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希望重新平衡生活和职业吗?求助于教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向往。使我们开始慢慢改变的6个建议。
教练是谁?
教练(Coaching),最初是一种帮助失业的管理人员重新找到工作的技术。如今,它则逐渐演变成帮助人们改变自我的工具。有一些教练援引了精神分析学、神经语言规划法(PNL)或格式塔心理治疗法。其实,所有这些技术都源自苏格拉底著名的“精神助产术”,即通过比喻、启发等手段,用发问与回答的形式,使问题的讨论从具体事例出发,逐步深人,层层驳倒错误意见,最后走向某种确定的知识。它能使人更好地了解自我。
职业让我们疲于奔命,我们无法再忍受每天没完没了的工作,甚至周末还得干活儿。这种无法享受自己生活的感觉让我们痛苦不堪。也许应该改变一下工作的节奏,重新审视自己的责任,或者为什么不干脆换一个职业?拿不准主意?那么不妨听听教练的建议。
“摆正自己的位置”优先
每个人都知道,当我们能够从容工作的时候,效率会更高。较强的适应能力意味着自信、自立和自我绽放,它应该和专业技能同样重要。
27岁的杜薇最近刚当上部门经理。因为怕得罪部门里年纪较大的同事,杜薇不想“太出风头”,可提拔她的老板却对她表示失望,认为她没有体现管理力度。
“经过教练的建议后,我发现,当我非常自信地表达想法,并且要求大家执行时,获得的质疑反而比之前少了。我知道,现在的我不但是业务上的‘领头羊’,也是大家士气上的‘领头羊’了。后来老板把我叫到办公室,告诉我,继续像现在这样好好干,我会有更大的发展。”
教练建议:认清自己的新角色,勇敢去执行这个新角色赋予自己的任务。
更加宽容地看待自己
有很多人习惯于强调自己的缺点,把自己的前景描述成一团黑。Anna每周二、四晚上去上英语课,周末还要去上研修班。尽管如此,她还是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很多。而28岁的林丽在去新单位面试时,居然唠唠叨叨地说了许多自己的缺点,还说出“也许自己不太适合这个职位吧”这样的话。虽然人事经理最后还是录用了林丽,但是在评价表格上写了这样一句评语:“自我认识不太清晰。”
教练苏泽尔·贾博里经过多年的观察,总结说:“一些人似乎肩负着全世界的罪恶感,但其实他们都拥有了不起的潜力。”
教练建议:有这样问题的人可以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才能或是优点,无论大小。这能够帮助我们对自己的价值形成正确的认识,避免不必要的自我否定。
辨别改变的阻碍
人们总是下决心改变自己的生活,但始终没有落实。到底是什么阻碍人们作出改变呢?李蕾在一家门户网站当编辑,两年来工资没涨多少,但每次部门来了新人都让她带,紧急的项目来了领导也是第一个想到她。在熬了3个通宵之后,李蕾爆发了,在MSN上和好友说:“我得和领导谈谈!”可一个多月以后,李蕾告诉好友:“我还在纠结要不要说……”
精神病专家和教练埃里克·阿尔贝尔建议说:“应该探查自己的恐惧,并在矛盾中找到平衡。”这种恐惧可能源于失去报酬优厚的工作,或者错过另一个办公室那个快要擦出火花的同事。而李蕾的恐惧,显然来自害怕失去领导对她的“信任”。这些想象中的障碍,让人无法行动,并且成为人们逃避的借口。后来,李蕾终于去找领导谈了:“我反反复复地想了好多遍,我根本不会失去什么‘信任’,因为那根本不是‘信任’,他只是在利用我的软弱而已。”
教练建议:应该探查自己的恐惧,并在矛盾中找到平衡。
确定想要达到的目标
把事情想清楚,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以及预见两年、三年或五年后的生活。但是,最好不要把目标设定得太高,改变应该缓慢地进行,才更有可能实现。举个简单的例子,网友fond在2010年有一个计划,就是做到早起。这对于热爱文艺的人来说并不容易,她决定每过一段时间提早半个小时。“这就像爬梯子,在一只手还没有抓住上一级踏棍之前,千万不要松开另一只手。” 苏泽尔·贾博里解释。
教练建议:把终极目标细分成几个微型目标,然后设计适当的进程表,确定每个阶段必须完成的事情。这种战略可以巩固我们的选择。
学会放弃
立双决定从某著名银行辞职,去西班牙学习。她在日志里写:“我知道自己做的或许不是正确的,但是我在做我想要做的事,在做我不后悔的事。所以我也不在乎失去的,也不盲目地向未来乞求什么。”
教练建议:在迈出改变这一步之前,必须对获得更大的自由需要付出的代价作个评估,对脑海中的计划将要造成的后果有着清醒的认识。与老板、同事、甚至家人、朋友的关系将会发生哪些改变?任何改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与过去的割裂。
要有高度
如果你了解自己的价值,也知道自己想要何去何从,而且还会分辨哪些是破坏生活的心理问题,那么,你就可以“退一步看问题”,问题也似乎一下子变得简单起来。
教练建议:站在较高的位置上审视全局,而不是陷落在眼前的困局中。当你冷静下来去判断哪些阻碍了你的选择,哪些实际上对自己有好处时,选择,就变得没有那么难了。
如何平衡女性在职场和生活中的角色?
