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道夫·史坦纳个人全面发展教育

1 综述

1917年,鲁道夫·史坦纳(Rudolf Steiner,1860-1925)在歌德科学领域里,开创了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和治疗的理论和实践。源于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 )的有机学和色彩学思想,基于对自然的观察和对教育、治疗实践经验的归纳、总结。内容包括哲学原理、科学原理和教育管理技术三个方面,哲学公理是基本假设,科学原理阐述了研究和处理问题的基本原则、基本分类和方法,教育和管理的核心技术是科学原理的具体应用。本文只对哲学公理和科学原理做一扼要的阐述。

 

 

2 哲学公理

哲学公理1(作用力公理):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互相独立的、与空间状态有关和无关的许多种作用力。生命的过程就是这些作用力共同作用的过程,在生命的过程中,同时作用于生命体的作用力不会相互抵消①。

 

作用力公理应用基本假设:所有的干预措施都是为了激活或加强作用力之间的互相作用,以促进和提高生命之间、生命和自然之间的接触、交流、和进化上的关联。

 

哲学公理2(独特性公理):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②。

 

独特性公理应用基本假设:把每一个生命都看作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一方面,追求自由和发展是主体内在的永恒的动力,另一方面,发现和区别客体的特殊性,是帮助他人发展的着手点。

 

哲学原理3(层界分析公理):一个生命体(人)包含4个层界,躯体界(化学结构界)、生命构造界(植物构造界)、心理动力界(动物构造界)、自我界(灵魂界)。后者以前者存在为前提,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运用自身的生命作用力构建③。

 

独特性公理应用基本假设:把每一个生命都看作4个层界,层界之间除了通过“桥梁”进行沟通和交流之外,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3 科学原理

3.1层界结构

3.1.1躯体层界

同源性原理:躯体和地壳中的元素含量有一致的规律性。

 

3.1.2生命构造层界

生命构造是人、动物和植物所具有的,它通过物质之间的作用形成生物现象,例如生殖、新陈代谢等现象。生命构造是躯体的构成力量和“建筑家”,人的躯体是由矿物材料组成的,可是生命构造是由另外一种范围的材料组成的。像躯体依赖物质材料如食物,生命构造也依赖它自己的特定范围的“材料”或者“元素”。可以说,躯壳是生命构造的形体象征。生命构造从躯体表达出来④。

 

3.1.2.1在功能研究上包括内部的有机原理和外部的广泛联系互相作用原理⑤。

内部有机原理包括空间形态原理——器官划分原理、时间形态原理——对立平衡原理和整体原理。

 

器官是生物体的基本表现,具体的生命功能在器官中表达,人体器官划分为神经、呼吸、消化、循环、分泌、免疫和生殖7大系统。人们可以把这些看作是生命体中的器官划分原理。

 

观察生命的成长过程,植物器官由发芽,开花和结果逐渐形成,当人们认识到生物体具有决定意义的形成过程时,才能理解生物体的瞬间的空间形态。人们也可将其称之为时间形态。人们可以通过外形的变化和质的变化表面的掌握这种在时间中的发展。在时间的发展中仍然暗存着一个隐蔽的,全面的生命过程和生命功能的秩序,人们通过这些熟悉生物体的生命历程来理解在生物体中起作用的对立平衡原理的表达。例如:幼年期有一个合成反应,成熟期有一个已知的合成反应与分解反应间的平衡,老年期占主要优势的是死亡反应。

 

每个活的生物体从外形上都将发展成为一个整体,通过一个特有的方法经历着显而易见的外部的,隐蔽的内部的空间形成和时间形成。通过空间形成和时间形成的方式和方法,揭示出了解各种生物体本质和形态。这可以被描述为整体原理。作为第三个根本原理。

 

在研究外部的广泛联系互相作用原理方面,探索合乎规律的内在联系,对生命现象的解释有决定意义。一方面,人们尝试研究植物形成法则与人的形成法则间的亲缘关系和内在联系——动植物亲缘法则;另一方面,植物的生命性质、寿命范围和生长规律与地球、行星、恒星和宇宙等外部环境的律动有共振的协调关系——律动法则;更重要的是发现了生死和控制衰老的捭阂法则。

 

有机学在植物和人类的生命范围内的比较得出了一个相反的关系。对于植物来说,固态的或液态的物质是从下面即根部被吸入的;对于人类来说,固态或液态的食物是从上面通过口被引入的,代谢的产物互为利用。对于植物来说,生殖器官取决于上部,而对于人类来说,生殖器官在下部的新陈代谢部位。呼吸作用以同化作用对于两者都发生在中部即在叶(植物)或胸部(人),相应的,呼吸代谢的产物也互为利用。也就是说,根部方式的反应与头部反应,植物的花的方式的反应与人类的新陈代谢反应是亲缘关系的。

