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布偶,听故事,过家家,自己做课本,游学……在成都华德福学校,一切由着孩子的天性,课可以这样上,学生可以这样做,学校也可以这样教……
是田园还是童话中的小木屋?
眼前的这座学园,有一座池塘,池塘里有很多鸭子;围绕着池塘,有几幢村舍一样的小房子,竹篱笆把它们围着,还有菜园子。你在这里可以走泥巴路,可以走石头路,也可以走青草路;你可以顺着池塘边走,钻过竹林走,从腊梅花旁走,沿菜地边走;你可以踢一下石子,扯一根官司草,看蚂蚁搬小虫,看鸭子嘎嘎地在池塘里戏水。几个孩子冲到草地上一通乱滚,接下来又提一桶水给西红柿浇水,再爬到高高的吊绳上荡得你惊心动魄。他们还用木头搭自己的玩耍屋,你可别以为是玩具,那可是一幢真正的房子;他们还自己用砖砌面包炉……
这座学园,就是成都华德福学校,2004年6月,由留学英国、美国学习华德福教育的黄晓星、张俐夫妇和留学英国学习华德福教育的李泽武等十几人共同发起。这座像童话一样的学校,曾是一处废弃数年的“农家乐”园子。
让孩子插上创造性和想象力的翅膀
小伟是成都华德福学校8年级学生。他在华德福学校的课本很奇特,是自己制作的。学校会发给孩子们一个大16开、连格子和线都没有的空白本子。这些空白,将由孩子们自己来填充。比如讲到本地地理的时候,老师会带孩子们去看都江堰,回来后让孩子们做都江堰的沙盘或泥塑,并要求孩子们在主课本上画下都江堰地图,记录一些基本的数据,以及由老师讲授的一些与此相关的传说、诗歌。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会将主课本描绘成一本很独特的课本,而且每个人的课本都不一样。华德福教育拒绝一切固定的、僵化的、现成的事物。华德福教育专家李泽武认为:“固定的课本是僵化、封闭的,会束缚教师和孩子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不仅没有课本,小伟也没有传统学校里的语文课、数学课等。他只有主课和除此以外的艺术课。主课包含了通常意义上的语文、数学、科学、历史、地理等。主课由一个一个的单元构成,每个单元持续约两周。前不久小伟开始了经济数学的探索,他们每天像现实世界那样买卖股票、房子,计算银行利率……李则武认为,“世界、事物和知识是完整的,我们只能用完整而不是分割的形式来掌握它们,比如在讲历史的时候,语文的训练自然就包含其中了。”
除主课外,小伟还有英语课、德语课、手工课、木工课、美术课、书法课、园艺课、体育课、音乐课、舞蹈课等。小伟的第一个木工作品是一个木碗,它是用一个木头疙瘩凿成的。孩子们先用凿子把木块四边修圆,并在木头中间挖洞。整整一个学期,小伟的木工课都在做这个碗,一点一点地进展,非常艰难,非常需要耐心。在黄晓星看来,“这个做碗的过程和其中的坚持,将会永远留在孩子们的记忆中乃至身体的肌肉组织里,成为他们的财富。”
孩子们自己制作的碗可以装食物,虽然它们看上去仍然粗糙无比。小伟不久将跟着他的同学们一起前往德国纽伦堡的一所森林中的华德福学校学习两个月,而此前半年,他和他的同学们还沿着丝绸之路的西北段走了一圈。这些,都是他们的课程内容。
我的玩具有表情会说话
像小伟这样的小学生在日渐进入抽象思维学习阶段的时候,华德福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忙着玩布偶,听故事,过家家。
孩子们的布偶很奇怪,没有脸,更小的孩子玩的布偶,连脚都没有,像是一些飞翔在空中的天使,更像未完成的玩具,给孩子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比如孩子在玩得开心时,就会给布偶赋予一个喜笑颜开的表情;孩子心情不愉快时,就会给布偶赋予一个痛苦的表情。华德福教育专家吴蓓认为:“那些标准的,没有表情变化的流水线生产的娃娃,不能给孩子留下任何可想象的余地。孩子的大脑若局限在这样的思维模式里,会影响孩子对美的理解和塑造。”在华德福幼儿园,孩子们的玩具非常简单,一根毛线,一块圆木头,一个贝壳,一块布,都是纯天然的材质。华德福教育认为,玩具或游戏的材料越简单,孩子需要发挥的创造力就越大。
7岁之前,华德福的孩子们不会有意识地学习认字、计算,就是游戏和玩耍。华德福教育认为,此阶段孩子们的感觉统合、意志的培养、创造性和想象力等,是通过模仿、玩耍和游戏来完成的。过早唤醒孩子的大脑,会抑制孩子的意志和创造性,甚至损害身体。
节律的生活是孩子可再生的能量源
2岁多的娜娜在吃午饭,刚入园不久,一坐在餐桌前就跑开。她一跑开,老师就会不厌其烦地把她抱回来。“孩子跑100次,我们就把她抱回100次,慢慢地孩子就养成了在餐桌吃饭的习惯。”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给孩子养成有节奏和规律的生活习惯也是华德福教育特别重视的一个方面。吴蓓老师说:“有规律的生活不仅使孩子的身体健康有了保证,还会使孩子感到这样的生活是安全的、可靠的。孩子养成了有节律的生活习惯,长大后也不会随意打破这种节律。”
与传统学校不同,成都华德福学校完全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从生活中了解自我、寻找自我和实现自我。能够进入华德福学校接受教育的孩子也许是幸运的,但令人遗憾的是,在中国,这一教育模式还只是在如成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里零星实践着……
中国教育专家看华德福教育
孙云晓:华德福教育我非常认同,它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以培养健康情感和积极学习态度为特色,是真正把儿童当成主人的教育。但是这种教育对中国的父母来说不太适合。
小巫:华德福教育是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是未来教育的趋势。不过要在中国普遍施行,还需要二三百年的时间。如果现在的教育模式不改变,那会是人类的大灾难。
华德福的3个7年教育
华德福的教学大纲建立在其对人生早期的3个重要发展阶段的理解和认识上。这3个阶段,简单归纳就是善、美、真。
■ 第一个7年(0~7岁)
儿童通过模仿来学习。玩儿过家家、烹饪、做家务劳动、扮演各种人物、看偶戏、捏蜂蜡造型、绘画、唱歌、做韵律舞、听故事和做游戏、生日庆祝和节日庆典、户外活动和园艺劳动,让孩子们学习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
■ 第二个7年(7~14岁)
孩子通过想象和感受来学习,而不是通过思考。
■ 第三个7年(14~21岁)
青少年开始探索真理,体验思考的力量。开始思索“我是谁”“我如何面对和进入世界”等问题,教学中开始注重寻求事物的意义。
让孩子上华德福吗?
妈妈们的声音
■ 成都 亮亮妈:我家附近有个华德福学校,说实话没考虑让亮亮上。这边的孩子上学跟玩儿一样,太由着他们天性了,再不学的话,真怕他们啥都不会。
■ 北京 品萱妈:我前几天就在网上查哪里有华德福幼儿园,真想把女儿送进去。能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和需要,让孩子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了。
■ 北京 扬扬妈:华德福的一些理念是不是有点脱离现实了?比如不让孩子看电视、玩儿电脑。那当其他孩子说起一些动画片里的谁谁时,他/她啥都不知道,是不是也少了一些交流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