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让我们发出声音

  与保守到不敢给双胞胎女儿写封邮件的小布什不同,年轻的奥巴马不怕泄露个人信息。竞选期间,这位Web2.0总统每周都会上Youtube讲讲自己的美国梦,等到巡回演讲拉选票时,奥巴马早就通过网络,把自己的美国梦植入到众多美国人心中,迅速集结了一大批支持者。让人无法忽视的视频力量。

  正如《华尔街日报》指出:“视频看似微不足道,却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改变政治格局。”执政后的奥巴马也充分感受到了让他美国梦遍地开花的Youtube时代的威力所在。

  是的,视频的发展,让你不仅可以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发布新闻,更可以像百家讲坛中的专家,新闻评论员般各抒己见。而这种视频宣讲形式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无论你是谁,哪怕是个流浪汉,只要有想法,就可以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

  口水帝能舌战周立波,司马南往往一讲就是5个小时。最有代表性的是风靡全球的网络视频组织—TED,各路“专家”在网络讲坛上分享自己非凡的经历和探索,传播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这既有10多岁的孩子,还有资深的天体研究者,政要学者。

  2011年,TED有望在中国大陆铺开发展,同时,像搜狐、新浪这样大门户网站也都把视频作为年度业务发展的重头。著名概念股分析师张晓帆抛出响话:网络视频将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三大热门领域之一。

  镜头就像梦想的入口

  玩TED的人曾说过,宣讲式视频最大魅力就在于把普通人变成摇滚明星。“我的梦想是能像汪涵那样,独占舞台。”叫兽小新是中国第一代草根宣讲视频的名人,他在网上办了一个CGTV(高潮电视台)。还记得第一次用不专业的摄像头对准自己时,脑海里都是汪涵的模样。“我是从模仿他开始的。”学着汪涵讲话的节奏,大气不喘劈里啪啦喷一串儿,停一下,再评论,学久了,甚至连他眉毛跳动的弧度都活跃眼前。

  每个人的脑袋里都装了一个角儿,“我一直想成为汪涵那样的人,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很多人。”和视频中夸夸其谈形象截然相反的是,生活中,叫兽小新是个很沉默的人,直到大学才交到朋友。他是一家国有企业的普通员工,还是单位里那个最容易被忽略的“隐形人”,但是,叫兽热爱文学,热爱韩寒,普通的他一直希望有人可以听他说,甚至信仰他。直到创办GCTV,他找到了一条出路。

  “镜头就像一个梦想的入口。”叫兽终于有机会建立一个舞台,并把镜头对准自己。光一定要打到自己身上,形成焦点。镜头焦点要凑近自己,可以独占镜头。这个镜头,可以把恐惧、羞涩彻底过滤掉。这样的感觉,博客、微博都无法提供,只有视频。

  CGTV简直就是叫兽的百家讲堂,他会教你如何用香肠双节棍推倒小萝莉,怎么在游戏里面杀个片甲不留,还会苦口婆心地劝一些混在医疗、武术、青年流氓圈里的人,告诉他们要看清本质,回头是岸。

  因为讲法有趣,并且图影并茂,CGTV播出第5集,就破了百万点击,粉丝团、媒体、论坛爆发跟进,“你知道有1000个粉丝同时在线,无论我说什么,都有追随者的感觉吗?好几次,讲着讲着我会觉得,我就是汪涵,汪涵就是我啊!”

  这是一种完全沉入自我表达世界的高峰体验,“宣讲式视频特有的舞台感更容易带来一种和伟大人物融为一体的感觉,一种无所不能的感觉。”精神分析专家卢悦说,“有人模仿周立波,有人模仿刘德华,人们对具体这个人这个角色没有兴趣,对这个角色背后的那个标签更有兴趣。他代表智慧,还是代表品位?等到我们在舞台上完成所有的高峰体验后,最终还是会走向自我实现—拥有这个角色的能力,这是每个人最内在的驱动力。”

  强烈期待被关注

  毕业于哈佛的性别研究学士Ana,在中国做了一年“发现自我之旅”的视频故事工作坊。她发现,在学员的视频里,经常会有一个“您”出现。在拍摄视频最开始,每个人会预想一位观众,他们试图通过视频,告诉“您”自己的想法。

  Ana做的这个工作坊,参与者大多是女同性恋,不少人借视频出柜(公开承认自己身份),并且表达自己对爱和性别的看法。“在美国,这个工作坊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参与者基本都是社会弱势群体,比如遭遇家暴的妇女,或者像这样的同性恋群体,他们都强烈地期待可以被更多人关注,被大家接纳。”

