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理想-网上调查:你的理想是什么?

  你的世界观什么样?你前进的动力又是什么?《心理月刊》在新浪网女性频道进行了一次关于理想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出人们思维的成熟,没有过度理想化的追求,理想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在物质生活飞速发展的今天,理想这个话题似乎不再有吸引力。其实这是一个错觉,因为从我们的调查来看,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都认为理想很重要。

  只是“理想”不是一个人们轻易经常谈论的词,所以当有人问起你的理想时,你会思考一下再作答,并且借此机会,审视过去、现在和未来。因为我们的理想有以前的,现在的,小的,大的,近期的,远期的......总之,几乎没有人说自己没有理想。

  占绝对优势的价值观

  在新浪网的调查中,对于“你认为理想重要吗?”这个问题,55.74%的人回答非常重要,32.79%的人认为比较重要,也就是说将近89%的人都认为理想重要。这样一个比例在任何一种调查统计中都是非常高的。

  那么,大家的头脑里是不是装着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不是,今天的理想主义者给自己设定的目标都是有可能达到的,他们作出的主要是人生的各种选择,他们不再像以前的人那样追求绝对的理想价值,比如道义、真理等等。人们的理想在于如何让现在的生活过得更好,而不是去向往一种梦中的生活。

  当我们看到还有11%的人认为理想并不重要时,还是稍稍有点惊讶,毕竟他们果断地否定了理想,原因是什么呢?也许他们还没有找到自己的理想,也许他们具有不从众的勇气,认定没有理想的生活也是值得过的?社会上正流行着一种犬儒主义的生活态度,也就是把什么都不当回事儿,认为生活的本质就是没有意义,而理想只不过是给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增加一点色彩。这种观点我们在访谈中也听到过。

  据心理专家宋振韶分析,在新浪网女性频道做的调查,不一定只有女性作答。所以,新浪网的调查掺进了很多变量,比如性别、年龄阶段的混杂,参与调查者属于不同质的群体,不能和单一的女性白领调查来对比。无论如何,89%都是一个比较大的数字,大多数人还是秉承了理想是重要的这个理念。

  从年龄上来看,参与调查的人中90%都在20~40岁。这个年龄正是思想比较成熟,积极生活和工作的阶段。借用一句著名的话:“一个人如果14岁时不是理想主义者,他/她一定庸俗得可怕;如果在40岁时仍是理想主义者,又未免幼稚得可笑。”如果事实果真如此,参与我们调查的人恰好在中间年龄段,还处在对理想孜孜以求的时期。被调查者中,20岁以下的人只有3.83%,40岁以上的人也只有6.01%。

  工作和家庭最重要

  关于“你的理想是什么?”这个问题,选择“在工作上取得成就”的人最多,有38.8%,选择“拥有幸福的家庭生活”人占30.05%,两项相加达到69%,剩下的6个选项总共只占31%,不到1/3。工作居首,家庭紧随其后,这就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的理想。把工作和家庭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种理想非常具有现代性。今天,我们的理想不再是一些抽象的价值观,而与现实和个人生活息息相关。

  由此想到作家石康编写的电视剧《奋斗》,剧中一个男青年激动地对女朋友说:“我一定要让你过上好日子!”他的铮铮誓言让人听到他的真诚和急切,要通过努力工作,让家人幸福。这同我们的调查结论是一致的。

  宋振韶认为这个结论非常有意思,工作和家庭占据突出位置,表示大家想要兼顾两方面,不是只要其一,不要其二的意思。他在其中看到了这两个因素的冲突。一方面,我们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这是因为生存的需要,房子、车子、物价涨幅,经济上的压力大,我们只有在工作上取得一定的成绩,才能获得生存的资源,在财务上比较自由。其次是家庭,我们想要稳定的家庭生活,在其中感到幸福。如何平衡这两个因素,对于很多工作中的人来说,尤其是那些已经成家的人,是一个特别棘手的问题。

  “参与一项伟大的事业”,这个问题可以看作是社会理想的体现,它虽然也占有重要位置,排在第三位,但是比例只有12.02%,远远低于工作和家庭。这说明我们这个时代,个人幸福、个人理想占有绝对主导地位,而社会理想,比如公益事业,是人们关心的,但真正参与的并不多。

  “有美好的爱情”(5.56%)、“有真正的朋友”(0%)两个选项所占比例甚少,这引起了宋振韶的关注。心理专家认为“爱情、友情、亲情”对我们的心理有重要影响,可事实上,我们大家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给以充分的认识和肯定,对亲密关系的价值没有深刻的理解。或许被调查者对这些关系已经很失望了,觉得世界上可能“没有真正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若是如此,这样的人在社会上会比较孤独,可能有很多工作伙伴,而没有体验过深刻的友情和爱情。