追求职业成功和履行母亲责任,始终是困扰职业女性的重要问题。很多工作中的母亲在面对孩子时,都有一种负罪感。它的根源是什么?如何面对这样的自己?为此,我们采访了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师广梅芳。
■ 《心理月刊》:职业成功和履行母亲责任之间的矛盾究竟是什么造成的?
广梅芳:二者之间的矛盾在于人们多半有个错觉,就是要“同时”把这两个角色做到“完美”。其实所谓的“完美”,并不能让自己真正幸福,因为那些只是被外在赋予的超高标准。
职业成功的定义是升职加薪,还是非得爬到这个行业的顶端?母亲的责任是培养孩子健康快乐,还是必须成为无与伦比的天才?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因人而异,没有标准答案。但是人们容易因为周遭的期待和影响而去追求根本不需要的完美。再加上想要“同时”达成这些目标,只好在有限的时间精力中矛盾挣扎了。
■ 我们应当如何平衡这之间的矛盾?
首先,可以先检视自己的现状和环境,决定现阶段的几个重要人生目标,排出优先级和比重。这么做可以帮助自己从宏观的角度决定每天的行程,而不用总是被工作和家庭追着跑。 决定顺序的时候,可以从是否带给自己和家人“快乐”,“满足感”,“人生意义”这几个角度作评估。
其次,每天要有家族交流时间,拥有重质不重量的沟通时间,即便短短的10分钟,也可以温暖家人彼此的心,达到沟通的目的。爱人和子女对自己的理解和支持是最实质的帮助。
同时,建立一个有利于自己的环境,善用身边可以运用的资源,建立一个支持网络。比如说自己的父母亲戚和小区邻居同事等。这个网络可以在需要帮助的时候,迅速发挥功能。
第三,拥有工作和家庭之外的社交圈。这可以提供一个喘息的空间,暂时抛开工作头衔和妈妈角色, 找一群乐观积极的朋友畅谈自己有兴趣的事物,可以调剂身心,使明天更有活力。
■ 工作中的母亲们如何面对自己无休止的负罪感?
当母亲因为养育子女和工作的矛盾产生负罪感,甚至引发心理上的不适应时,接受心理治疗可以藉由整理现状,理清思绪,进而消除不需要的罪恶感。母亲这个角色不需要与罪恶感为伍,因为罪恶感不会为自己或者家人带来任何好处,只会带来没有意义的负面情绪。
■ 放弃工作,做全职太太好吗?
心理学研究指出,身兼工作与家庭的妇女要比只在家庭中的妇女更为健康而快乐。这是因为身兼数职可以在不同的角色中获得不同的成就感,也可以借着不同的环境互补心情。当在某个身份中感到沮丧时,可以因为另外一个身份的成就感而得到支持打气。所以不要因为同时拥有几种身份而产生罪恶感,也没有必要在工作与生活之中选择其一。这些身份是可以共存的,有快乐的妈妈才会有快乐的家庭。找出属于自己的平衡点,不要为自己设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