 

对宇宙和生命现象的观察归纳结论是,来自宇宙的和地球的广泛的外部环境的律动影响人类的释放,植物的吸纳。不同的行星通过水和温度的变化影响在植物上抑制或提高其生长速度;植物的生命性质、寿命范围和生长规律与地球、行星、恒星和宇宙等外部环境的律动有共振的关系。

 

3.1.2.2在结构研究方面,通过对植物生长和人类消化的观察研究,发现了生命结构力的存在。

从来源上分宇宙空间力(阳力)和地力(阴力)两部分,由硅、钙、硫、铁等若干种微量元素传递并储藏,在生命结构和生命活动过程中分别担纲不可替代的作用。宇宙空间力的传递以硅力为代表,地力传递以钙力为代表。钙力因势而变,传递时间为零。硅力传递的强度随距离而减弱,但结构永远不变。钙力使生命物质呈有序分布,形成骨骼和器官,硅力使有序分布的器官发挥功能。

 

3.1.3 心理动力层界

心理动力是痛苦、欲望、兴趣、爱好等等的载体。一个只有躯壳和生命构造组成的个体,是不会有这种痛苦、欲望、兴趣、爱好等感情的。感情不是对于外来刺激的直接反应,而是从心理发挥出来的感受。除了人以外,只有动物才有心理动力。心理动力是感情的载体。

 

心理动力的七情六欲源于生命构建层界的器官的代谢反应。

 

心理动力界通过自我的同感和反感和自我界进行沟通和连接。

 

3.1.4 自我层界⑥

“自我”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自我”是“我”的载体,当我们说“我”的时候,这个“我”跟另外名字的人不同,原因是这个“我”是个人特点。一个能说“我”的人,肯定有属于他自己的(心理、思想等)世界。自我意识是人的高级精神的载体。因为有了自我意识,人在万物中才是高级的。

 

从层界划分上看,躯体层界、生命构造层界、心理动力层界各对应有一个自我,一个完整的自我是三层界自我的集合。三层界自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有意识和无意识的。

 

3.2 史坦纳知觉感官理论

感觉分成三种。第一种是有意愿和动作的、感觉到自己身体物质事实的:比如平衡感、自己身体的运动感、生长感、触摸感和生育感。这些感觉是没有意识的,属于生命构造层界。第二种是有感情的呈做梦状态的、感觉到环境表面的、由内向外的:比如嗅觉、味觉、温度感、眼睛的颜色感和性感,属于心理动力层界。第三种是有认识力和意识的、进入环境的:比如爱、信、望、自我边界感、思考理解感、听觉、语言氛围感、责任感、归属感、社会位置感和进化发展感,属于自我层界。

 

3.2.1 带领躯体层界进入自我经验的知觉:

触摸感

器官:触觉体和自主神经末梢。任务:经由触摸,经验自我身体的界限;透过身体接触产生安全感;生存的信赖感。

 

生长感

器官:神经系统。任务:愉悦感、和谐的经验;感受各种过程的协调。

 

运动感

器官:肌肉系统。任务:动作的察觉;自由的经验和自主掌握、控制的感觉,进而对运动的掌握。

 

平衡感

器官:在内耳附近的平衡器官;任务:经验平衡、平静、和谐;建立自我信任。

 

生育感

器官:生殖器官;任务:完成繁殖。

 

3.2.2 引导心理动力层界进入自我经验的知觉:

嗅觉

器官:鼻梁里的嗅觉粘膜。任务:与气味元素的联结。

 

味觉

器官:舌粘膜里的味蕾。任务:酸、甜、辣、咸、苦味道和各种不同的味觉组合。

 

视觉

器官:眼睛。任务:光和颜色经验。

 

温暖感

器官:温暖和冰冷的神经受体。任务:温暖和冰冷的经验。

 

性感

器官:性征和第二性征器官。任务:认识自我性征和自我的外延,完成生育。

 

3.2.3 引导自我认知进入自我经验的知觉:

 

听觉

器官:耳朵。任务:音调的经验;心魂内在空间的开放。

 

语言氛围感

器官:透过活动过程的感觉和语言的知觉过程经验整体的感官经验。任务:形体和相貌的经验,以及了解身体语言和字句声调的形塑。

 