  没有名人崇拜

  在我们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哪个人物给过我们启迪,给过我们鼓舞?排在第一位的是“其他人”(22.4%),即不在列表中的人物里面。这个问题的答案十分分散,同上一个问题区别很大,这就非常有说明意义。不再有哪个名人能引起我们普遍的敬仰之情,我们也不再盲目崇拜,即便富甲一方的李嘉诚(10.98%),数字英雄比尔·盖茨(5.46%),武打明星成龙(3.26%)都不能聚焦所有人的目光。例外的是杨澜(19.13%),列表中唯一的集美丽、智慧、幸福、财富于一身的中国女性名人,排在第三位。依照学者张颐武的观点,杨澜是一个可以学习、模仿的榜样,她几次成功转型,永远处在第一线。特蕾莎修女位列最后(2.19%),也许没有多少人真正知道她是谁,也许这个结果再次印证前面的结论,特蕾莎修女是社会理想的实践者,而我们更关心的是个人理想的实现。

  值得关注的一点是20.22%的人选择了家里的人,位列第二。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是家里的某个人成为榜样;在遭遇失意、挫折的时候,是家里人给了鼓舞和力量。不是遥不可及的名人,而是我们身边活生生的人,丈夫或父母,给与启迪和帮助。这也表明今天人们的关注重心转移到了家庭生活中。

  本刊与新浪网女性频道联手调查:

  你认为理想重要吗?

  非常重要——55.74%
  比较重要——32.79%
  不太重要——7.65%
  很不重要——2.19%
  没有看法——1.64%

  你的理想是什么?             哪个人物给你鼓舞?

  在工作上取得成就——38.8%         其他人——22.4%
  拥有幸福的家庭生活——30.05%       你家中某人——20.22%
  参与一项伟大的事业——12.02%       杨澜——19.13%
  与自己和谐相处——7.10%          成龙——2.73%
  其他——6.01%               李嘉诚——10.93%
  有美好的爱情——5.46%           比尔?盖茨——5.46%
  有真正的朋友——0.00%           没有——12.37%
  没有看法——0.55%             特蕾莎修女——2.19%

  你的年龄:

  20-30岁——74.32%  40岁以上——6.01%
  30-40岁——15.85%  20岁以下——3.83%

  《心理月刊》读者的理想

  在新浪网女性频道进行调查的同时,我们在《心理月刊》的网上读者中也作了同样的调查。结果显示,读者更加理想主义,更加关注家庭的幸福和自身的和谐,珍视友谊和爱情。

  文:岩萍

  注:《心理月刊》网站 在2007年9月25日~10月8日进行了读者调查。共有600名读者回答了调查问卷。

  1、几乎所有人都是理想主义者

  接受调查的网友中理想主义者的数量远远高于新浪网的调查结果。有94%的人肯定了理想的重要性,只有5%的人认为理想不太重要。这表明《心理月刊》的读者在思想素质上比较一致,也就是同质性高于新浪网的网友。

  年龄分布上也是以20~40岁的人群为主,达到92%,并且多数为女性。

  2、追求个人幸福

  在回答“你的理想是什么?”这个问题时,最多的读者选择了“拥有幸福的家庭生活”(24.65%),而“在工作上取得成就”(21.36%)排在了第二位。这同新浪网的排列正好相反。

  在我们的读者眼中,家庭第一,工作第二。第三就是“与自己和谐相处”(16.09%),这一点与一般的网友也有很大的不同,高出9个百分点。这说明关注《心理月刊》的读者,知道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热衷于学习有利于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新知识,希望解决自己面临的各种冲突。

  因为读者是一些追求幸福的人,所以他们产生了更为社会化的理想:“有真正的朋友”(13.20%),“有美好的爱情”(12.61%),这两项相加比新浪网上高出20%!读者很清楚:和谐的人际关系通常是我们自身幸福的源泉。关于“参与一项伟大的事业”这个问题,读者选择的只有8.08%,低于新浪网第三位的12.02%。因此可以说,与新浪网的网友相比,《心理月刊》的读者更加关心家庭和自我发展。

  3、喜爱女性和家里人

  当被问及“哪个人物给你鼓舞时?”读者的回答同新浪网友一样,非常分散,大家都遭遇偶像缺乏的问题。杨澜(18.91%)是首选,她作为女性中的佼佼者,被很多女性喜爱,其次是家里人(18.77%)。值得一提的是特蕾莎修女赢得11.54%的人数,远远高过新浪网(2.19%),这可能得益于《心理月刊》在“生命之师”这个栏目介绍过她,也说明读者注重追求心灵的理想。

  按照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的分析,《心理月刊》的读者既注重世俗理想(以杨澜为代表),也在意心灵理想(以特蕾莎修女为代表)。

  心理专家宋振韶则认为,这个年龄阶段,工作之后的人,已经过了偶像崇拜的年龄,一般不会狂热地崇拜某个人,他们可能会去敬佩或欣赏某个人。这是一个相对来讲比较独立、比较成熟的群体。

  此外,女性通常会选一个和自己相同性别的人物作为参照,距离近一点。如果选一个异性,毕竟是男性,成功的道路、经验,能借鉴的可能性较小。比如,成龙虽然是很多人奋斗的榜样,还关心慈善事业,但他对女性的影响不如对男性的影响大。

  ■ 关于“哪个人物给你鼓舞?”,他们写了:

  有名的人:玛丽·居里,周恩来,毛泽东,普京,李子勋,张怡筠,克里希那穆提,卡耐基,王力宏,马云,李安,姜文,三毛,等等。

  没名的人:每一个平凡的人,外婆,父母,男友,同事,朋友,老师,老板,未来的自己,等等。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