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识别生活中的诱饵吗

  如今书刊编辑也向网络上的标题党看齐了,于是《可预期的非理性:形成我们决策的背后力量》变身为《怪诞行为学》。书名一改,的确吸引眼球,至少让我立马就掏了银子。事后想,我的行为是否也属于“可预期的非理性”?

  这一轮的经济危机,出乎很多经济学家的预料,“经济基本面不坏啊,怎么就……”看来经济学家们要好好补补心理学的课了。如果人的行为都像经济学家所认为的,总是按照成本—收益原则来行事,这个世界肯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想想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作出的种种决策,大到买房子,小到买本书,真的都是理性的选择吗?就算自以为算得很清楚了,说不定还落进了商家的圈套呢。

  看了《怪诞行为学》,你会发现许多奥妙:比如原来卖不出去的家用烤面包机,只要做一个更大的、价钱更贵的放在旁边,居然就能卖火了;比如原来无人问津的黑珍珠,放到纽约第五大道的橱窗里,标上难以置信的高价,就成了稀世珍宝。“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很容易被操控”,作者谆谆教导我们说——他本人也没好多少,本打算买厢式旅行车的他,鬼使神差买了一辆奥迪,因为有“3年免费换机油”的优惠。后来他掐指一算,这3年只节约了150美元,相当于那辆奥迪车价的0.5%,区区150美元,怎能成为决策的充分理由?等到奥迪车里塞满了婴儿车、玩具、儿童用品后,他更是明白“免费让我们忘记了不利的一面”。

  不过千万别把本书当作商家揭秘,作者没有这么浅薄和庸俗。作为一名大学教授,一位研究人类行为的学者,作者在本书中奉献的,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实验得出的关于人的脆弱性的一些结论,这些结论可以让我们少做几回“聪明的傻瓜”。

  在这本妙趣横生的书中,丹·艾瑞里教授展示了几十个实验,不仅证实了人的非理性消费,还证实了人的非理性消费会一次次以相同的方式发生,这就是所谓的“可预期的非理性”。好在“可预期”,这样我们还有救。

  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则广告:单订杂志59美元,单订印刷版125美元,印刷版加电子版套餐125元,你会怎样选择呢?在这里,“单订印刷版125美元”就是那个诱饵,当这个诱饵存在的时候,斯隆管理学院的100个MBA有84个选择了“套餐”,而拿掉那个诱饵,选择“套餐”的人只有32人。

  这个实验证明,人们总是靠观察周围的事物以确定彼此的关系,这就是生活中的相对论。相对论帮助我们在生活中作出各种决定,但它也是痛苦和麻烦之源。1993年,美国联邦证券监管局强制上市公司披露高管薪酬,以为这样可以抑制高管薪酬飞涨。结果,薪酬公开使高管们可以通过与其他人比较而要求加薪,现在他们的薪酬涨到了公开前的3倍!

  了解人的非理性消费行为的重要性,也许上面这个例子就足够了。但要真让自己不掉进非理性消费的泥坑,那可就难多了。记住,当你只买得起普通商品房时,千万别去看豪宅。

  《怪诞行为学》

  作者:[美]丹·艾瑞里 译者:赵德亮 夏蓓洁 中信出版社 2008-09 定价:39.00元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