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能对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陈述,然而大量的例子显示,在某些情境下,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也无法陈述出控制他们行为的规则是什么,但却学会了那些规则,这种类型的学习便是内隐学习,内隐学习是当代心理学家新近提出来的一种学习类型,是当今学习和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热点课题,对内隐学习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对无意识认知心理过程与机制的了解,同时,对教育教学等诸多实践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追溯和总结了内隐学习研究的历史、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内隐学习特征进行了概括和分析,试图以此引发国内学者对内隐学习和内隐认知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内隐学习 外显学习 无意识认知
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一词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A.Reber于1965年提出,用他早期著作中的话说,内隐学习就是无意识获得刺激环境复杂知识的过程。Reber指出,人能够按照两种本质不同的模式来学习复杂的任务,一种是人们所熟悉的外显学习(explicit leam-ing),另一种便是内隐学习。诸如问题解决、决策制定等凡需要付出努力、采取一定策略来完成的学习活动都属于外显学习;而在内隐学习中,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或者陈述出控制他们行为的规则是什么,但却学会了这种规则。
60年代后期,包括整个70年代,人们并没对Reber的这个概念和有关的研究表现出多少兴趣,没有太多的人引用他的成果,也很少人去验证或模拟他的研究。然而,在80年代中期之后,奇迹出现了,内隐学习成了心理学界、尤其是学习和认知心理领域最热门和最受关注的课题,成了“将对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的最重要课题之一(杨治良,1994;刘耀中,1998)。
那么,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跟传统的外显学习相比较,内隐学习又有什么特殊的性质或特点呢?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考察和探讨,进一步引发和深化该领域的研究。
一、从无意识认知到内隐学习
应该说,内隐学习最近之所以能吸引如此多研究者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因为它与“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