  “人需要的认同感和联结感,是情感、观念上的需要,以此确定自己的存在。”行为疗法专家李林英说:“那些强烈期待被关注的人,往往都是一些强烈期待被接纳、认同的人。可矛盾的是,关系往往意味着压力。”

  李君是TED上海圈的活跃分子,许多人都让她开视频好好讲讲,可她愣是没一点儿欲望,她更倾向于线下与TED迷们聚会交流,工作之外,结识一些有趣的人,聊一些有趣的话题,全当认识新朋友。而不是直接在视频上自说自话。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当明星。”叫兽说,这也是为什么他自己总在一张面具背后演讲。无独有偶。滔滔不绝的小河北口水帝,鼻子上总架着一幅几乎能遮住半张脸的老爷太阳镜。强大的明星感对应的是密集的关注,这分关注,会形成负担。“我们每个人需要的关注都是有一个分量的,不能太重。”

  他们说出了自己的声音

  比演讲者多得多的是遍布全球每个角落的看客,最有代表性的,还是TED,这个庞大的宣讲式网络视频拥有无数朝拜者,仅一次在印度的例行会议,就有800名来自全球的TED迷飞到现场,如果不是场地限制,这个数字还会多。

  TED中国创办人Tony完全是按捺不住地要和我们分享第一次看TED的感受。“震撼!”他用了加重音:“你知道吗?我都不能完全听明白他在讲什么,但他的动作、表情太厉害了。18分钟里,绝对有一半以上时间,他是在一边弹钢琴,一边唱歌,歌词内容直戳美国老大。”突然滑出一个奇怪的音,加重挑衅的歌词,一会儿又回归特别平静不屑的音调,唱出一件很重大的事件,“绝,音乐和歌词的分开表达,撞击太刺激了,准确说,他更像一个表演家。”

  几乎是一夜之间,宣讲式的网络视频正式替代了Tony电脑里的人人、Skype、开心网……他志愿翻译国外的演讲,同时制作中国自己的TED网站联盟。隔几周举办聚会,辩论网上最热门的视频话题。“我们算是在用不同的方式发声吧。”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我们一辈子的主要目的就是成为一个人,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就是成为一个有自己声音的人。”

  有声音,有存在感,在个人宣讲的视频里,“看与讲形成了一个环境,这个环境就像一个扩大的自我,看者通过演讲人完成了一种自我实现。”卢悦分析:“当转载和浏览数字不断增加,加入的人越来越多时,这个自我会越扩越大,实现感越强。”

  除此之外,个人宣讲式视频还有一个额外的功效,对于那些疯狂追逐明星梦的人来说,“它的特点就是普通人在看,普通人在讲,”TED成都创办人亮亮说,当演讲者是和自己差不多的普通人时,相对那些我们注定这辈子都不可能成为的明星、专家,这些人让我们觉得,成为明星并不是一个白日梦。

  视觉的冲击力:把梦想直接画给你看

  相比广播,文字,想要调动观看者的情感,视觉肯定是首选。是什么在渲染我们的情绪?信息!在一些国际化的会议现场和网络里,我们以中文字来标识的信息不到10%,这种呈现方式是单信道地影响人,而图片、视频等视觉作品,最容易从五官六感刺激到人,色彩、描述对象的神情等,它们是在全信道散发信息。越是丰富的信息,越容易描述清一个表达对象。

  视觉作品是指给式的,无须想象,就把梦想直接画给你看,而且,信息越多,展现方式更灵活。在压力很大的社会背景下,这种不需要动脑筋,简单、刺激、放松的呈现,冲击力就更大了。(李林英,行为疗法专家)

  两派声音:个人声音突起,会把真理推向死亡?

  “如果你想走得快,请独自行走,如果你想走得远,请与人合作,我们要走得远,并且要快!”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TED演讲上以此结束,许多人由此迈开了步子。

  借助视频发声,让我们拥有了更大的表达需求的空间,正因为视频的影响力足够迅猛,所以,有人担心,在这样一个个人价值观突起的时代,似乎缺乏一个统一的价值观。在《网民的狂欢》中,那个真理已死的时代,是不是真就降临了?

  反对者即刻跳出来声明:没有一个时代比现在更加清晰、稳定,因为,无论是自己开讲还是那些疯涨的点击率,都在告诉人们,这些是我们的选择,我们的想法。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