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网路上看到经济学的“路径依赖”理论,读后有似曾相识之感,于是萌发了今天的组稿。经济学上的路径依赖理论,物理学中的惯性理论,还有心理学的强化 学习理论,他们原属不同的学科,却有着极其相似之处。这些共同之处,也许正说明了世界源于同一简单的运行规律。由于惯性理论已人所共知,笔者搜集了强化学习理论实验和路径依赖的故事,籍此说明两者的共通之处。
先看一个关于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实验:
将5 只猴子放在一只笼子里,并在笼子中间吊上一串香蕉,只要有猴子伸手去拿香蕉,就用高压水教训所有的猴子,直到没有一只猴子再敢动手。然后用一只新猴子替换 出笼子里的一只猴子,新来的猴子不知这里的“规矩”,竟又伸出上肢去拿香蕉,结果触怒了原来笼子里的4只猴子,于是它们代替人执行惩罚任务,把新来的猴子 暴打一顿,直到它服从这里的“规矩”为止。实验人员如此不断地将最初经历过高压水惩戒的猴子换出来,最后笼子里的猴子全是新的,但没有一只猴子再敢去碰香 蕉。
以下是关于这个实验衍生出来的一篇生动有趣的文章,人类和猴子同祖先,连社会结构的发展也如此相似。
(由于在网络中被多处转载,暂未能查明出处。)
-道德的起源-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 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之後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後,发现莫不如此。於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 水喷到。後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一顿。因为其他四只猴子 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後来实验人员再把 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B一顿。特别的是,那只 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这叫老兵欺负新兵,或是媳妇熬成婆^O^)。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後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 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麽,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猴扁。
这就是道德的起源。
-阶级的起源-
实验人员继续他们的实验,不过这一次他们改变了喷水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拿香蕉的猴子,而不是全体。然后实验人员又把其 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C.不同以往的是猴子C特别的孔武有力。当然猴子C看到香蕉,也马上想要去拿。一如以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也 想海K猴子C一顿。不过他们错误估计了C的实力,所以结果是反被C海K了一顿。于是猴子C拿到了香蕉,当然也被淋了个透湿。C一边打着喷嚏一边吃着香蕉, 美味但是也美中不足。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