思考理解感

器官:透过生命过程的综合感觉,以及环境中的和谐与不和谐的综合感觉和器官形成。任务:对于思考关联直接理解。

 

自我边界感

器官:透过对于自己身体界限的探索和触摸,器官完成。任务:生命本质的经验,直接的经历并认识到别人是另一个自我。

 

爱、信、望、责任感、归属感、社会位置感和进化发展感

属于超感觉领域,用于构建身体、完善心志和发展自我。

 

 

4 核心技术

4.1自我改造

为了清楚地认识自我意识的本质,我们需要比较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程度的人类。比如把没有教养的野蛮人、有文化知识的人和理想主义者做比较。这三种人都能说“我”,都有自我意识。可是野蛮人利用自我意识去追求本能的欲望和爱好,和动物差不多;有教养者对于自己的欲望,对自己说:这是可以追求的,那是要控制自己,不能去追求的;理想主义者除了本来的爱好以外,把自我意识发挥到更高级的水平。这样的不同情况出现是因为自我意识不同,所以改造它以下的范围(躯体、生命构造和心理动力)的结果不同。自我意识的责任是控制和改造躯体、生命构造、心理动力和自我意识自身,处理它以下的范围,使它们纯洁、延续和发展。

 

如果一个人超越了他本来的自然的精神状态,自我意识的作用就能把其他低级的范围改造过来。人刚刚得到自我意识时,刚好超过动物的本能。这时,人的低级层界(躯体、生命构造和心理动力)还跟动物差不多,生命构造只是构成肌体生长和生殖的载体。这时的心理动力仅表达出自然天性中出现的各种欲望和本能。但是从这时开始,人经过很多的生活机会,自我意识处理并改造了躯体、生命构造和心理动力。这样,心理动力要变成纯洁的兴趣或欲望的载体。生命构造经过改造以后,变成了习惯、爱好、性格和记忆力的载体。如果一个人的生命构造还没有被自我意识而改造,他就没有对于自己经历的记忆,只能像动物一样按照天然状态去生活。在过去的生活中把自己低级的范围改造成高级范围越多的人,他现在的才智也越多。

 

人类的所有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都是由于自我意识改造了人的低级范围得来的结果。自我意识也会改造躯体。在自我意识的条件下,身体的形态和动作习惯都会改变。

 

4.2 自我发展教育的入手点

根据自我的实际特点,在生命构建层界选择适合于自我发展的饮食结构和运动方式;在心理动力层界调整同感和反感意识;在自我层界通过训练,把无意识行为转化为有意识行为,达到可以有意识沟通、控制和调节后,再转化为无意识行为。

 

4.3 教育的方式⑦

感觉是各层界的自我成长的“食品”。教育的方式是通过感触找到感觉,通过感觉建立习惯,通过习惯构筑自我和大脑,通过大脑再反作用于外界。

 

4.4 保护的原则

4.4.1 怀孕期间要保护孩子对家庭的爱、对父母的信和对未来的希望。

 

4.4.2 青少年成长期的保护原则如下:

触觉在婴儿期和幼儿期的保护原则:独处和安全感,温柔的身体接触和安静的自己照顾自己的经验交替;放心让他独处和用双手拥抱两者经验是一样重要;创造布置安全的游戏空间让孩子可以触摸、探索和发现。会造成有害影响和行为:.内心没有真正的接纳孩子,只是表面照顾应付孩子;太多保护或者太常让孩子个人独处、置之不理;.没有尊重孩子的身体与心灵合一的干涉或侵犯。

 

生命的感觉保护的原则:有节奏的一天作息;足以信赖的生活气氛;经验正确的规范和正确的时间安排,也就是说相互协调的规律;饮用食物时的快乐。会造成有害影响的行为:吵架争吵、暴力、恐惧;急躁、恐吓;不满足;无节制;紧张;杂乱无章的活动过程。

 

自我运动的感觉保护的原则:允许孩子自我活动;孩子的房间应该布置成所有食物都可以触摸,进而可以提供自由游戏的地方;有意义的活动过程。会造成有害影响的行为:步步禁止孩子;由于被动行为或者没有典范可循;缺少活动的刺激;长久坐在(电视、电脑)荧光幕前引起的活动障碍;让孩子玩电动玩具而使他变成不会自己玩的观众。

 

平衡的感觉保护的原则:运动游戏,比如:跷跷板、踩高跷、跳跃、跑步等;与孩子相处时,给孩子宁静和安全感;大人本身追求自己内在的平衡。会造成有害影响的行为:缺乏运动;内在的不平衡;沮丧、绝望;对生命的厌烦;不宁静、内心的矛盾。

