵活使用调查技巧,进行调查访问活动。因此,研究调查员的心理顺应(本文指调查员对被调查者的心理顺应),对更好地完成调查任务,提高调查精度和效能,积累调查心理知识,改进下次调查方法,具有积极意义。

  调查者心理顺应的重要意义

一是有助于提高调查资料的时效性。人们防范意识的提高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调查者与被调查者接触比以前更为困难,加上大多被调查者具有的“抵抗心理”,延缓了调查时间,调查者做好面对被调查者的心理顺应,有助于消除和淡化被调查者的猜忌,降低和缓解被调查者的“抵抗心理”,减少寻访次数,缩短调查过程,从而提高调查信息的时效性。

二是有助于提高调查资料的准确性。在社会经济调查中,样本直接影响调查结果的可靠性。调查者恰当的心理准备和顺应,以及由此延伸的访问技巧,使被调查者的回答更为切题。同时调查资料的准确性,还在于减少替换样本,降低替换率,从而提高了调查资料的准确性。

三是有助于提高调查工作的水平。一方面调查员通过心理顺应的调查实践,积累调查工作经验,增强心理顺应的“阀域”,调整心理顺应的新状态,对下一次的调查做好更为详尽的心理准备,另一方面,调查组织者也可以根据调查员的反映和心理学知识,改进调整设计内容、调整提问方式以及调查组织模式,共同提高调查工作的水平。

四是有助于和谐调查统计建设。社会经济生活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在一个地区,由此产生的专项调查和国家的常规调查(例如城市住户调查)样本,时常交织在一起,产生一定数量的重叠样本。如果我们的调查员对被调查者不考虑心理顺应,只图本次或本轮调查之便,使被调查者产生“抵抗心理”,势必会影响作为下次某项调查的被调查者(同一人或同一户)的心理,从而影响调查统计的整体利益,影响调查部门的整体形象,不利于和谐调查统计建设。

五是有助于拓展社会经济统计调查的空间范围。调查部门的调查声誉,调查员的调查形象,都为调查工作的开展产生“垒积效应”,为以后调查积淀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在如今各类民间市场调研公司林立的情况下,在国家社会经济调查所需资金不宽裕的情况下,开展一些有偿调查,显得颇有必要。

  影响调查心理的若干因素

不同的调查心理是由各种因素单个和综合影响的结果,调查员个体素质差异以及后天成长、工作环境的差异,可以影响到调查员的调查心理,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调查结果,因此有必要分析探讨究竟哪些因素影响调查员产生不同的调查心理,从而为构建调查员心理顺应机制找到突破口。

一是调查员自身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性别差异、年龄差异、气质差异、文化差异。

二是影响调查员心理状况的外在因素。包括: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调查组织方式的影响、调查方法的影响、调查内容的影响。

创设调查员顺应调查心理的途径

研究探讨调查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