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宴始于父亲之死

  从对无意识的印记作用来看,《夜宴》和《索多玛的120天》是同一类型影片。它们都纵情于嗜血施虐性构图并聚焦母亲色情场景而造成了表面上的力比多灌注之爽,而符号之网的真正结点核心在于持续弑父的张力。

  也就是说,“父亲”被不断杀死,以及“父亲之位”长时间处于随时随地的虚席以待状态,这是此类影片真正令人兴奋之处。

  《夜宴》一开始就宣告了父亲的死亡。这位父亲是一个乱伦之父,也就是说原始父亲——他夺走了儿子的女人。这个女人既是儿子的情人又是儿子的母亲。在这部影片中她的名字叫做婉儿。

  弑父之后造成了一系列的狂欢式性和暴力的混乱,比如母亲(婉儿)和弑父者(皇上)之间的弟嫂乱伦;儿子(太子无銮)和青女之间带有强奸性质的做爱;哥哥(青女之兄殷隼)对妹妹(青女)的暧昧的爱情;母亲(婉儿)和儿子(太子无銮)之间的性诱惑;儿子(太子无銮)对叔叔(皇上)的仇恨、怀疑和嫉妒;叔叔对儿子(太子无銮)的仇恨;青女之兄对妹妹的恋人的嫉妒;母亲(婉儿)对弑父者(皇上)的仇恨和羡慕;青女之父兄对弑父者(皇上)的恐惧和羡慕……

  而这一切混乱都是围绕着一个东西展开,那就是“父亲之位”。注意,是“父亲之位”而不是父亲本人,父亲本人是“父亲之位”的傀儡和代名词。当然了,我们习惯把“父亲之位”称之为“权力”,但是“权力”本身只不过是父亲之位制造出来的一个幻象而已。

  “权力”是“父亲之位”散发的诱饵,它之所以让人上钩是因为它造成了一个全能幻想。人们天真地以为坐上“父亲之位”会得到全能之权,从而可以顺理成章地得到其他东西—尊严、爱情、快乐、平静。事实是,一旦坐上父亲之位,你将会失去所有的东西,包括自己的生命。所以太子无銮说“能死真好。”所以聪明人应该像独身主义的猪一样安然不动,远离父亲之位的自恋诱惑。因为权力幻象的功能就在于诱惑和捕杀。

  诱惑人们坐上父亲之位,然后任何坐上父亲之位的“父亲”立即成为猎杀的对象,这部影片里面被“父亲之位”捕杀的名单有:前任皇上、现任皇上、皇后婉儿、太子无銮、青女、青女之兄、青女之父、若干大臣、侍卫、战士及几个倒霉无辜的民间艺术爱好者。

  影片对《哈姆雷特》的几处改编让人赞赏之处就在于它揭示了弑父的真正意义所在。和庸俗精神分析者设想的不同,杀死父亲的意义不在于和母亲做爱,而在于杀死父亲本身。就像《杀死比尔》一样,真正让人爽的是那个长腿性感女人不断地杀戮生灵,而到了真正杀死比尔时反而让人感觉无比郁闷和悲哀。“父亲之位”的暴力循环本质就在于不断树立父亲表象的同时不断杀死父亲,保持“父亲之位”永远的空虚。正是“父亲之位”的空虚造成了一次次的狂欢、紧张、兴奋、痛楚、流汗、以及一次次的长吁短叹。

  以章子怡为代表的女人们裸体的词语扭曲着以无銮为代表的男人们凝滞的舞蹈。葛优抬头望天,呼唤兄长时的双眼犹如两枚尖钉,让观众的梦境忍不住要重复播放少女的电影,这一幕不禁让人回想起《卡萨布兰卡》中沙漠的热风吹在脸上的感觉—那泛黄的灯光,古旧的感情和当年情人今又重逢。可惜,这一切马上被喷泉般红色的血液和黑色的痛苦掩盖,“父亲之位”灰色空洞的头颅在其中冉冉上升。

  《夜宴》此类影片的暴力本性在于掩盖一个事实,那就是其实并没有什么“父亲之位”的存在。“父亲之位”是人类对欲望永恒性的虚构和幻想。既然是欲望,就不是永恒的。欲望的真正本性是短暂和空无,掩盖欲望的这个特性本身也是一种欲望。而这个欲望要在它短促的生命中抓紧时间杀死所有人,包括母亲和自身。

  影片末尾,那个集章子怡-母亲-情人-皇上-皇后等多重符号为一身的被谋杀的女人痛苦地转过身来,抬起手指,指向某处。她指向一个既存在又不存在的点,她指向屏幕之外,也指向屏幕之内。她指向父亲和爱情的空虚之处,也指向屏幕前青筋暴露、气喘如牛的你我的欲望之眼。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