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塔西陀陷阱

  塔西陀是古代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也曾经出任过罗马帝国的高官。他有观察史料的功底,也有从实践中得到的一手经验。这是他得出的执政感受:“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与坏的政策都会同样地得罪人民。”

  这话后来演变成政治学里的“塔西陀陷阱”——当政府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由此可见,公信力确实是政府的立身之本。公信力是怎么产生的?大不了信守承诺,经得起质疑和批评,有错误及时承认并改正。而做到这一切,信息公开且自由地流通,是公信力建立的良好基础。

  像长久以来的幻想那样,当然可以指望出现一个圣人似的领袖,他会经常反省,闻过则喜,他能把权力全用在合适的地方。这样的领袖,也能创造一个有公信力的政府。不能说没可能,只是可能性太低。而且政府是个繁杂的机构,只有一个圣人,其他是常人,那政府作为整体,也很可能变成不受欢迎。如果有人指望所有的公务员都是圣人,那么方便的办法就是附近找个硬点的东西,用自己的脑袋撞几下,把自己弄傻,这样你才会相信。

  有人受够了气,政府若掉进“塔西陀陷阱”,从本能上,他是幸灾乐祸的。这就像仇人掉进井里,在里面想尽办法出不来,这时候,除了去喝两杯,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可政府比仇人厉害的是,它在“塔西陀陷阱”里,仍然能伤害井外的人。它剥夺你的理智和客观,你要把它做的好事和说的好话都变成坏事坏话,这需要欺骗自己的思维。这也是阴谋论盛行的基础,人的思维不容易直接把白说成黑,如果能证明“白”是“黑”的阴谋,它其实就是为了黑,这样就能骗过大脑了,还让人有“我怎么这么聪明”的感觉。

  “塔西陀陷阱”里是滑稽可笑的政府,围观的是不信任的民众。这种情形持续下去,国家就会崩溃,崩溃的后果将由系统里的每一个人承受。在描述“塔西陀陷阱”时,除了看到悲剧的政府,还要看到更悲剧的民众。

  所以文明政治的设置,许多就是为了防止双输多输的“塔西陀陷阱”:民众可以高声批评,一则出了怨气,二则让执政者早作调整,在这互动中,信任还在;民众可以定期选举,不合格的官员和代表离任(或者说,更优秀的官员和代表上任),这相当于旧账勾销,从头开始,不会因为某一任官员无作为而动摇整个社会的信任基础。

  而对于已经有“塔西陀陷阱”的政府来说,该怎么办呢?当然不要破罐破摔,索性做坏事,更好的解决方法还是重新认真做好事。就算开始民众不信,这些好事见成效后,信任就一点一点回来了,只要好事做得足够多,就从陷阱里爬出来了。千万不要在井底时,为了取悦民众,许下自己实现不了的诺言,就像许多官员在重大事故现场拍胸脯保证一样,这只会让自己陷得更深。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