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赛尔·阿吕-雷维迪(Gisèle Harrus-Révidi),法国精神分析师,著有《对贪恋美食者的精神分析》,《幼稚的父母和成熟的孩子》以及《对感官的精神分析》。
《心理月刊》:诱惑力是天生的吗?
吉赛尔·阿吕-雷维迪:不,不是天生的。一个人很小的时候就能感到讨人喜欢的快乐。我们会发现,婴儿之间不大一样,有些婴儿让人没感觉,而有些婴儿则很惹人喜爱!他们已经有了魅力,他们看着我们,我们会觉得他们很可爱。这些婴儿的吸引力是因为他们长得好看?不是。重要的是,他们会和人打交道,很会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而且乐在其中。这种快乐的来源是他们的母亲。当母亲被孩子的身体、味道吸引的时候,孩子就变得有吸引力。母亲的目光滋养着婴儿的“自我力比多”,也就是自恋,使婴儿变得有吸引力。自恋是推动个体成长的重要能源。要具备诱惑力,还需要在一段时间里有一种幻想,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这样的信念让你觉得自己是珍贵的,不可替代的。你周围的人对这一点的接受也是非常重要的。
什么人缺乏诱惑力?
往往是家里居中的孩子。因为父母太操心最大的和最小的孩子,对中间孩子的关注较少。或者是家里已经有了两个女儿(或儿子)想要个儿子(或女儿),结果还是个女儿(或儿子),那这第3个孩子也会缺乏父母的关注。还有一种孩子,他们的父母心理上还太幼稚,父母仍然以自我为中心,顾及不到孩子。要觉得自己有吸引力,我们就需要来自父母的一种特别的目光,它让我们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如果孩子和母亲的关系太具排他性,我指的是受到过分宠爱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会对自己的魅力太自信,长大以后都懒得费心思去诱惑人。
他们可以怎么弥补?
后天修炼的魅力可以弥补天然魅力的缺乏。以遗传学家阿尔贝·雅卡尔(Albert Jacquard)为例。他相貌丑陋,却魅力非凡。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需要让自己确信自己的价值。今天,人们说诱惑力是可以培养的,有种种技术、秘方,还有专业人士相助……但这是真正的诱惑力吗?我可不知道!但至少它教人们倾听别人说话,对别人感兴趣……也挺好的,为什么不呢?
在您看来,缺乏诱惑力,是一种神经官能症?
觉得自己没有诱惑力,是一种很常见但很难识别的病。把它看成一种病是合理的,因为诱惑涉及的是关系进程,而觉得自己没有诱惑力就是在关系进程中受阻。自认为缺乏诱惑力的人执意让自己扮演被人遗忘的、失败的角色,由此证明自己的母亲有道理,因为小时候母亲看他/她的目光空洞,甚至带着厌烦。他/她对自己不在意,穿着力求不引人注意,也不相信周围的人会对自己有兴趣。
通常,这个人患有身心疾病,并有强烈的负罪感,会质疑自己的存在:“自己真的应该活在这个世界上吗?”常常小声说话,生怕打扰别人,也不理解,为什么别人都有魅力,惟独自己没有。他/她的潜意识说:“如果在母亲眼里,我一无是处,那在别人眼里,我也是如此。”这样的想法会一直跟随他/她,即便已经成年,已经在社会上获得成功。
相反,那些强迫性引诱“狂人”又有怎样的童年?
我认为,他/她在童年时经历了这样一种矛盾:自己具有早熟、充沛的儿童性欲,而父母对此只是武断地说一些“限制性”言语。儿童是无法理解的,也不能控制这种过度的性兴奋,只能被动地被父母管制。父母的禁令没有很好地约束他的力比多,而是将力比多抑制并阻断。所以,对于他/她来说,诱惑具有违抗父母意志的价值。这是潜意识采取的战略,用来否定父母话语的权威。
在您的文章里,您谈到那些征战不息的诱惑者,那些为了利益而吸引他人的操纵者,您还提到神秘的女性化魅力。这3个概念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诱惑总是意味着欺骗、迷惑另一个人,即便这些是在潜意识层面发生的。职业诱惑者,可以把自己的设想说得天花乱坠,而隐瞒真实意图。此外,一个努力让自己显得有吸引力的人,他/她是在自身这个“商品”上骗人。我之所以用“商品”这个词,因为这个人永远无法达到他/她引诱人时显出的那种魅力。
您写道:“沉默的女性有诱惑力。”沉默也是一种诱惑的工具?
