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点什么,得提防被染色的馒头、瘦过身的火腿、被避孕的王八、药水泡大的豆芽;生病了,会担心开到假药、医生无照、过度治疗;手机滴滴响起,打开一看却是假证、假中奖、假新闻和真诈骗……根据2011年5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大城市的居民安全感非常低,房地产、食品和药品行业遭遇“信任严重危机”。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安全感”就像一种感冒病毒,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让人与社会之间难以交托信任,也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笼罩上一层阴影。即使我们对某个人抱有信任,依然不能完全驱除自己内心的不安。比如,当保姆带着孩子上街时,我们会担心路上是否有酒醉驾车的司机,会不会遭遇无所不用其极的人贩子……即使我们知道,有些事情就算是自己亲身面对也无计可施,但信任,依旧在我们想到这些的时候变得脆弱。
不安提醒我们及时远离危险;质疑声若是被正确倾听,能为我们看待世界提供另一种思维角度。但信任才是连结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才能让人感到真正的放松与快乐。正如海涅所说:“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或许面对这样的外部环境,“信任”是我们必须进行的一场博弈:既不去盲目地交托,也不去无谓地不安,而是找到自己真正的需求,用理性来选择自己信任的对象、程度与方式,同时勇敢地承担其中的风险。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有爱与被爱、信任与被信任、理解与被理解的空间。
3位女性通过在教育、信仰、公益等不同领域的博弈,选择了自己的信任策略,并获得了自我成长。
“顶住压力,我为孩子选择了非传统的幼儿园”
颖涵,36岁,华德福妈妈
“谁洗得最快?谁是第一名?”老师总喜欢这么跟孩子说,好像第一名就是好。女儿在这方面非常敏感,在家的时候,经常为了得第一名要大哭一顿。
我自己就是在这样的主流价值观中成长起来的,要尽力优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女儿出生之后,我在新岗位上干得特别卖力,结果和家人的关系不好了,身体也坏掉了。我决定为孩子寻找其他的教育方式。
在接触了许多早教机构之后,我知道了华德福教育。它是一套能照顾儿童身、心、灵整体发展的教育模式,在西方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同时,我一边学习这种教育理念,一边也会请一些东方文化流派的老师来探讨,这种教育的内核能否和东方环境很好地融合起来。经过长时间的调研,我决定把孩子转到现在的这家幼儿园。
阻力当然很大。老公是科学家,在主流社会适应得很好。他觉得我这样做很不理智,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孩子身上,而且对孩子以后的出路也忧心忡忡。但我坚持要给孩子转园。因为我所做的探索告诉我,起码在孩子7岁以前,这种教育方式是值得信任的。
人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历程,如果“赢在起跑线”,光顾着前面那一段,对孩子以后的人生一定有损伤。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孩子比以前更加轻松和愉快了。而这种教育也并没有影响孩子在智力上的发展,相反,她看得见很多美好的事物,对大自然和各种文化都充满了兴趣。孩子的爸爸认同了我的做法,而我也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有了新的人生目标,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我不再为伤害我的人哭泣,只会为我关心的人欢笑。”
李春霞,32岁,北京艾森国瑞咨询有限公司CEO
25岁时经历了一次感情失败,是我人生中遇到的第一次比较大的挫折,直到那时我才觉得生活是残酷的。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我难以信任别人,故意和追我的人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以此验证对方的可靠性和自己的魅力。
直到情绪渐渐平复,开始反省自己,才发现因为从小得到的爱太多了,习以为常的拥有,忽视了他人的感受。即使内心很重视对方,但付出的方式可能也并不是别人想要的。当我意识到这一点,非常想改变自己,我希望自己能更好地与人相处,包括爱我的人。
2007年,因为一个同事,我接触到了基督教。牧师告诉我,真正的信仰就是要通过各种困难来试炼我们。遇到困境时,我们要承认自己的软弱,坦然面对。这种看待挫折的方式对我帮助很大。在那里,你会时常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被磨得很硬的心变得柔软了,但生活的智慧留下来了。当事情发生的时候,我学会跳出来,看看自己,也看看对方的处境,去理解对方的做法。
我重新获得信任别人的勇气和能力,不再为伤害我的人哭泣,只会为我关心的人欢笑。
认识我很久的朋友都说我变了,以前张扬而关注自己,现在关注他人且平和了许多。对我的工作帮助也很大。我学会看到别人和自己的不同,用别人可以接受的方式去做事,和工作伙伴建立更好的关系。
在金融行业,“信任”二字特别重要。赚钱和建立信任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当一个人信任你,你跟他卖任何东西他都会买。虽然在社会中大家都没有安全感,但如果在利益面前能扛得住,做一个诚信的人,得到的反而更多。因为做到了这点,我交到了很多真正的朋友,反过来也从别人那里得到了帮助。我的事业和生活,都进入到了一个健康的良性循环之中。
“最终的结果是我觉得有意义的,是我真正认同的——这很重要。”
张安,37岁,芬兰某驻华机构首席代表
现在,我在工作之余帮助善淘网,一个正在创业阶段的公益企业策划市场活动,并为它提供自己积累下来的关系和平台。此之前,我也参与过一些公益活动,因为能力有限,只是捐款而已。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30多岁了,也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好像人生忽然到了一个拐点,想在工作上尽量调节自己的节奏,同时放下对物质的追求,去看看周围的世界、想想别人的生活,而不是光想着自己。
在朋友的介绍下,我认识了现在这个公益项目的创始人。通过了解,发现我们的生活背景、工作经历都很相似,想为社会做一些事情的价值观也非常一致。另外,项目的商业模式也是我感兴趣并认同的。我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仔仔细细地看了他们的网站,并且根据自己这些年做市场的经验,去评判这个项目的可行性。参考了丰富的资料,并经过几次深谈后,我决定加入这个项目,帮他们创业。
因为时代的原因,相较于父母那一辈,我更愿意去交付自己的信任给别人,并且坚信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组织中非常重要。有信任才有合作的基础。只用了两个多礼拜的时间,我就开始帮他们策划活动。其实,比起站在旁边观察,加入其中去了解会更好。更何况,这对参与者并没有任何损失。无非就是可能少点喝咖啡聊天、娱乐的时间,多些帮助别人的时间。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不但没有妨碍,反而是一种乐趣。因为我在和值得信任的人一起做信任的事情,我们的价值观一致;而最终的结果是我觉得有意义的,是我真正认同的——这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