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秘密-秘密:说不说?怎么说?

  秘密憋在心里,常常令人感觉不堪重负。耻辱、自责、无法触碰的创伤、保护亲人不受伤害……每个秘密的产生,都有当事人确信只能如此的原因。揭密,有可能让一些亲人无法承受,沉默,又可能伤害到另外一些亲人,这使得我们陷入两难困境。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有个标准可以引导我们:每个人都有权知道与自身历史有关的事情。但评估秘密是否需要全部说出来、对谁说、什么时候说、怎么说,必须就事论事。在如此敏感的领域,我们没有神奇秘方,只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思考的途径,以供参考。

  说,还是不说?

  许多精神分析学派心理专家认为,只有把秘密说出来,才能让我们摆脱这种代代遗传的秘密的影响,继续前进。精神分析师朱松认为,“最理想的状态是,受到影响的所有家人能坐到一起,把事情放到台面上来公开讨论。但是现实中做起来可能很困难。如果社会氛围不松解,家庭的氛围怎么能松解呢?”如果无法与家人谈论,朱松建议自己一个人去做家庭治疗——从家庭的角度出发的个体治疗,与心理治疗师诉说秘密。“家庭就像是站在一块平衡木板上的一群人,一个人被触动,开始改变,整个平台就会不稳。为了家庭达到平衡状态,其他人就都要挪动,就会改变原来固化的情况。一个人治疗也可能解决秘密产生的焦虑问题。”

  “其实家庭里面根本就没有真正的秘密。”家庭系统排列导师郑立峰说。无论怎样严防死守,秘密最终都会泄露出来。有时是因为人们的言行背叛了自己(口误、矛盾的言论和遗忘的文字等),有时是因为知情者渴望摆脱内心的重负。郑立峰强调,揭露的同时要保护家庭隐私。“不必把家庭秘密揭露给家庭以外的人。重大秘密的揭露尤其要谨慎,可以找专业人士帮助。在心理治疗师提供的安全的环境下,把问题揭露出来。”

  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郑立峰告诉我们,做家庭系统排列时并不需要发掘背后的故事。“新一代家排认为过程比内容重要,只要确认他的确受到某种家人的东西牵引,看到这影响力的来源就能进行。”

  对待秘密,家庭系统排列有3种态度——

  1、家里存在过什么人一定要讲。家庭系统里存在过的人都是系统的一分子,所有人都要被承认,不管这个人当年做了什么事。

  2、一些家庭重大事件、经历需要讲,同时要说明如何面对、处理问题。比如,当年你的一个叔叔因为杀人坐过牢。如果你说这是家庭之耻,不要认他这个叔叔,就会有影响;如果说他已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就不会影响,或者有正面影响。

  3、自己负面的情绪不能找下一代诉苦。如果父母因为某件伤心事有很多负面情绪,不能找孩子诉苦,不能把孩子牵扯进来。

  保留好秘密,揭露坏秘密。美国家庭治疗师伊雯·殷伯-布雷克把秘密区分为4种,认为我们需要将好秘密与坏秘密区别对待。

  有利于我们的幸福和个人发展的“好秘密”需要得到保留。包括轻松有趣的“甜蜜的秘密”,比如生日派对的筹划、求婚计划和给新生儿取名字的选择等;还包括反映我们的脆弱、羞怯和困难的“重要的秘密”,比如我们在日记中的思索、在某些亲密时刻的耳鬓私语,等等。

  会严重伤害保守秘密的人和被排斥在外的人的秘密就是“坏秘密”,包括“有害的秘密”和“危险的秘密”。“有害的秘密”构成了我们常说的家庭秘密,比如某个长辈的自杀被说成是出车祸,有一个同父异母的私生子兄弟等。有害的秘密保守得再严密,也可能以出乎意料的方式暴露出来,也许是在一两代之后,它们会左右人们对生活道路的选择,影响人们的自我发展,所以即使情况不紧急,也应作好揭秘的准备。比如事先对揭秘必然导致的冲击进行评估,揭露时让保守秘密的人有机会对沉默的原因作出解释,这有利于让他/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造成的伤害。“危险的秘密”是指那些可能直接威胁到某人生命和身心健康的秘密。比如感染艾滋病的男人向妻子隐瞒,丈夫殴打妻子或孩子,叔叔乱伦等。如果知道了某个危险的秘密,就应该立即有所行动,同时,必须想办法保护受害者,也要小心因为得不到受害者的支持而陷入尴尬的境地。

  怎么对孩子说?

