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为: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美好状态或完全安宁。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人类从未像今天这样多忧虑,也从未有如此多导致忧虑的原因。心理学专家则告诉我们,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些需要打开的“心结”。于是越来越多人开始试着说:“我要去看心理医生。”
选择怎样的心理医生才能解决我们的心病?用何种治疗方法才能帮助我们找回快乐?
大体上说,中国现有的心理医生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心理医生,另一类是临床心理医生。前者主要由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法律学家、教育学家等构成,后者则主要从事精神医学和临床心理医学。
尽管临床心理医生有医学上的优越条件,但他们取代不了社会心理医生所能起的作用,因为人们所存在的社会心理问题远远多于医学心理问题。况且临床心理医生所具备的社会心理知识是有限的,他们在行使临床医疗时容易犯生物模式的错误,重躯体感受而忽视社会感受。
心理治疗模式
心理治疗师会因不同的派别理论而采用不同的心理治疗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精神分析术
弗洛伊德在20世纪初建立了这个理论———童年期伤创经验导致压抑本能冲动或情感,是成年后焦虑的根源。
透过精神分析术,使个案能回顾、重现过去的情感经验而达到排遣潜意识冲突,人格重建的目的。现实生活中,则帮助个案较少出现不由自主地反复自我挫败行为。这种治疗需要非常密集且持续至少3到5年的时间,在这个阶段治疗师不能给个案任何的心理支持、保护或建议,因此个案要能忍受高度的焦虑和挫折感。阻碍常伴随而生,中断治疗时有发生,心灵的伤痛也在所难免。因此,接受这种治疗模式的个案焦虑忧郁症状必须仅具较轻微程度,否则在治疗过程中,因紧张挫折的关系,经常导致症状恶化。甚至在极端的个案中,还会产生精神病症状。
二、支持性心理治疗
治疗师以各种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营造一种温暖安全、适合沟通的氛围。治疗师采取的策略包括鼓励、保证、忠告、加强现实感、建议说服等较积极的做法,以期在短期内达到协助个案度过难关,恢复生活常态,提高对生活环境的适应度,增进个案的沟通技巧等目的。所以支持性心理治疗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三、行为治疗
依据动物实验得到的学习理论,有系统地应用在协助人们改变、适应不良的行为,因此,行为治疗的内容大都是教导性的,培养个案有效的自我管理技巧并且将学习到的心理技巧不断地在生活里练习。治疗者和个案采取合作关系,个案必须主动积极地配合。
四、认知心理治疗
50年代末,临床心理学家艾里斯发展出“理性情绪治疗法”,认为思考、情绪与行为间有明显的交互作用。不是事件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而是我们对事情的解释(思考模式)决定我们的情绪反应。因此有很多的情感障碍与心理困扰,是来自个人的“非理性思考”。而“非理性思考”的形成是从儿童时期对我们具影响力的人(通常是父母、老师)身上学习而来,并且经由自己不断地重复此种情绪经验累积而成。
所以治疗的过程,就是要协助个案找出自己的“非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