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闲来无事,和老婆算账玩,在有房的前提下,要多少钱才能取得自由?
结果比之前想象的要少,300万,按现在的银行利息,每年至少有15万以上的利息收入,这足够让两个人过上舒服的日子了。
如果你是更有追求的人,那有这每年15万垫底,你就可以追随自己的梦想、兴趣和直觉,和雇主的谈判时不必委屈自己了。
客观一点说,300万对许多人来说,是个大数字,毕竟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均月收入也只有288美元。但在大都市出没的人,300万似乎又是人人可及的小数字,就算没有爹可拼,也没有可以撞人的宝马,可把家里的房子拿出来,哪套不值个几百万呢?(感谢高房价让大家有了纸面财富)
不过,为什么这两类人都觉得很苦呢?近来温州各类老板资金链断裂,落跑自杀的新闻也不少,他们,原来都号称有数千万、上亿的家产,除以300万,可以过上几十辈子太平日子了,为什么他们甚至更苦呢?苦得还不如月薪288美元的人——至少他们不必背信弃义地潜逃。
我想,那是因为财富太依赖于杠杆了。你买了100万的黄金,不幸碰上金价跌停,你还有90万,有耐心的话,总会等到它重新值100万(甚至更多);你用100万买了1000万的黄金,即用了杠杆,一个跌停,你的钱就全没了。
欧洲人的日子也不好过了,全球经济据说要二次探底,按索罗斯的说法,比2008年还要惨烈。对这位拥有220亿美元的美国第十富人来说,惨烈掉九成,只剩下20亿美元,生活仍不会受影响吧?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人,如果你用了太多借来的钱,那么就经不起风险。美国的次贷危机是如此,欧债危机也是如此。更惨的是,在风险袭来时,你会遭受双重的不幸,像现在的希腊人一样,政府为了弥补赤字,得加税,而要多交税的个人,因工作机会变少或薪金下降,收入剧减,就会有越是短的蜡烛越是两头烧的感觉。
你我都不在危机之中(但愿如此),那些泥足深陷的人曾经也认为自己从来不会有危机,华尔街曾经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旗下有若干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公司号称人均智商全球第一,设定了精密的数学公式,动用无比长的资金杠杆,一时间风光无限,比印钞机的效率还高。可仅仅因为没测准俄罗斯卢布贬值,5个月内就亏损40多亿美元,最后凄凉收场。
在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兴衰期间,在2008年次贷危机期间,在山雨欲来的二次探低前夕,我都是一些水果摊、菜摊和卤料店的忠实客户,因为他们诚信经营,也看着他们用看起来小小的生意供养一家人快乐生活,从没破产过。他们可能没有特别多的钱,可抗得住风险,因为他们没有动用杠杆。
我知道很多人的内心并不愿意去买水果,可以理解,也许对自己期许比较高,不过安全生活的秘密却是共通的:永远不要为了虚荣和快速致富去动用太多的杠杆,那样你的人生会一夜之间毁掉,毕竟明天有许多测不准的事情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