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学会放开孩子的手

  敢让孩子独自度假吗?没错,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心。父母需要做的,就是考虑孩子的能力以及评估危险的程度,既成功地保护自己的孩子,又不过度保护。不妨就在这个暑期,逐渐学会放开牵着孩子的手。

  去海边度假,去参加夏令营,去远方的姑姑家……暑期还未到,孩子们就已经在想各种各样的计划了——作为孩子的父母,如果我们也有这么长的假期就好了……那么,敢放孩子独自出去度假吗?

  37岁的Tracy承认自己在面对孩子第一次去夏令营的时候,就需要很大勇气克服这种恐惧:“在出发前,我就像个老喜鹊一样,没完没了地叮嘱她需要注意的事情。她才12岁,又从没一个人出过远门!后来她的小脸越拉越长,不耐烦地冲我大喊‘我——知——道——了——’”。有趣的是,Tracy自己在11岁参加夏令营的时候,妈妈也是这样。“那个担心,那个紧张,跟我今天对女儿的态度完全一样!”

  父母的恐惧是正常的

  当孩子离开自己身边,父母产生担心与焦虑,几乎是一种条件反射。这是完全正常的,甚至这种恐惧本身就是父母之爱的一部分。心理专家姬雪松指出:“养育和保护后代的本能,是这种恐惧的基本成因;父母将自己对危险的理解传递给子女,渴望孩子能够从这些经验中得到借鉴,降低他们的成长成本。”

  而理智的恐惧的确能够保护我们的下一代。回想一下,谁又不是从父母紧张的表情和提高的音调里,学会了不能爬窗台、不能把手指放到插座里呢?

  孩子要成长,父母也要成长

  孩子们总是在不断成长——10岁的孩子想和同学一起去动物园,到了16岁,他就希望能和朋友们去郊外野营。面对孩子这些不断升级的要求,父母当然担心了。特别是假期里,孩子拥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去做更多平日里不能做的事情,那危险自然就更多了。

  在危险面前,父母常常低估自己孩子的能力。“生活,就是逃脱父母控制的愿望表达。”法国心理学家让-皮埃尔·温特强调,“真正的危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我们要根据孩子年龄的变化来具体考量危险的程度,但也要逐渐学会放开牵着孩子的手。”

  姬雪松补充说:“孩子成长的同时,父母同样在成长。尽管内容不同,但是双方同样面临着相同的主题——对孩子而言,他们要去熟悉一个生疏的世界;对父母而言,他们要学习如何面对一个逐渐长大的孩子。”

  保护,但不过度

  孩子的成长是个恒长的反复过程。早在1946年,英国心理学家约翰·波比的研究表明:年轻人是从父母建立的“安全基础”上开始认识世界;他们逃脱——回归——再次逃脱;并由此慢慢长大。

  对于孩子来说,离开父母的时候,总是证明自己新本事的最佳时机。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不也这样吗?十多岁时,在冲入海浪之后会回到沙滩上向父母骄傲地讲述奇遇;等到十六七岁青春来临,就假装不在乎大人的意见,躲在“自己人”才知道的秘密地点玩到半夜,然后在第二天一早懒洋洋地讲几个趣闻……那时候,父母越担心,我们越得意。

  一转眼,时光飞逝如电,今天的我们也为人父母。我们需要考虑孩子的能力以及评估危险的程度,既成功地保护自己的孩子,又不过度保护。比如:11岁的孩子可以和伙伴在帐篷里过夜,但要在居住小区的花园里;17岁的孩子可以外出旅游几天,但必须和父母认识的伙伴,而且必须遵守预定的路线。

  专家建议:在保护与放手之间

  ■ 2~4岁:最初的冒险(海边的沙滩,公园的草坪……)
  父母的担心:他们会不会失踪?会不会被水淹到?

  怎么办?要保持近距离的监视,但也要允许孩子在冒险中寻找欢乐,允许他/她自己去衡量危险。2至4岁的孩子没有危险的概念,他们逃脱父母的视线只是为了自己走得更远。别担心,让他/她去尝试。当然,他/她可能会摔倒,但在沙滩上摔一跤也不会有什么关系。

  ■ 6~10岁:在少年宫或活动中心(轮滑、冲浪、独轮车……)
  父母的担心:如果没遵守安全规则呢?如果出事故呢?

  怎么办?冷静想一下,事故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要知道儿童活动场所都是由专业人士负责,如果还有任何怀疑就立刻去验证,不要只是用担心折磨自己。另外,我们得承认父母不可能万无一失地保护孩子,除非禁止他们长大。而冒险也是成长的一部分,孩子必须体验到危险,才能学会面对危险,体育运动正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最佳方法。

  ■ 5~12岁:第一次独自参加夏令营
  父母的担心:如果监管不力呢?如果有人对他/她性骚扰呢?

  怎么办?信任!当孩子不在身边,父母总觉得他/她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但我们不应该将真实的危险与想象的担心混淆在一起。

  对于真正的危险(比如死亡和性骚扰),我们应该在出发前与孩子坦率地交流和说明,并且要相信他/她的理解能力。而我们自己也要接受孩子成长所带来的离别之痛,学会理性的思考(去比较一下夏令营事故的数量和每年夏令营的数量吧)。

  ■ 10~14岁:在公交车上认识了一个叫凯的男孩,并要到他家参加聚会

  父母的担心:谁是凯?他爸妈做什么的?

