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挫折中超越

  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让我们陷入困局。随着阅历丰富,成熟的自我会越来越意识到,阻碍我们前进的实际上不是那些外在的人与事,而是来自我们内心的态度。归根结底,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与自己抗衡、较量与说服。3个主人公的故事,让我们更多地看到,他们每个人都把曾经的挫折转化成让生命更丰盈的力量,而这种超越的力量不仅意味着前进,还含有后退、放弃、等待。

  王素琴:尽可能地绽放自己

  “人活着,你自己的体验和感觉最重要。”

  王素琴冒雪专程坐火车,来国家大剧院听男高音卡雷拉斯演唱会。这么多不相识的人聚在一起,为一段美丽的音乐,让她很激动。

  或许只有失去过,才能体味她的这分内心激荡。曾经生活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先生仪表堂堂,事业有成,宠爱妻子,心疼孩子。她过着幸福、惬意的小女人生活。儿子1岁多时,先生突发直肠癌,尽管当时手术成功,但是癌症始终犹如头顶悬着的一把剑,终于有一天,这把剑直愣愣地刺下来。

  ■ 生与死的较劲儿

  太疼了,那段日子。死亡就像越来越快的传送带,眼睁睁地看着他越走越远,直至消失。2003年6月,父亲去世;9月,先生也走了。

  紧接着,家里的物件接连出现状况,灯泡坏了,水管也漏了,以前这些自己不会去做,现在所有事情都压过来。非常挫败,很撮火。

  表面上,我穷于应付生活,心里却不停地反复较劲儿:太不公平了!一个人忽然就没了,无论曾经为挽救生命做过多少努力还是无力回天,那么努力的价值何在?于是,有关生死的话题我反复不停地看。书籍《西藏生死书》,美国电视剧《六英尺下》,六英尺指的是棺材的厚度,讲的是美国城镇一间私人殡仪馆的故事,每集都涉及死亡。

  先生去世头2年,我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笑都不会了。

  ■ 陌生的自我

  偶然,我参加了一个工作坊。刚好老师讲到追寻生命的意义,我忽然接话“生命没有意义,就是活着”。此前被压制住的所有悲伤一下子如洪水般涌出。

  老师有意识地让我感知来自背部的很多压迫力量,当所有“压迫”都消失后,我站起来时感到后背非常痛。这时,音乐突然响起,我竟然一下子跳起芭蕾舞!而且跳得很好。太奇怪了,我从来没有跳过!当晚回家,我意识到:我一直在浪费自己。生命原来还有这么美好的,这么精彩的。

  工作坊把我这个迷失的孩子捡回来了,可是内心深处那些遗留问题还在无意识地推动我。究竟该怎样看待死亡?该怎样活着才有价值?为了寻找答案,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想改行做心理医生。后来在朋友建议下,我编辑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并因此和研究心理学的学者们成为朋友。惊奇不经意间就接连发生了。

  有一次,我请曾奇峰来太原讲课。午休时间,我随便给同学们讲了讲家庭治疗的来历。当时我吓了一跳,没有想到自己懂得这么多,储备了这么多。我才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不知道的另外一面,只是大多时候被我们遮蔽了,一旦打通,人就整合了。常言道,人过四十不学艺,周围人不了解我到底想干什么?但是自从亲自做培训起,我开始对人不再是表面的了解。

  ■ 活着,就是体验与感觉

  我终于找到了那些久久埋藏于心的症结的答案——作为人活着,你自己的体验和感觉最重要。每个人成为自己,都是一点一滴地走到今天。如果时光倒流,我的人生完全就是另外的样子——做一个事事不用操心的小女人,生活的目标就是娱乐,从来没有机会像成年人一样去展示自己,没有能力去挖掘自己。现在我更像一个人。

  虽然我的生命有丧失,但这让我了解到生命究竟是怎么回事。受苦是人生的常态,这个事实不是靠你个人努力就可以避免的。唯一能改变的是你对这个事实的态度,生命质量取决于你怎样应对这个苦难。人与人的战争大部分来自自己。现在我常常多了一分使命感,认为自己可以做些事情。

