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投资影响我们的关系

  股市好像过山车,瞬间从高峰跌入低谷。多少曾赚得金银满钵的夫妻,不再幸福得像花儿一样。然而股票再跌,终有咸鱼翻生的一天。但如果爱情也走入熊市,收复指数就不会那么容易。如何巧妙打理,让投资成为你们的情感助燃剂?

  2007年10月以前,“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对很多人来说,无异于笑谈。然而当沪指一路高歌到近6200点,半年内又狂泻一半,最终击穿3000点心理大关,溃败到2700点时,人们终于知道投资“玩的就是心跳”。与此同时,投资家庭引发的各种纷争,却戏剧性地攀爬到与股市相反的制高点。夫妻间抱怨、争吵甚至冷战的现象,极为普遍。

  为什么以财富增值为愿景的行为,反倒更容易激化夫妻矛盾?“金钱的意义不仅是能满足物质需求,也代表着一种安全感,它是两性情感的现实化。金钱导致离婚的比例,仅次于不忠。”法国心理学家及治疗师帝耶利·伽鲁瓦认为。投资决策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决策,不仅需要理解力,还需要专业知识与训练。这与两性在其他家庭问题的决策,诸如消费、育儿、装修、抚养老人等,有明显不同,彼此理解变得更难。另外,美国理财网站SMARTMONEY的调查还表明,虽然有64%的夫妻把钱放在共同账户里,但62%的男性更愿意承受投资的风险。相反,女性只有19%。“因此,只有在谈论金钱时不引起争论,婚姻才能持久。”

  被一知半解的伴侣误会

  Cissy绝没想到,一顿团圆饭会让他们夫妻反目。

  饭桌上,亲友们热议投资话题。老公开口便说:“Cissy买股票是一绝:一买就跌,一抛就涨。招商银行好不容易涨了,可以赚3万。我劝她抛,她坚持说再等等。结果反亏了2万。”于是,大家玩笑说,想不到Cissy这么贪心。这让Cissy既没面子,又很恼怒。事实上,她之所以拿着不抛,是基于认真的分析,光资料就收集了几十页,相信这只股票长线看好。可气的是,当时在场的人包括老公在内,全都不懂股票。小姨还添油加醋地说,连她这个股盲都知道,买黄金绝对万无一失,“没听说连国家都讲‘黄金储备量’吗”,简直肺都气炸了。回家后,Cissy怒不可遏,跟老公大吵一架。

  专家观点:美国投资者心理和行为金融学家约翰·诺夫辛格(John R.Nofsinger)认为,启发式简化最容易造成投资者的心理偏差。所谓启发式简化,就是大脑受到认知方法的限制,将复杂的分析过程过分简化。很多人对投资一知半解。当其接触到各种投资信息时,并不具备正确处理和消化的能力。于是在他们眼里,投资就是买了卖了,赔了赚了。于是,这种简化判断就构成夫妻冲突的陷阱。

  赢利可以修复关系?

  欣欣跟老公各有自己的公司。两人晚上不是加班就是应酬,常常回家后倒头就睡,毫无兴趣亲热。2007年7月看到股市火暴,欣欣怂恿老公开户,用夫妻共有资金炒股。

  于是他们每天研究大盘走势,一天要通好几个电话,竟然感觉亲密了不少。随着账户资金节节上升,两人心情也越来越好,尽量制造缠绵机会。欣欣也一反常态,常常当着外人夸赞老公的理财能力。兴奋中,欣欣从自己公司拿出30万托老公投入股市。没想到钱刚进去,行情却掉头向下。欣欣心急如焚。她让老公赶紧斩仓换股,老公却不同意。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当晚,他们竟分房而睡。

  专家观点:赢利不是能“治病”的药。它并不具有两性关系的修复能力,只有短暂的抗抑郁性。共同投资时,夫妻之间的情绪很容易互相感染。赚了,一起狂欢,更加冒进;亏了,相互埋怨,决策出错。相信赢利能弥补情感损失,就像相信酒精的作用一样,是愚蠢的。另外,在很多女性看来,会赚钱的男人无疑更有价值。然而,由“战绩”带来的赞许,既可以带给配偶骄傲,也可以带来深深的焦虑,进而引发双方的冲突。

  一家有俩“操盘手”