 

嗅觉保护的原则:体验植物、食物、城市和乡村各种气味的差异。会造成有害影响的行为:空气不流通的空间;气味的负担;恶心引起的印象和行为模式。

 

味觉保护的原则:透过烹调的模式呈现出食物的原本味道;对于人和对于事物有“品味”的判断评价;对于环境能做富有美感的布置。会造成有害影响的行为:单调的味道趋势(比如番茄酱的滥用等);没有品味的评价;没有节奏性;不符合美感的环境。

 

视觉保护的原则:透过自己对于大自然的兴趣为典范,让孩子关注到大自然中不同的色彩层次;给孩子穿着和谐颜色的衣服以及和谐色调的住屋布置。会造成有害影响的行为:刺眼的颜色;电视的滥用;郁闷的气氛或漠不关心;苍白阴暗的环境。

 

温暖的感觉保护的原则:分娩时内外温差要小;透过适合年龄的衣着给与身体组织的温暖照顾;内心和精神层次温暖之散播。会造成有害影响的行为:自闭症或多动症;夸张强硬的规范;过渡温暖的空间:暖气太强的空间;不足够的衣服;冷漠的不友善的气氛;夸张的伪装的“热情”。

 

听觉保护的原则:唱歌;倾听或演奏古典音乐,特别是巴哈、亨德尔、海顿、莫扎特(音乐会的现场经验);在述说和朗读故事时,说话的速度应该配合孩子的注意力;等待孩子内在的图像、对音调的记忆与字句的音响图像能够产生。会造成有害影响的行为:印象的过度要求,特别是太大的媒体声音,太快,不是具个人特色的声音;表面化的或者欺骗的言论;非人性的声调效果。

 

语言感觉保护的原则:温暖的、出于内心的语调口气;外在的行为以及姿态手势和身体语言表现出来;内在的经验和表达出来的言论应该一致和谐,否则会产生不真实的印象;有意义的个人表达模式;会造成有害影响的行为:手势姿态的缺乏;冷漠的行为动作;孩子从来无法清楚地知道父母是否高兴或忧伤,注意到他或根本心不在焉;任何谎言:内在和外在不一致的状态。

 

思想的感觉保护的原则:真实性和协调性的培养;事情本身和过程相互的关联;经验环境中有关联意义的事情。会产生有害影响的行为:无意义的行为;含糊不清的,不协调的思考。

 

自我的感觉保护的原则:早期的探索经验和经验到充满爱心的照顾者;大人彼此之间的爱和大人对孩子的爱;与别人相遇和相互拜访的文化;真正知觉到别人的存在。会产生有害影响的行为:漠不关心,不尊重和其他形式的冷酷无情;媒体的消费和虚构事实的接触;无法得到真实生命本质的经验;对于人性只有物质主义的相像;性侵害。

 

4.4.3 成人的重要的自我保护原则如下:

性感的自我保护原则是自我边界向外延展至家庭,形成家庭边界。

 

 

5 不同年龄的个人发展目标

5.1 自然人的生命过程

自然人的生命过程和动物没有任何差别,从出生成长到成熟,达到生理功能的高峰后,再生能力开始退化和老化,直到死亡。其特点是价值观定向职业,职业发展目标明确,但没有健全的个人发展目标。

 

5.2 自由人的生活目标

价值观和个人发展目标一致,0-14岁,发展化学结构层界;0-28岁,发展生命构造层界;男3-40岁,女3-35岁,发展心理动力层界;女 35岁和男40岁以后,解脱自我,释放自由,在建立3个自我良好沟通的基础上,完全掌握七情六欲等情绪,建立并有能力控制新陈代谢平衡,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健康的生命质量,发展和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①demeter production standards, Demeter International e.V., June 2005

②demeter production standards, Demeter International e.V., June 2005

③、④《与孩子的天性合作》,卢安克,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12,8-14页

⑤《Agriculture》,Rudolf Steiner, Bio-Dynamic Farming and Gardening Assoc. Inc.,1993, ISBN 0-938-250-37-1。有机农业原理简介,傅元辉,《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年4期

⑥《与孩子的天性合作》,卢安克,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12,8-14页

⑦Education Towards Freedom,Frans Carlgren,Lanthorn Press in collaboration with Verlag Freies Geistesleben, Stuttgart,1986。《与孩子的天性合作》,卢安克,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12,58-59页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