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尔·卡泽纳夫(Michel Cazenave):
男,作家,广播节目制作人,戏剧导演。1975~2001年间,任荣格研究小组教学委员会成员。从1984年开始,主持翻译著名精神分析学家荣格的著作。与人合著出版《激情之爱的历史》,也是《疯狂爱情小字典》的作者。
卡特林娜·本莎伊德(Catherine Bensaid):
女,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家,作家。她所有的著作其主题都是关于爱:《爱的故事》,《我爱你,生活》,《爱自己,生活也会爱你》。与神学家让-伊夫·勒鲁普合著的《我爱你,是谁在爱?》已出袖珍版。他们二人主持《从痛苦的爱到给予的爱》研修班。
爱情还是激情?
米歇尔·卡泽纳夫(下称M.C):圣地亚哥大学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一见钟情的人的脑中,血清素含量和强迫症患者一样多。也就是说,一个坠入情网的人就像……
卡特琳娜·本莎伊德(下称C.B):强迫症患者!(大笑)是的,我们都说坠入爱河,好像坠落的感觉。不过,我倒是认为相爱的感觉好像是长翅膀飞了起来。但这还不是激情,因为其中包含着轻飘飘的感觉,似乎美好的恋人让生活变得美丽了。事实上,我们恋爱的时候,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更了解自己,更了解对方,从而释放出更好的自己;另一种则是倒退,重复以往的痛苦,无意中选择的那个伴侣可以让我们重新体验这些痛苦。激情之爱的危险在于:我们选择的是一个重复痛苦而不是追求幸福的伴侣。
M.C:因此,我同传统精神分析的分歧也在于此。对弗洛伊德来说:爱情是一种非正常状态,只有通过移情才能找出解决方法。而我谈到爱情或激情时,用的都是正面的意义。尽管爱情中包含有与母亲关系的成分,但准确地说,爱情呼应了我们自身的某些方面,而又比我们自身更强大。我甚至想说,我爱的女人就像一扇神秘的大门,她让我进入超越自我的境界,并且我接受自己被超越。激情,我认为是一种感受性状态:我们对另一个人完全敞开,并接纳那个人。同时知道自己永远不可能完全拥有这个人。
C.B:因此,激情常常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其中含有这样一个阶段:即对方的欲望让我们忘记了自己的欲望。这是指病理学上的激情。您所说的带来超越的爱情,相反地要求我们找到自我,做回自己。
全情投入就是自我更新
M.C:我想说,我们在对方身上迷失、死去,以便更好地重生。
C.B:是和同一个人吗?
M.C:是!我和妻子40年来就是这样(卡泽纳夫的妻子1998年去世)。当然,这种迷醉的状态会转变。否则,每个人就会僵化在一种形态中。很多自认为恋爱过的人,其实并没有真正地爱过。一遇到困难,他们就崩溃了。两个人在一起需要一个辩证的、互动的空间。正如《感恩歌》中唱的:“从开始走向新的开始,向着没有结束的开始。”我认为爱情就是这样,永远没有终点!它没有稳定的状态。我们总是走得更远。
C.B:我甚至认为,一段爱情故事在将要结束的时候才真正开始。这要靠双方对话的能力,倾听对方和自己的能力。话语是至关重要的。
M.C:不过,还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保持沉默!