  我现在工作很繁忙,每天还是会抽出1个小时来照顾花。看看这些植物都能那么有能量、绽放地生长,作为人,窝窝缩缩是一辈子,竭尽所能也是一辈子,态度决定你的位置。痛苦不见得是坏事情,一个人保持单纯有激情的心态很重要,一直保持生命的好奇往前走,就足够了。我的墓志铭可以这样写:我尽我所能地绽放了自己,我充分体验了自己的生命。(采写:馥卿)

  王秋杨:经常感觉体内的变化

  “力气如何日子便如何,一年比一年更喜欢自己。”

  这个在先生眼中属风的女人又出发上路了,自驾车深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不知道瘦瘦的王秋杨,心中积蓄了多少能量,让她总是保有激情,不断地在路上体验。

  ■ 从最高峰回归起点

  2003年开始登第一座山,一下子爱上了。

  4年间爬了十几座雪山,攀登珠峰目标越来越迫切。就是强烈的登顶欲望,死也要往前倒,死在上面也不下来。山太大,挑战太多。既不能影响工作,又要专注地登山,随着出发时间临近,来自各方的压力常让自己有焦虑的感觉,甚至失眠,这些对登山来说万万不可以,半年多时间跟自己较劲儿,一旦出发,忽然就感觉什么事情都无关紧要,眼前只有山。

  这一趟别人下来会瘦十几斤,我就瘦了2斤,心态很重要,要把自己状态调整非常好。我常想,其实登山运动反而不适合年轻人,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让你更加有勇气、有能力。

  原以为登过珠峰后,我会使劲用力做事情,忽然不是这样,发现人没必要执着一些不必要执着之事。以前我总是强迫自己不能放下手里的事情,如今,我做别人做,做还是不做,不再那么重要。人一旦有了这种心态,生活就会简单很多,快乐指数明显上升。

  我和先生聊天,他挺羡慕我,认为积极阳光的性格对我人生有很好影响。其实我比较理性,在生活的不同时期,不断总结反省,经常就觉得下半年和上半年不同,不断在进步,甚至能感觉身体里的变化,然后不断修正调整自己,对自己挺满意的,这也是种修炼。人要照顾好别人首先要照顾好自己,让自己快乐了才能让周围所有人快乐,这是登山教给我的。

  ■ 被放养出的人生

  我基本是感觉到问题时就去调整,不会等事情来困扰我。我喜欢跟人聊天,包括我的心理医生。任何人在人生不同阶段总会遇到各种问题,积极地自我调整非常重要,看心理医生也是积极主动的方法之一。

  从小到大,我是被夸着长大,自我感觉特好的那种人。从小就让自己优秀,优秀于我就是一种习惯。我出生在军人家庭,成长在福建的一个山区。从小我就是孩子王,我的江山都是自己打出来的,比我高半头的男孩子随便被我打个半死。我感谢父母,他们把我放养大,这是一种生活能力。不像一些传统家庭的孩子,从小受理想、道德的教育特别多,我不是,所以在我价值观里没有太多约束,没有人告诉我什么是对,是错,我是在自己混出的江湖中总结出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孩子成长中,父母惟一需要做的就是——做好你自己。父亲对我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我的榜样,他从班长一路官至北京军区司令的成长经历让我很佩服,很了不起。我很像他,个性很像,很健康,有特别积极的人生态度。

  ■ 风风雨雨后的放下

  我很喜欢用风风雨雨这个词,经历那么多事情,人应该感谢生活,真的要感谢生命中经历的痛苦磨难,生活给予你很多负面的东西也都是你的财富,尤其对你不好的人,也要感谢他们帮助你成长。想当年,1990年代初,我们没有带任何救生圈就跳进商海里,遇到多少事情啊!

  二三十岁时,欲望很多,野心很大,那么多遥不可及的鸿鹄之志,无从下爪的感觉。每天早出晚归,怀孕时都宫缩了还捂着肚子跟客户谈判。那种奋斗,让你很焦虑。

  我们这种人生都是自己折腾出来的,没让自己一刻闲过,不是那些事情扑腾你,就是你扑腾那些事情。一位法师曾说,现在所有人都谈放下,首先你要拿起再放下。我听了大笑,也对,这么多年拿了这么多在手上,现在才是逐一放下的时候。

  别人一定会说你拥有女人所有的梦想,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但这都是你自己奋斗努力来的,还有的结果是上天安排的。老天是公平的,给予你多少,就会拿走多少。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听到这句话眼泪就想下来——真的,我很自豪、很骄傲,能这么肯定看待自己。

