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眼中的父母离异

  有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离婚在今天已经很普遍了。无论对于父母还是孩子,离婚都是考验。以往,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伴侣们在离婚事件中的处境。他们是成人,能够作出选择,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并获得支持资源。但孩子的位置在哪里?事实上,孩子几乎没有选择的权利,他们只能面对:父母的离婚,以及随之而来的重大的生活变化。

  孩子如何看待父母的离婚?我们在 展开了调查,并发动身边的关系网络,希望找到可以出镜的见证。线索很多,但我们却遇到了重重困难。很多子女至今无法面对父母的离婚,他们不愿谈及这个话题:这是一碰就痛的伤口,甚至是家庭丑闻。我们也希望能够找到年纪小些的孩子,但监护人往往不同意。我们可以理解,他们怕伤害孩子。但我们也同时接收到这样的信息:离婚的父母可能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他们甚至害怕知道孩子对他们的看法。最终,我们找到了7位愿意出镜的见证。他们的确受到父母离婚带来的影响和伤害,有些伤口至今没有愈合。

  离婚,对父母和孩子都是考验。父母必须知道孩子并没有作好心理准备,在照顾好自己情绪的同时,应帮助孩子适应生命中的这一重大变化。

  “两年前,我做了‘落跑新娘’。因为从父母的婚姻中,我没学到任何成功的经验。”

  朱君龄  25岁  金融业从业人员

  他们离婚时,我4岁。我就是我父母离婚的导火索:我是个女孩,而奶奶一直希望能有个孙子。我爸我妈都不想抚养我,爸爸卖了房子去了海南,妈妈心软,只好把我留在身边。

  妈妈对我还不错,但我总会和她吵架。我成绩不好,同学和老师也都看我不顺眼,他们欺负我,打架罚站都成了我的家常便饭。那时我真的很怕,没有安全感。我常常自问:为什么我没有爸爸?我有段时间特别恨我爸,他丢下我和我妈,不负责任,一走就是十几年,从来不和我们联系。

  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妈再婚,可她一点也不幸福,继父经常打她。这种环境谁受得了?我离家出走过。还好,没过几年,他们就离了。我妈第二次离婚后,试图和爸爸复婚,还曾为了爸爸自杀!当时,我到处找她都不见,后来110给我打电话,说我妈正在医院抢救……

  他们离婚对我影响很大。两年前,我做了“落跑新娘”—因为从父母的婚姻中,我没学到任何成功的经验。我不知道怎样和人建立长期的亲密关系,一想到婚姻生活,我就怕得要命。现在,我又要结婚了,这次,我对我男朋友说,领证的时候要拉着我冲到登记处,否则我很可能会再次临阵逃脱。

  “如果父母决定离婚的话,应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分开。”

  刘月  12岁  小学生

  在我不到两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了,我跟着妈妈。我那么小,还不记事,他们离婚的事,是大人们告诉我的。但他们并没有告诉我离婚的原因。有时候我会觉得委屈,我喜欢妈妈,也喜欢爸爸,我也没做错什么,可我那么小,他们就不在一起了……

  妈妈对我照顾得很好,她后来又结婚了,我还有了一个弟弟,在新家里我生活得比较愉快。就是我一个人的时候,想爸爸会难受。我的爸爸对我很好,我能和他经常见面,一起去旅游,除了他老想辅导我的作文让我觉得很麻烦,跟爸爸在一起是很快乐的。他给我买了一部手机,没事我们就发短信。我也曾幻想过我们一家三口还在一起,但这很不现实,我得接受现在这个样子。我父母离婚是因为性格不合,他们分开了好。

  现在离婚这种事太普遍了,我有一个同学父母刚刚离婚,他看起来心情不好。我会建议那些决定离婚的父母,你们应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分开,孩子能尽快适应这种生活,成长中不那么痛苦。

  “我到现在都无法原谅父亲给母亲带来的伤害。”

  唐桦  30岁  资深编辑

  我的父母在我初一的时候离婚,这对我和妈妈来说,都是非常好的事情。因为爸爸一直对妈妈使用暴力,比那部表现家庭暴力的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还要严重。我到现在都无法原谅我父亲给我母亲带来的伤害。

  父母离婚后,妈妈到很远的地方工作,因为我们的生活很艰苦,她需要一份相对较高的收入。她只能在周末的时候回到家里,其他的时间我都要自己照顾自己。可是我很快乐,因为我终于可以不用担心会有人来伤害我和妈妈了。妈妈后来一直没有再结婚,她觉得一个人生活很好,她所有的快乐都不需要依靠男人。看到她现在过得这么好,我也很欣慰。

  其实我也有很难过的时候,但那并不是因为他们离婚,而是因为我觉得自己的生活中从来没有过那种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场景。比如我放学回到家,和父母一起吃饭,大家开心地聊聊这一天的见闻,这种生活我从来没经历过。但后来我意识到,想拥有一切是不可能的,也就释然了。我并不敢确定未来会怎么样,但现在我过得挺好,这就足够了。

  “他们离婚时充满了丑陋和暴力……我看到我妈的遗嘱时,生平第一次有了杀人的冲动!”

  周环环  21岁  留英学生

  我父母离婚的原因很简单,也很常见:为了一个女人,一个可恶的第三者。

  刚开始,我妈还试着去挽回,她哭啊闹啊,以她的能力做了很多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不过都没用:那个女人已经和父亲生了一个小孩!我妈彻底绝望了,离吧。

  他们离婚时充满了丑陋和暴力,我现在连提也不愿意提。父亲对母亲动粗,还说要把母亲杀掉!母亲很害怕,她把遗嘱都写好了。我看到我妈的遗嘱时,生平第一次有了杀人的冲动!

