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苍茫大海,人类永远是渺小的。对于蔚蓝地球,人类永远是渺小的。但就是这渺小的人类,却创造了无数灿烂的文明。这些文明有的正兴盛强大,有的却已埋藏于风暴与沙丘中。
现在有这么一批人,他们循着文明的脚步,去追求这世界上曾经存在过的辉煌,去探访尚未被文明污染的未知,去印证自己心中关于世界的理解。他们搭上一艘邮轮,在100多天的时间里环绕地球一周。
著名作家毕淑敏和她的儿子芦淼先生,也身处这批人中。从离港到归航,100多个日日夜夜,他们体验到了什么?
我见过的最美的日落。在离开格陵兰岛首府努克的那天晚上,我看到了最绚丽的晚霞和云彩。
第二天,就遇到了飓风。
毕淑敏
著有《心灵7游戏》《女心理师》等畅销书。从医20年,现为职业作家。
芦淼
毕淑敏的儿子,30岁。曾当过老师,现在《青年心理》月刊任编辑。
环球旅行。拨动世界地图仪,先找到中国。沿地球横轴,也就是与赤道平行,画一个大致的圆。这就是环绕地球了,航程约4万公里。
毕淑敏用稿费收入,为自己和儿子芦淼买了船票。5月14日,他们从日本横滨港乘坐“和平号”出海,一路乘风破浪,向西向西,周游世界。9月4日,“和平号”返回横滨,共计114天,经过几十个国家。
中途,毕淑敏因将“和平号”给汶川地震灾区的捐款送交中国红十字总会,匆匆回国,尔后又去追赶那条船,航行有缺口。芦淼则完整地走完这一圈——这是中国大陆公民首次乘坐游轮环球旅行。
现在,毕淑敏和芦淼就旅行中的感受,分别作答。问题来自芦淼在“和平号”上所参加的外语提高班。在抵岸前的最后一堂课上,外籍老师出了这些题目,请学生们回答。挺有意思,借来一用。
■ 环球旅行,对你的心理有何改变?
毕淑敏(以下简称毕):汉语有几个词,“体验”“体会”“体察”……都含一个“体”字。看来有些感悟,不单是要从理性上把握,而且要让身体感知到,这才牢靠。环球旅行在某种程度上仿佛有此魔力,在一望无际的天蓝蓝海蓝蓝间枯燥缓移,被大自然最神秘伟岸的力量催眠。那种天人合一而又渺小无助的复杂感受,对内心冲击很大。
在阿拉斯加半岛西边,有一个叫“大学城”的冰川峡湾。里面所有的冰川都以美国的大学命名。
这是冰川“哈佛”。
人们说起人生观的时候,常常会补充说,也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某种程度上是同义词,让人觉得人生和世界也是可以画等号的。
人生观看不见摸不着。这观念是属于你的,可你不知道它萌生于何时、如何改变、归宿在哪里。幸好世界是可以被触摸被感知被记忆的,环球旅行提供了自我探索的时间和地点。
芦淼(以下简称芦):我一直觉得,人心理的改变,很难归因为具体某一件事。它更像一株植物,种在土里,慢慢地发芽、成长和开花。不会因为今天多浇了一次水,就有了什么显著变化。如果说单纯一次旅行就给人来多大成长,我会觉得多少有些无稽。
但如果把长时间旅行前后的我做个对比,还是有改变的。最大的改变,在于我已经渐渐明白:人,从来没办法控制所有的事,有时候只能静静等待。
在努克我们遇到了一个因纽特老太太。
她对黄种人表现出了极大的友善,把头靠在了妈妈肩上。
芦:应该是更喜欢旅行了吧。对我来说,这个世界还很大。能够有机会出去,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体会、体验和体察自己的内心,用镜头和双眼去印证这个世界与自己想象的有什么不同,是一种十分难得的经历。
船上有几个日本朋友说:走了这次环球以后,此生无憾。言外之意,该走的已经走过了,可以在地上好好歇着养老,哪里都不去了。
我想,这次旅程虽然已经完结,但它对我来说不是一个终点。它告诉我的那些坚韧、不屈、勇敢、豁达、开放和乐天知命的感受,都会让我在无数次睡梦中重回码头。
阳光下,有一艘船,在蓝天和白云的映照下闪着金光。水手们正在擦洗甲板,海鸥正在船四周飞翔。烟囱正缓缓地吐出蒸汽。这一切都意味着一个事实—下一个目的地,就在前方。生火,扬帆,我们准备启航!
和平之船的环球游
此次和平之船的环球活动,自5月14日从日本横滨启程,至9月4日归航至横滨,总计航行28246海里(1海里约合1.852公里),途经24个港口,足迹遍布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
和平之船是在1983年成立的非政府组织,现已纳入联合国NGO体系。自首航以来历经20余载,有超过25000位客人登船,停靠过100多个港口。和平之船在世界各地传播和平、环保和绿色的志愿精神,并已在世界各地编织了“和平之船网络”。
费用及报名方式
环球活动费用根据房间的房型不同而差异很大,从最便宜的4人内舱到2人海景房,人均价格约10万~25万元。具体价格请直接联系工作人员索取价目表,或登录网站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