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熬成的粥

  富贵粥精致讲究

  看高鹗续写的《红楼梦》,有一个细节让我忍不住笑出来。第87回“感秋声抚琴悲往事……”中,紫鹃让厨房给林姑娘做了碗“火肉白菜汤”,汤里加了“一点儿虾米儿,配了点青笋、紫菜”,还“熬了一点红米粥”;雪雁服侍黛玉喝粥的时候,给她用麻油、醋拌了些“咱们南来的五香大头菜”。黛玉呢,吃了半碗粥,又喝了两口汤。—没见过这么吃饭的,谁会用“汤”下“粥”吃?

  难道这位高兰墅先生吃了粥再喝汤?他写的“火肉白菜汤”不管从原料搭配还是烹饪方法都不伦不类;依着贾府的讲究,应该上最好的云南大头菜,而不是便宜的五香大头菜;何况黛玉又不是山西人,哪会在大头菜里调醋呢?加点白糖才是合适、美味的吃法。

  忘了哪位作家说过,写小说、编剧本,情节上尽可能天马行空想象,惟有细节必须真实。我不喜欢高鹗的续本,就是因为这种滑稽、拙劣又不合常理的细节太多了。也怪不得高鹗,他出身贫寒之门,一生追求功名而不得,没有钟鸣鼎食的生活体验,哪里想得到富贵人家吃粥都那么讲究呢。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过的粥太多了,干饭倒是少见。薛姨妈请宝玉吃碧粳粥,王熙凤吃奶子糖粳米粥(也就是鲜奶熬好粥再放白糖或红糖),贾母吃红米粥,病了喝米汤(熬粥时锅面上的那层米油),吃斋日喝红枣粳米粥,腊八节还有腊八粥。

  贾府吃粥,绝非穷人揭不开锅的窘状,而是宝玉说的“饭饱弄粥”,纯属精致美食的点缀。元宵节晚上,看了戏,放了烟火,史太君掰了小姐公子后花园私订终身的谎,听了凤辣子的“聋子放炮仗”段子,老祖宗说夜深了,有些饿了。王熙凤立刻说,有预备好的鸭子肉粥。鸭子肉属凉性,特别适合做夜宵,女人、老人吃了最好。

  我一向把《红楼梦》当菜谱看,也照单来做:鸭子剁成块,用盐和料酒腌2小时以去除腥膻之味,在开水锅里焯一下,洗净浮沫;再把鸭块放入慢炖锅炖熟烂,捞出鸭块,剔掉骨头,过滤汤汁,将无骨鸭肉和鸭子汤一起熬粥,出锅时放点盐,很是鲜美;而且清淡,并且丝毫没有想象中的油腻。后来正好看到专门研究红楼美食的专家秦一民的建议,他说鸭子肉纤维粗,煮熟后鲜味已尽,不如只用鸭汤熬粥,更讲究。

  鸭子肉粥和苏格兰的清汤有异曲同工之妙。苏格兰清汤的真实身份是羊肉杂粮粥,各种干豆子、谷物、洋葱、大葱加上羊肉清炖,加盐和胡椒调味,是苏格兰的名吃。苏格兰常年阴冷,即便盛夏时节只要下雨立刻陡生寒意。一次去海边小村邓巴看鸟,得意忘形一跤从礁石上滑进海里。在公用卫生间的干手机上把裤子烘得半干,仍感到凉气往骨头缝里钻,坐到村里主街尽头的小餐馆里,一碗苏格兰清汤下肚,才体会到苏格兰人为什么叫它“冬之汤”,说它带来很多安慰。

  平常粥温暖肠胃

  平常日子里,吃的最多的还是清粥。四川、重庆人的当家粥饭是冬寒菜稀饭。冬寒菜也叫冬苋菜,就是古书古诗中说的“葵”,可以入药,它在水中似乎能分泌出浓稠的菜汁,把大米粘粘胡胡地团在一起。起锅时放一勺猪油,是为了让菜更容易烂,这样熬出的粥口感顺滑。

  重庆一带吃粉蒸肉必定搭配冬寒菜稀饭。重庆人做粉蒸排骨、牛肉时,因为两种食材比较“柴”,缺少油脂,所以要放一定比例的五花肉,蒸出来才香。而冬寒菜稀饭清爽,带着青叶子菜的淡淡清苦,中和了肉食的油腻。大学毕业后的一个中秋节,病了,躺在租来的房子里,撕心裂肺地想喝一碗冬寒菜粥。那种感觉,失恋也不过如此。

  豆浆稀饭里的往事

  一有机会我最爱向人推荐豆浆稀饭—用鲜豆浆直接熬大米粥,食用的时候加糖加盐都好。上学时,我妈妈隔三差五就熬豆浆稀饭。为了吃到最新鲜的豆浆和豆花,父母居然让舅舅从重庆老家寄来一台小石磨!豆子头天泡好,第二天午觉睡醒后娘俩开始磨豆浆。我转磨子,老妈往磨眼里添豆子——那可是技术活。豆浆磨好,过滤,开始熬粥。豆浆爱糊锅,开锅后必须隔一段时间用勺子搅搅,以免粘锅。这个没有技术含量的活也归我。