  ■ 开始为自己活着

  2003年去西藏转了一圈,那里物质很匮乏,但不缺乏精神,强烈震撼了我,忽然一下子觉得人可以这样活,之前为什么如此焦虑?为什么按照大家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奋斗、竞争,在彼此挤压的江湖中拼杀?后来你想通达成一定目标时,可以用不同的手段,不同心境去获得。于是,生活态度发生很多改变,开始有很多梦想,为自己活着。就像有人会问,如何平衡不断旅行和家人生活的冲突?很简单,态度决定。那些问题不能成为你的阻碍,重要的是——你有强烈愿望,专注地去做。

  我常把人生比作一棵树,生长中不断分叉直至树冠,而我能站在树冠上,是因为我总是用最简单的方法去处理最复杂的问题,一直朝着阳光往上走。我是很执着自己内心的人,执着自己设立的目标,坚持,不管有多少困难,不管多少人认为你不行,这是一个人的性格。

  我在不断调整,不断超越自己。你们看到的只是结果,实际不是我的主动行为,都是无意间的超越。我总是在过程中,不断回头去欣赏自己,肯定自己,不断看到自己成长,才能更好往前,而不是用检讨批评态度。

  我并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活得非常自我。今年我40岁,感觉特别美好,如果人生有重新开始的机会,我愿意从今天开始。女人到这个岁数,经历很多事情,很成熟,才会真正懂得怎样去享受生活。生活过得怎样是自己悟出来的,力气如何日子便如何,看你怎样去理解。我会觉得一年比一年更加喜欢自己。

  有位法师曾告诉我,他很想把寺庙门前那棵树移走,但是需要报批政府各部门,手续繁琐,只好搁置。忽然有一天,暴雨降临,竟然把那棵树吹倒了。这个故事对我太有启发了,以前我都是顶着事情,拳打脚踢,很辛苦。现在我意识到:时间会解决问题,态度也会改变事情,等待也许是更好方式,无为有时候让你变得更多可为。(采写:馥卿)

  超越挫折的关键——提高挫折商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想要成功必须具备高智商、高情商和高挫折商3个因素。挫折商(AQ)由加拿大培训咨询专家保罗·斯托茨博士提出,指人们将不利局面转化为有利条件的能力。

  在挫折商的测试中,一般考察下面4个关键因素:控制(Control)、归属(Own-ership)、延伸(Reach)、忍耐(Endurance),简称为CORE。控制指自己对逆境有多大的控制能力;归属指逆境发生的原因以及愿意承担责任、改善后果的情况;延伸是对问题影响工作生活其他方面的评估;忍耐则是指认识到问题的持久性以及问题对个人的影响会持续多久。

  专家观点:所有竞争,本质上的对手都是自己

  荣伟玲  重庆荣格慧达人力资源公司心理咨询师

  所有的竞争从本质上讲都是与自己的竞争。

  比如,一个学生想在成绩上超过自己的同桌,那么,本质上,他是想超越那个曾经在同桌面前感到自卑的自己。在人生最初阶段,我们都以为自己想要战胜的是别人,那是因为我们把内在的某些不满意的东西投射到与别人的关系里。人在时间中逐渐成熟起来后,如果他/她有足够的反省能力,会慢慢意识到,自己想要战胜的,其实是自己,而阻碍自己赢得胜利的,还是自己。

  自我超越是怎样的心理过程呢?

  1、直面问题,承认真实状况。

  2、勇于承担责任,就是要把肩膀拿出来,把责任挑起来。每当你看到一个人坐在那里怨天尤人的时候,你就知道,他/她是没有承担起责任的那个人。

  3、正性赋义,用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

  4、持之以恒的行为。领悟到了,还要能够不断进行自我激励,在行为上坚持下去。这是简单的一句话,但是背后意味着你必须永远要保持高度的目标感,与自己的懒惰、借口和逃避行为做斗争。

  我最近在研究成功人士的心理状态。他们势必会经历几个阶段,开始是赚钱(获得成功),然后要获得幸福感,最后要觉得人生有意义。前面一个要与他人竞争,后面两个都是要与自己竞争。无法完成后两个阶段转变的商人,无论他/她有多少钱,都会不快乐,到最后都会产生神经症,会把赚来的钱缴医药费和心理治疗费。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