  永远不要对孩子撒谎。儿童精神分析学家弗朗索瓦兹·多尔多在《正确和孩子说话》中说:“永远不能对孩子撒谎。说真话,不见得要整个地说出,但是,永远不要全盘掩盖真相。”其弟子迪蒂耶·杜马说:“每个人都有一些弱点,有可能摔跟头或犯错。孩子们也很清楚这一点。真正的错误,是对孩子隐瞒。将事实告诉孩子,并解释自己犯错误的原因,能够让孩子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不要隐瞒与孩子出身和未来有关的事。精神分析学家克萝德·阿尔莫斯说:“孩子有权知道与自己有关的一切事情,比如他们在血缘关系中的位置、被收养的事实、亲人的死亡、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正在发生的家庭变化、搬家计划、自己或父母的疾病。总之,所有与他们的出身和未来有关的事情,我们都没有权利隐瞒,因为这些信息属于他们。”

  中国文化重视血缘,很多父母不会告诉收养子女他们的真实出身。《收养法》甚至有规定:收养人送养人要求保护收养秘密的,其他人应当尊重其意愿,不得泄露。但是作为父母,更应该选择对孩子的成长有利的做法。专家建议:从孩子来到身边开始,就应该明白地说他是父母收养的、也是父母渴望的孩子。父母无法生育和收养过程等细节,可以根据孩子在长大过程中提出的问题逐一告诉他。如果已经长时间对孩子隐瞒了与之密切相关的信息,亡羊补牢永远为时不晚。

  即使很难开口,也必须向孩子承认错误,不应该让孩子在错觉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建设,还必须帮助孩子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不要跟孩子讲父母的私生活。克萝德·阿尔莫斯认为不能把一切都告诉孩子:“孩子没必要知道成年人私生活的一切。必须让孩子明白禁止乱伦的原则(父母的性生活与孩子没有关系),并让他们明确每个人的正确位置:作为孩子的负责人,父母有权询问孩子要去哪里和与谁在一起,反过来就不正常了。大人之间做的事情与孩子无关。”

  采用符合孩子年龄的语言。向孩子揭露某个秘密时,首先要对孩子需要知道的和与孩子无关的进行甄别。如果父母因为其中一方出轨而准备分手,没有必要将此原因告诉小孩子,因为这会让孩子面对其年龄还无法理解的问题。无论秘密是否与孩子有关,无论事实是否曾对孩子隐瞒,他们首先需要明白秘密在父母身上导致的情绪是什么。当不安已经传递给孩子,仍然声称没有任何问题,将会为孩子树立拙劣的榜样,甚至打破孩子情绪的平衡。可以告诉孩子:“我们确实出了点问题,但跟你没有关系,我们会处理好的。”当孩子确信父母正在解决他们成年人的问题,就会放心地罢手不管。向孩子揭露秘密不存在什么理想年龄,要找到一种与孩子的思想水平匹配的说法方式,措辞要简单,语言不能太复杂。

  揭秘之后,漫长的过程

  揭露家庭秘密必须经过深思熟虑,这需要有一定的勇气和技巧。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所有的问题不会在瞬间全部消失。说出真相只不过是漫长的修复过程的第一步,它意味着交流方式和默契网络被动摇,整个家庭经济也需要重新找到平衡。揭露秘密之后,可能需要忍受某些人的愤怒,倾听某些人的悲伤,反复解释打破沉默的动机,表达在真诚的基础上重建关系?的?渴?望。

  郑立峰:“影响我们的不是秘密,而是态度。”

  ■ 《心理月刊》:每个家庭都有秘密?

  郑立峰:多少有些秘密。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空间感、小秘密,父母不可能把自己所有事情都告诉孩子,而且父母往往不知道什么事情应该告诉孩子。例如,父母其中一方在婚前有爱人,因为种种原因被迫、非和平分手,当事人通常不跟现在的伴侣、孩子讲这件事,但是孩子的行为态度有可能会表现得像那个人,就像是这个人在家庭中再生一样。

  ■ 这个时代分分合合有很多,都要和孩子讲吗?

  你如何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是关键。如果你心里恨死那个人,你讲不讲,孩子都会感受到你的恨,会受影响;如果你在心里能与那个重要的人和解,尊重那个人,不管知道不知道,孩子都不会受到影响。

  不是家庭的秘密本身影响下一代,而是我们应对自己人生的态度,才会影响下一代。所以,不必什么事情都告诉下一代。

  ■ 揭露秘密,一定会带来好的后果吗?

  如果当事人没准备好,或者心态没调整好,结果就不一定。关键是当事人的态度。有些人只是看到,家庭以前发生的事件如何影响到自己,只是为现在的状态找一个合理解释: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不好,搞得我这样子。秘密如果成为推卸自我责任的借口,这种揭露对当事人是没任何好处的。如果说这一刻我可以放下了,可以面对自己的人生了,那就是好事。

  ■ 家庭的秘密也可能成为我们成长的资源?

  如果你以适当、建设性态度去面对,它就可能成为很好的踏脚石,让你的人生跳到其他阶段。从另一个方面看,这种创伤遗传模式,也可能是人类进化的临时性保护措施,对人有好处。上一代面对不了的创伤、解决不了的情绪问题,会留给下一代来解决——就像电脑将无法处理的病毒进行自动隔离,不让它影响电脑正常运作,等杀毒软件升级到可以杀掉这个病毒时再处理。如果下一代能够找到解决方法,就能把处理方式也传下去,下下代就不会再重复以前那些错误,就更强了,进化了。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