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的边界

  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读了很多书,也四处看风景,千里路,万卷书,都达标了,然后怎么看待世界?

  很可惜的是,只不过是为了当一个“政治辅导员”。

  从幼儿园开始,听话的明星学生就为老师所倚重,他们像个小官僚一样监视同学,记录下不守规矩的言行,并汇报给老师。

  孩子都喜欢这种受重视的感觉。家长也不觉得有何不妥当。

  所以我们的文化中有强烈的官僚习气,这除了体现为公务员热之外,还形成了另一种全民精神洁癖:当一个“政治辅导员”,纠正他人的坏习惯、坏风气、坏毛病。

  我听过的一个最有价值的段子是:“坐出租车,听司机大哥谈政治:中国可不能搞XX,那会乱的。我问:如果那样,那你会乱吗?司机大哥自信地说:我当然不会啊!”

  XX是什么意思,不用我多说了吧。

  我比别人高明,我比别人高洁,我比别人高超,这就是病,三高,它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肌体坏死也有可能。

  平等与宽容是一个文明社会的最重要准则,重要到人人视之为当然,个人不会侵入他人的空间,就算自认为比别人高明,也不会去纠正他人——这种纠正正是毫无教养的体现。

  奴隶主是可以给奴隶一鞭子的,这是奴隶主的教养;特权阶层是可以藐视下层社会的,这是贵族的教养。不摆出这种威严,那反而不合格,显得娘娘腔了。

  我们身处奴隶社会,还是特权社会?我不知道,你硬要答案,我只好扔硬币了,凭它的正反面来选择。

  不管我们身处何处,至少有个条件成熟了,作为个体,自己可以当一个平等与宽容的人。

  平等与宽容是个大名词,具体怎么操作呢?

  结合当下的事情来说,就是不要对别人的“低俗”耿耿于怀,低俗这顶帽子,是近年来最流行的,往人头上一罩,就可以批评他、教育他、最后禁止他。民众之间的观点论战,也喜欢往对方身上贴低俗标签,然后眼巴巴等官方下禁令——这些聪明人啊。

  既然自己绝不会低俗,那别人的低俗就不会伤害你;如果你被别人的低俗诱惑得也低了俗,那么说明低俗就是你压抑的渴求,应该感谢别人才对。

  原来有个故事:两人分苹果,一大一小,一人鸡贼,说,你先挑。他的如意算盘是:对方只好意思挑小的,我就能得大的。可是那人不由分说拿了大苹果就咬。他气坏了,指责道:你怎么可以这样(没教养、没风度、没道德,请任选一词)呢?那人咽下一口香甜的苹果,问道:那你先选,你会选大苹果还是小苹果?他说:那还用问,当然是小的!那人说,现在结果不正和你想的一样,你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就是这样的,侵入别人边界,要求别人奉献、高雅,往往是为了自己可以占便宜,对任何这样的行为都应在第一时间回击:即使我真的低俗,这也是我的权利,你无权过问。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