  他们分开后,父亲中断了我所有的经济来源—我还是个学生呢,他就不尽父亲的责任了。我跟他的关系也决裂了,我不想他介入我的生活,我也认为他应该对他的新家庭负责!

  如果孩子从父母离婚中能够得到什么好处,那就是:它让我看到了人性之恶,从此不再相信婚姻。

  “有爸爸或没爸爸,对我来说没什么分别。”

  刘婕  19岁  文秘

  当我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爸爸就开始和别的女人来往。他真的是一个非常差劲的男人。

  我想象不出妈妈需要多大的勇气才把我生下来。我性格里有很多冷漠的东西,我怀疑这都是妈妈在怀孕时传递到我体内的。

  小时候我会和妈妈说我想爸爸,但后来我意识到,其实有爸爸或者没爸爸,对我来说没什么分别。我可以和妈妈生活得很好。

  这么多年,妈妈一直呵护我,我感觉挺快乐的。但不可否认,父爱和母爱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感情。现在,我很难让自己去相信一个男人。

  “我和爸爸感情很深。但我没想到,离婚时,他主动提出不要我。”

  田吉力  24岁  自由职业

  我父母的婚姻一直很奇怪:爸爸回家就在自己的房间里看书,他甚至有一个自己的电视,他也从来不给妈妈生活费。我上初三时他有了外遇,一年之后他们就离了。

  我和爸爸感情很深。但我没想到,他主动提出不要我,因为我考上了高中,学业要花很多钱。我无论如何想不到爸爸会这样对我,我觉得自己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多余的人,这种感觉一直到现在都伴随着我。

  今天的我已经接受了他们的分离,但被遗弃的痛苦仍然残留心底,在成长的过程里,它影响了我对许多事物的正确认识。我想对那些父母关系不好的孩子说,无论如何都不要劝你们的父母离婚。我也想对那些关系不好的夫妻说,不要轻易放弃你们的婚姻!离婚对你们、对孩子,都是致命的伤害。

  “那时对我刺激最大的不是父母离婚,是毛主席去世。”

  王勇  38岁 教授

  从来不吵架的夫妻也会离婚—我的父母就是这样。那年我6岁,爸爸告诉我,妈妈因为工作要住在单位,不回家了。我没有怀疑。两年后,有个小朋友来问我,我去问我爸,他才承认他们分开了。为了避免来自周围的异样眼光,9岁时,爸爸带着我从上海搬到南京。那时,对我刺激最大的其实不是父母离婚,而是毛主席去世。直到长大我才渐渐明白,离婚对于他们也是伤害很大的事情,但为了我的感受,他们理性地克制,这是我终生要感谢的。

  爸爸从不在我面前说妈妈的坏话,妈妈周末也时常来看我。我呢,总是尽量让自己过得很忙碌,这让我忽略很多烦恼。对于他们分开的具体原因,我从不敢去探究。我这种回避的态度帮助了我,在成长中,并没有形成实质性的心理障碍。

  相反,这样的环境让我很小就变得很独立,也让我懂得体贴人,我甚至还帮爸爸找过女朋友。如果说父母离婚对我有什么影响,可能就是母爱在我这儿从小就很缺失,让我在情感上变得早熟,高中时就谈起了恋爱,在我成长的年代,这可是件很出轨的事情。不过我认为,没有这样的成长经历,就没有现在的我,也没有现在我取得的个人成就。

  ■ 什么情况下,孩子需要去做心理治疗?

  离婚,对父母和孩子都是重大的生活变化,许多成人在最初都难以承受,孩子也如是。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流逝,离婚父母的适应状况和孩子的适应性都会得到改善。大多数孩子会对父母的离婚主动应变,甚至创造出不同于父母的第三种解释,比如,一个孩子说:“我父母的离婚,就像我掉牙一样,他们不舒服。”同时,孩子也需要有应对父母离婚的资源,包括对离婚的正面理解,对同伴交往的积极态度,对成长资源的积极争取等。如果孩子特别抑郁,不良情绪保持时间很长,伴随行为障碍,就需要去看治疗师了。

  父母最大的敌人:罪恶感

  离婚的父母必须面对一个可怕的敌人:罪恶感。有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子,他每次在外面受气,回家就让妈妈跪下,吼他妈妈:“都是你,把爸爸气走了,让我没有完整的家!”妈妈就真地给他跪下来,还说:“对不起!”其实,孩子在背地里哭得厉害,他怨恨自己,他也怨恨母亲竟然同意跪下。是离婚的罪恶感让母亲在孩子面前站不起来。

  事实上,离婚和结婚一样都应受到尊重:离婚也是勇敢的行为,它需要找到一种自身的力量,去拒绝不再想要的生活,而且不把孩子当借口(比如“是因为你我才没有离婚”)。对父母来说,离婚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如果夫妻感到缘分已尽又总不分手,那不仅会让孩子因为他们的争吵而焦虑,还会让他一生都不再信任爱情。

  《中国离婚单亲家庭青少年的需要》
  韩晓燕博士访问了15个离婚家庭孩子。她认为研究离婚家庭孩子的相关福利需要,必须注重孩子自己的主观想法与感受。她的这本书,从孩子的视角,告诉我们离婚家庭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作者:韩晓燕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定价:36.00元

  《离婚与破碎家庭——儿童心理健康手册(7)》
  离婚使孩子必然要面临一些现实的变化,包括新的家园、新的学校、更多的责任、新的照顾人,等等。这些变化打乱了孩子的成长习惯和生活方式。这本小册子旨在帮助离婚的父母了解离婚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帮助孩子从潜在的负面影响中走出来。
  作者:(新加坡)Poh Chai Hong /Dr. Parvathy Pathy
  译者:李文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定价:9.80元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