C.B:但词语还是有用的。说出自己的感觉并让对方听懂很重要。
M.C:我认为爱情本身具有自我维护的功能,因为它总是在不断创新中前进。18岁的时候(这是一个男人心理成长的分水岭),我曾认为我会占有我爱的女人,她也将属于我。然而,我最先学到的东西却是,对方总会有一个秘密的内核,总有一些东西是我抓不住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有这么一个绝对不可碰触的神秘地带,我们才会相爱下去。16岁时我认识了我妻子,我56岁时比16岁时更爱她。因为我俩都意识到:在我和她之间,不仅有她、有我,而且还有我们的夫妻关系,类似基督教神学中“圣灵”的东西。尽管我不是基督徒,但上帝却一直都在。在爱情这个神秘现象面前,我们没有任何可能去占有对方。
C.B:双方为这种关系感到荣耀,一切服从于这美好的关系。您说的很对:我们或者在这个联系里,或者不在。不管怎么说,这种联系不是“人为”的。我们去维护它,像对待花园一样培育它,为它增添光彩,精心照料它。关键是这个联系,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从需要到欲望
M.C:反之,有些行为还会严重破坏这种关系。
C.B:是的。某些说法,比如:“我过生日,你最好这么做”,“我很希望……”等等,这些都是孩子气的话!在我看来,这能破坏爱情,因为这么做是要让关系进入一个预定的框子。如果真实的关系不能准确地达到这样或那样的地步,它就被认为是乏味的。我以为,在爱情的最低层次,对方只不过是被用来满足自己被爱抚、被认可的需要,对方是不存在的。因此,我曾经在一本书中强调了这样的观点:把要求变为给予,把需要变成欲望。如果男女互相不说“我需要你”,而说“我对你有欲望”,这是很美的。欲望可以不断被更新、被创造,永恒的创造。
M.C:对,此外还要学着接受。这是一件难学的事情。
C.B:的确,接受对方按他/她自己的方式给予,允许对方那样去做。找我咨询的很多人都不会这么做,我不断地对他们重复这一点。
M.C:这样的话,我们就会永远都有惊喜,因为对方总是以一种出乎我们意料的方式向我们奉献,除非对方固守一个重复的套路。所以,相爱是需要一些勇气的。18岁时,我只好放弃自己的内心姿态,认识到我并不是自己以为的那个样子,要接受另外一个人。我们以为自己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有趣的人,然后发现,至少还有一个人和我一样有趣!
C.B:是有这么个有趣的人,但他/她的思维方式却不同。这是最难的地方。我们以为,所有人都和自己的想法、做法一样。认识到彼此真正的差异,是个漫长的过程。这个差异不是谁早起、谁赖床那么简单,而是思维方式的差异。
M.C:我的经历告诉我:虽然两个人对生活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大家可以一起生活,找到观点一致的地方,同时尊重这个事实,即对方在某些重要问题上有不同立场。对方的秘密,我们不要试图去探究。这就是尊重。我们总是认为对方有义务配合,并且在所有问题上都会和我们观点一致。如果循着这么一条线走下去,我们直接就会摧毁花园,最终导致爱情土崩瓦解。
C.B:比如,两人去看电影,自己非常喜欢这部片子,对方却不喜欢。我们不开心,好像受到伤害……仔细想想,这有点荒谬。为什么另一个人想的要和我们一样才更有趣呢?
M.C:因为承认对方不是自己的复制品,这很困难!可正是因为两人不同,我们才构成了一对,正是因为我们组成了稳固的一对,我们两人才能相处。在夫妻关系中,我们要不停地在统一和差异中转换思考。
C.B:是的,超越某些极限是需要勇气的——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对方的!即便是时间安排这种简单的事也一样:“今天晚上我特别想出去玩,而他却很忙、很累。”——我们的愿望不会总是一致的!这也是一种爱的勇气,就是不断超越我们对爱情的预先设想。这样,就能达到一个比预先想象好很多的境界。
首先要破除所有的恐惧和负面的想象:“如果我去爱,我就会痛苦,被抛弃,失去自由,等等。”以及“如果我恋爱的话,就应该如此这般地……”勇气就是超越这些。
M.C:我承认,在这个领域里,女人比男人更有天赋。她们似乎更能自然地接受对方。如果是男人,他就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放弃支配地位,明白有些东西不受我们控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幸福。在爱情中,男人很有必要培养自己女性化的一面。
C.B:是的,一个女人可以教给男人很多。不过,要想让他作出改变,与其把手叉在腰上,一味地指责,还不如友好地对他说同样的话,并理解他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M.C:每个人身上都带着自己的小世界,两人生活就是要接受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