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9-16日 来源: 作者:
fixed" zzz="106494">
摘 要 自发特质推理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研究中近几年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说明自发特质推理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的基础上,介绍了自发特质推理的几种研究方法,并指出了有争议和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特质推理 自发特质推理
一、自发特质推理的概念及其意义
特质推理是观察者从其他人的行为推论其人格特质的过程,它是印象形成的核心部分。以前的社会心理学中关于特质推理的研究主要受归因理论的影响,认为特质推理是一种有意识的思维过程,是归因的一种结果。近年来随着内隐社会认知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对此提出了异议,认为特质推理并不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的过程,而是无意识的自动的过程。在这方面影响最大的是Uleman等人进行的自发特质推理的研究。所谓自发特质推理(Spontaneous trait inferences,简称STI),是指观察者在缺少明确目的的情况下,根据行为者的行为推论其人格特质或形成印象的过程。例如,当你读到“John捡到钱包后原封不动的还给了失主”,马上猜想John是诚实的,在作出这种特质推理时不仅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意识到这么做的过程。正如Uleman所说,人“是长期形成的解释者,习惯地常规地扫视周围的世界,了解它的意义,就象从空气中获取氧气一样自然”。
STI改变了以往对特质推理的观念,其研究对社会心理学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加深了对社会认知过程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