  不过,煮粥,修身养性,急不得。于是搬把小板凳坐在蜂窝煤炉旁,捧着本书看,间或瞄一下翻滚的稀饭。也不知道是我陪着粥熬熟,还是粥陪着我成熟。傍晚时粥熬得了,连锅坐到凉水里冰1小时,晚饭时就有了凉稀饭。

  其实,小时候很不喜欢稀饭。稀饭的菜相对素淡,小孩子都喜欢浓油赤酱的菜肴,越刺激越好,一碗干饭就水煮肉片辣得吸溜吸溜才过瘾。但那时的我在餐桌上是没有发言权的,只能赌着气对付一碗赶快下桌,三几步跑到小女友家再蹭点。

  粥的好,是一定要成年后才体悟得到的。去山西出差,那里的水土硬,吃了一周面条,胃伤得什么食物都消化不了,只渴望喝粥。开车回京的路上,一过保定,就电话遥控家里,小米红枣淘干净,放进电饭锅;多添点水多熬会儿;开锅后锅盖留个缝别让粥潽出来……一车人跟我回家喝小米粥,小菜是出发前新下进泡菜坛子里的豇豆、莴笋、圆白菜。

  贾府吃粥,就粥的小菜是炸过的咸浸浸的野鸡仔。普通人家还不就是咸菜。不过杂家邓云乡老先生(1924~1999)能把它们吃出品质来。他管这些咸菜叫“裹粥小菜”,说,大头菜、萝卜干、酱瓜等咸菜里最好也淋点香油,再洒些绵白糖腌腌。常吃的腐乳也是这样,一块腐乳(臭豆腐也可以)加半调羹白糖,上面再倒上香油。邓云乡先生是有艺术和生活情趣的人,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小菜在他那里也成了“逸品”。

  和式鸡茸粥

  材料:米,鸡胸肉,盐
  调味料:香葱的葱白,榨菜,姜,炒熟的松仁末
  做法:
  1、米洗好,泡胀。
  2、鸡胸肉剁碎,在热水中煮至变色,这时即为煮熟。
  3、在砂锅中放入米和8倍的水,加盖用中火熬煮。
  4、煮滚后,改为文火,放鸡胸肉碎,煮40~60分钟;熄火前加盐。
  5、在煮粥过程中准备佐料。把葱白、榨菜、姜切成碎末,拌上松仁末。
  6、煮好的粥可以按个人喜好加入佐料。

  心得:煮这道粥时,鸡肉应该早点放,让它在粥里慢慢熬煮。鸡肉中有丰富的胶质,可以让粥变得浓稠。

  煮粥诀窍

  1、熬粥用什么锅?

  熬粥的器具首选砂锅,一种小口、大肚、深底的砂锅。砂锅传热均匀,保温性好,能最大程度保留食材的原有风味。其次是慢炖锅。对于工作繁忙的上班族而言,慢炖锅熬粥最大的好处是不必守在锅边。

  上班前把米放进锅里,调到低火档,下班就有好粥喝了,但这样做少了很多乐趣。美食之乐,在于一粒米一棵菜地料理,从中体会琐碎生活的美妙。坚决反对高压锅。高压锅如同种植农作物时喷打的催长剂,极大地破坏了食材的本质。它看似节省时间,实质上把人生的弦拧得更紧。难道追求快,是我们活着的终极目的?

  2、肉粥菜粥的熬制

  熬粥前,提前把米泡好,至少泡30分钟,让大米充分吸收水分。米和凉水同时放入砂锅,比例为1:8。大火煮开水、米,转小火,经常搅拌,熬到米开了花、汤水粘稠的时候,再放蔬菜和肉类。之后再煮5分钟即可。

  蔬菜常常选用小油菜、莴笋叶、冬寒菜、香菇。菜要切碎,如果用橄榄油或猪油煸炒一下再下到粥里,味道更美。

  肉类的选择范围也很多,几乎所有肉类都可以熬粥。初次做肉粥担心有腥膻味,可以选择比较清淡的鸡肉。肉要先用盐和料酒腌1小时以上,单独煮熟再放入粥里;鱼、虾可以直接入滚粥。

  3、好粥也需点缀

  粥盛入碗中,粥面上洒些薄脆碎屑,或者熟花生碎米,鲜度立刻提高2成。传统点心店里有炸排叉(有的地方叫麻叶),把它捏碎,可以做薄脆的替代品。排叉上有芝麻,更香。日餐中吃米饭习惯洒“香松”,香松里有芝麻、紫菜、鱼干碎、松仁碎等等,洒在粥上也很好。香松在超市有售。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