共同生活几十年之后,仍然对丈夫具有吸引力的女人,很少是话多的人,也不是以自己的思想和谈吐吸引人的女知识分子。她们是沉默的女人。对男人有致命诱惑的女人从来不怎么说话。她可能真的很愚蠢,但只要她不说话,她的魅力就能持续。要诱惑,就必须要有神秘感。没有什么比沉默更能迷惑人了:沉默可以让对方去幻想他想要的。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善于和时间做游戏:知道在适当的时候消失,这样才能继续挑起对方的欲望。
领袖魅力是魅力的顶点吗?或者是另外一种类型?
两者有不同。领袖魅力往往是通过讲演、言语表现的。一个具有领袖魅力的人可能是像希特勒一样的怪物,或者像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或弗朗索瓦丝·多尔托(Francoise Dolto)那样伟大的精神分析家。具有领袖魅力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拥有非常发达的“自我力比多”,即非常自恋,这让他们不同寻常地自信。他们光芒四射,甚至可以说,催眠了周围的人。他们之所以能这样令人着迷,是因为当他们对听众演说的时候,他们将一种鼓舞人心的能量传递给听众,让听众觉得自己也跻身精英阶层。而这也正是危险的地方:因为他们分化了人群,一边是好人,一边是坏人。
法国现任总统萨科齐试图吸引所有法国人,他无时无刻不在竭尽全力取悦所有的人,但他做不到,因为他不具有领袖魅力。他就是家里居中的孩子,被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夹在中间。
魅力女人是善良柔软的
金韵蓉,台湾心理学家,来大陆生活工作10年,出版有《先斟满自己的杯子》等书。
您认为什么样的女人是魅力女人?
我觉得,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魅力女人,你就不会做到。一个女人身上不能有很多刻意的东西,有的人给自己贴上一个标签,说我是魅力女人,然后举手投足间,就要想象魅力女人应该怎么喝水,怎么走路,看起来就特刻意,特做作。要我给魅力女人一个定义的话,我会说,她一定是非常自然的,非常真我的,她表现出来的东西是她真正有的,不是装点上去的。
魅力女人不是一堂课就能学会的,应该是通过长期的阅读、学习,然后观察、旅游。关于旅游,不一定要到国外去,哪怕你背着包到郊区爬山,也很好。魅力应该是日积月累形成的,是你流露出来的东西。
很多人谈到魅力女人时会想到您……
假设我真的能够称自己有魅力的话,我做得最好的事情是,我一直让自己拥有一颗很善良的心。我妈妈说,我很小的时候,看到马路边上有小朋友哭,我肯定也跟着哭,我从小就有一颗柔软的心。我50多岁了,一直很刻意地让我这柔软的心,善良的心保留下来。一个有魅力的人,会让别人愿意跟你在一起,愿意跟你相处,和你坐在一起很舒服。怎样才能让别人愿意跟你亲近?你必须很柔软,很善良。
最近几年,我在“迟暮”之年,近半百的时候,在国内开始受到关注,知道有我这么一个人,为什么呢?我是这么解读我自己的“兴起”:我觉得,国内年轻一代的女孩子需要一个典范,但是偏偏她们的典范,我这个年龄的女性,她们的母亲、阿姨,经历过种种运动,不得不武装自己,没有机会柔软,必须很坚强,抵抗很多东西,年轻的女孩子无法从她们身上看到成熟女性的典范,而会在我身上看到。所以我才会受到一点点重视。
您的不同在哪里?
我们受的是非常传统的教育。看到父母辈这么做,言传身教,变成我们骨子里的东西。我母亲现在80多岁,还告诫我,丈夫在的时候,妻子不要抢着说话,要三从四德等等。一个女人不要把很多东西往身上揽,有时候太要公平了,就忘记自己是个女人,惟有你把自己当成女人,对方才把你当成女人,才会用女人的态度对待你,你才会享受到甜美和幸福。
您做过些什么来培养自己的魅力?
亲和力、魅力,我年轻的时候也没有刻意培养。25岁之前,我就是不断学习,涉猎很广,该那个年龄看的书我都看了,还是台湾大学辩论赛的冠军,因为国语说得好。念大一的时候,读完《大学》《中庸》,每天在浩瀚的书海里,读精华的诗书,所以肚子里不是空的。后来又去美国、欧洲读书,经历很多磨练。
注意外在美也很重要,是一种尊敬,是对自己的尊敬,代表你不放弃自己。我早上起来会收拾自己,擦好的护肤品,粉底,注意饮食等等。如果你不拾掇自己就是不尊敬自己。尊敬,也是好强。魅力女人必须是好强的。我不希望,以后我儿媳妇在背后说,你看我婆婆那个(邋遢)样子。我向往一种状态,不过度的,不是穿金戴银的,但是在一个很美丽的状态。
(采访/文: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