  怎么办?坚决不同意。无论孩子怎样请求,都不能让青春期的少年去冒这个险。这种情况下,父母最大的担心就是遇人不淑,掌握更多信息有助于消散恐惧——先和凯以及他的家人见面(否则别想去参加聚会),并规定回家时间。心理专家强调:“青春期的少年应该偶尔离开父母,但是父母的监督必须一直都在。”

  ■ 16~18岁:去旱冰场或迪厅

  父母的担心:会不会出车祸?会不会接触到毒品?会不会发生性?

  怎么办?反正你也不能单方面阻止他/她去,还不如和他/她有商有量。最基本的原则仍然是权衡危险与孩子掌控危险的能力。父母有必要跟孩子解释现实的危险:事故、醉酒、毒品以及性危险,同时与孩子达成协议——我信任你,但是你也必须遵守与我一起设立的界限。让孩子知道,遵守约定是双方和平共处的前提。这样,你才能够适度放手,而他/她也能依然感到被保护(即使他/她激烈地发牢骚)。

  测试:你能给孩子多大自由?

  在假期里,你为孩子准备的,是紧凑的家庭计划,还是自由的各自安排?你能放手孩子到什么程度?想知道答案吗?那就做做这个测试吧!

  1.你家谁收拾旅行用的行李?
  ■ 为了不忘带任何东西,你自己收拾
  ▲ 大家把要带的东西交给你,你帮他们整理
  ● 每个人想带什么带什么,各自收拾行李
  ◆ 孩子受不了你碰他/她的东西

  2.问问孩子,哪种是他/她最理想的假期?
  ● 你非常了解的夏令营
  ▲ 他/她可以自由来去的假期俱乐部
  ■ 一个大房子,他/她能有自己的独立空间
  ◆ 与家人共同出游

  3.定好的休假开始了,老板却要求这段时期不能出门,一旦有问题你必须到场,你回答:
  ● 那我孩子怎么办?
  ■ 如果必须这样的话,也没问题
  ◆ 对不起,我已经安排好出游了
  ▲ 不可能,假期必须和家庭共度,这是不能改变的

  4.海滩上阳光明媚,孩子却想在酒店里看书,你会怎么说?
  ◆ 好吧,想看就看吧,但明天你要下海
  ● 明年全家都不要出去度假了
  ■ 你爱去不去,反正我要去
  ▲ 海滩上有吃馅饼比赛哦

  5.度假的地方每晚都有舞会,孩子天天都想去,你说:
  ▲ 你去吧,我不去了,我看书  ■ 我和你一起去,但只能待一个小时
  ◆ 去吧,但22点整必须回来   ● 我已经说过不行了,你没听见吗

  6.今年夏天,孩子想学冲浪,你会:
  ■ 出钱让他/她接受一个星期的集训  ◆ 和他/她一起上课
  ● 让他/她和一个会冲浪的伙伴学习  ▲ 给他/她钱,具体让他/她自己安排

  7.当你还是孩子,假期时你父母更趋向于:
  ▲ 很安静,不烦你    ■ 很有家庭观念,关心你是否舒适
  ◆ 忙于工作或者见朋友  ● 指手画脚,总在监督你

  8.度假小屋的邻居告诉你,孩子们总敲管子太吵了。你回答说:
  ● 我会好好看着他们的    ▲ 这是假期,他们当然要玩耍了
  ◆ 你说得对,我会说他们的  ■ 是我的责任,他们太无聊了

  9.三天后,孩子说太无聊了,你回答:
  ◆ 我有一个新游戏跟你玩  ▲ 明天去水族馆,然后游泳和骑马
  ■ 我也不知道干嘛,你们就利用这时间多休息吧  ● 你们该有自己的游戏!

  10.你和一对夫妻朋友一起度假,他们十几岁的儿子每晚都出去玩。你认为:
  ■ 我可受不了这样      ▲ 他们不让他出去不就行了  
  ◆ 他们应该规定回家的时间  ● 正是没心没肺的年龄,这个阶段的孩子都喜欢自我表现

  11.节假日,最理想的是:
  ◆ 组织家庭活动     ● 安安静静地放松一下
  ■ 大家各自想干嘛干嘛  ▲ 忘记平时立下的规矩

  我们的建议:明确地提出限制,即使在假期也如此。在放孩子去度假之前,和他们共同起草并签署一个约定,所有需要遵守的规则都要详细罗列出来。当然,限制可以比上学时更宽容。比如,平时规定的睡觉时间是9点,到了假期可以延长到10点半。

  ■ D的数量最多 

  你尊重大家的生活规律

  在假期,你尊重每个人自己对生活的安排:晚睡,晚起,关在家里看书,或者四处闲逛都可以。但是,像一同吃饭、一起参加某些集体活动又是必须的。这样,大家都能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同时享受自由,孩子和你都一样。可能你小时候的假期就是这么过的,或者相反,你的父母曾经管教很严格,所以你发誓让自己的孩子更加独立。

  我们的建议:在软性规定和自由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并不容易,但你做到了,你的孩子能够从中学会自主和自信。但有一点需要注意,也许你喜欢乡村的宁静,但是别人却未必。为孩子们多准备些游戏和伙伴吧,不要让自由导致长假的无聊。也许你需要和他们一起游戏,即使你认为很无聊。

  夏令营信息:

  北师大“小鬼当家”全能拓展夏令营
  面向小学1~6年级学生
  

  北京大学夏威夷大学青少年联合考察团
  面向12~25岁中学生及大学
  

  此外,还有一些教育网站准备了有关2008夏令营的专门介绍,比如:
  乐学网
  飞龙网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