  宝儿和老公分开两个账户投资。股市大好时,他们就像游戏军团的PK选手,互不相让。如今股市惨淡,他们还是彼此挑剔。宝儿的账户里,有研硅谷亏了30%,几只基金也毫无起色。每天开盘,老公都会说:“割肉好了,放在那儿一辈子也不会解套。”宝儿反击:“管好你的中国平安吧,100元跌到60元,难道看着它破发?”如此纠缠了一个月,宝儿经不住老公唠叨,决定抛出,结果抛出当天大盘大涨。可老公竟说:“谁让你不看看风头,抛太早了呢!”两人大吵一顿。

  专家观点:心理专家王裕如认为,好强的夫妻就像工厂里有两个厂长。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何况运作金钱本身,就能带来巨大的快感。因此投资行为中,控制感的渴望往往会超越利益本身,这也是家庭生活中话语力争夺的表现。假如夫妻双方都很在意投资结果就要事先达成某种协议,比如谁来操盘,是否分账,设置止损点,等等。此时,非决策方要坚守不干预原则。因为,不断支招只会让对方受到干扰。一旦投资失误,责任就成了两人踢来踢去的皮球,争执在所难免。

  天降财神,吓跑爱神

  小雅入市时,只想赚点脂粉钱。老公也不干涉,小亏小赢都无所谓。谁想牛市中,小雅的月赢利大涨。于是下班后,小雅便埋头于电脑上的红绿线条,饭也懒得做,说话颐指气使。老公尝试与她分享研究股市的乐趣,都被小雅讥笑为“猪脑”。几次下来,老公也就知趣地走开,夫妻关系反而冷淡。现在,虽然股市低迷,但小雅的股票实际上并无亏损,只是比起高点位时赢利的10万元,缩水到2万元。可小雅却终日闷闷不乐,脾气大坏,家庭气氛更加压抑。

  专家观点:王裕如认为,赚钱未必能让夫妻关系变好。投资会让原本平静的生活有较大改变,习惯的生活方式被打破。而生活状态的改变,既可能是经济水平突然下降,也可能是突然上升。

  旧的平衡丧失后,双方必须一同调整才能适应:双方要么一起变,要么一起不变。俩人始终要明白的是,重要的是彼此间的亲密情感,而金钱只不过是建设家庭幸福的手段。

  成为投资的“黄金组合”比赢利更重要

  于东辉 资深心理治疗师及培训师,著有《放下》、《人心管理》等多部著作。

  情侣投资的关键,就是要牢记:情感比金钱更重要。如果一项投资决策有损双方感情,那么再好的羸利前景,也不要考虑。另外,投资也是情侣关系的试金石。就像抚养另一个孩子,不但需要投入金钱,还需要投入精力,共同爱护。其次,情侣差异不见得是坏事,优势互补往往能造就完美的投资组合,例如房地产商潘石屹张欣夫妇。其实,情侣投资的最大收益,是发现双方差异性的美妙所在,将其变为一种有力量的资源。而且,由此培养出的良好默契,还可以延伸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因此,努力在投资中建立互补关系,达成默契,就能成为一对真正的“黄金组合”。

  让投资为爱加油的YES or NO

  当好自己的心理会计 YES!

  投资盈亏的计算,往往非常容易。但更重要的是投资前算一算你们的风险承受指数。比较一下两人的风险承受力强弱,也好对将来配偶的反应作好心理准备。

  立下“谁当主角”的君子协定 YES!

  如果一方有更多知识背景,可以由他/她来主控投资方向。另一方遵守约定,不加干预;如果两人的热情旗鼓相当,又自信自己操作更有乐趣,最好设定投资的“盈亏涨跌幅”;如果一方完全不懂,又热情百倍,那就奉送少量资金,然后听之任之。但冷静的你一定要限定“赌资”上限。这样就可以像欣赏牌局一样,欣赏配偶的兴奋,又不感觉肉疼了。

  盈亏成为情绪的晴雨表 NO!

  没有什么比脸上写着“今天输了多少”的亲密伴侣更让人难受的了。可以约定一个“三不谈”原则:不在餐桌谈论,以免影响食欲;不在亲友面前谈论,以免影响配偶形象;不在床上谈论,以免性福打折。

  当着孩子讨论理财冲突 NO!

  对很多儿童而言,钱就是冲突的同义词。

  当父母因投资而争吵时,孩子的不安全感是双重的:一方面感到父母不和,家庭关系存在危险;另一方面,他们会觉得家庭会瞬间陷入贫困,甚至担忧自己的生存问题。如果需要公开谈论,安然的口吻很重要。就像讨论一道不得要领的数学题,或者变幻无常的天气,可以一笑置之。

  《投资中的心理学》

  著者:[美]约翰·诺夫辛格
  译者:赖晓鹏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32.00元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