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热里的心盲区

  一幅我从未见过的静谧画面:他盘着腿,低头看书,递了一杯热茶给我。

  “那是什么玩意儿?”

  “一本教人怎么用两千年积累下来的知识去泡茶的书,对你在啜第一口茶、第二口茶和第三口茶的时候的感觉,有些描述着实狂野而醉人。”

  “难道除了喝茶,中国人就没有别的法子让自己high起来吗?”

  “你先喝一口再说吧。这是上好的绿茶。”

  味道很好,我立时感到心平气和,一股暖意传遍全身。

  这是“垮掉的一代”作家杰克·凯鲁亚克在《达摩流浪者》中写的情景,向中国的养生做了一番致敬。

  现代人都想寻求内心的平静,找到开启自身生命奥秘的一把钥匙。养生成了一种新的风潮。养生热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一句话,求医不如求己。现在大家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潜修中医4年的梁冬脱口而出。最热门的养生专家之一“中里巴人”也强调人体自愈的功能,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从养生技巧到养心秘诀,从治病之方到处世之道,都是为了让你理解“求医不如求己”的真谛。

  如果说娱乐节目“超级女声”产生了“民主化”的价值,这两年的养生热及其世俗化,则使人们意识到健康的“民主化”——即每个人都希望自我做主。无论是去公园定期习练养生太极拳,或者夜间选择静修,或者到国学班去体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其中。

  这让人想到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开篇所言:“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时隔今日读来,却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终日为工作忙碌,你是否感到健康、幸福?

  我的健康我做主

  晓鱼在经历了两次怀孕流产后,自信心、幸福感全无了。换工作,读研究生,找伴侣,多难的事情自己都一一搞定了,竟然最终无法正常怀孕。几家大医院跑下来,都不乐观,年龄偏大,想再怀孕几率低,只能用人工受孕的法子。

  她不甘心,又很沮丧。年初,偶然在电视中看到曲黎敏讲《黄帝内经》,说人体是一个最无为和最自足的系统,如果偏离这样的本性,人就要生病。她逐渐有些开窍,反复研读了4遍,又找来时下流行的《求医不如求己》、《不生病的智慧》,3本书合在一起看,各取所需,制定出自己调理身体,改变生活节奏的方案。例如,晚上喝五豆粥,坚持泡脚,饭后散步,10点半之前睡觉。

  晓鱼代表了时下人们养生的典型状态——感觉身体有恙,马上寻求解决之道,每个人对身心健康分外关注,并希望能自我管理健康。

  2007年9月,清华大学国学班安排了一项“长安悟佛禅”活动,70余名学员来到西安大慈恩寺,在大雁塔下同高僧一起参悟佛禅,听《黄帝内经》、《道家养生》、《食疗与养生》、《中医之道》,游名山大川,循圣贤足迹,赏古诗名画,听昆曲古筝,身心放下,感悟生命。“弄懂老子,那是可得大智慧的!”南怀瑾的弟子、海南航空董事长陈峰说。他穿着道服工作,读书、打坐、记录心得是每晚的必修课:“晚上出世,白天入世”。

  搜狐的CEO张朝阳一度也很焦虑,逐渐开始对中医、佛教、克里希那穆提感兴趣。“我们在焦虑的河中渐渐老去。本来80岁应该像40岁的样子,我们却个个都像80岁;而不知道地球上最精密的生命体,人体可能的存活长度是150~200年!”

  这股热潮背后,大量养生偶像及其畅销书的涌现功不可没。据统计,目前关于养生保健类图书已超过1万种,很多都达到100万册销量,一些知名作者的热门程度丝毫不亚于《百家讲坛》的易中天、于丹。健康类图书的出版异常火暴,恰恰暗合了人们的深度心理需求。

  淹没在养生热潮中

  与几年前的“中医存废之争”、中医受到质疑不同,如今中医热有一个更关键的原因——人们对医院和医疗体制的失望和不信任。医疗体制改革不完善,不能使更多的人享受福利。在SARS中,西医束手无策,中医却有效地发挥了作用。

  赵传在歌中唱道:“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哪个更重要?”养生书籍、中医课程、健康节目成了人们集体对抗抑郁症、工作压力、精神焦虑的“安慰剂”,对生命哲学的认识甚至产生了鲁迅所说的“自信力”和“他信力”。

  养生热也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复兴。中药是当年“马可·波罗遗忘的东西”——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视觉艺术特效总设计师蔡国强,曾经有一个作品,把一艘载着一麻袋中药的泉州老船运至威尼斯双年展,向观众提供中药饮料。传统文化的中药、风水、典故,也成就了他的爆炸艺术。而这种东方文化的某种复兴,与世界流行的身心灵探索潮流也是一致的。

  除了这些外在背景,武汉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熊卫认为,中医养生热流行的真正原因还在于“我们有大量事情不能掌控,激发了内心的不安全感——对生命本身的不安全感,人们就会想要去牢牢抓住健康”。在这种充满无助、焦虑的心境之下寻求解脱的稻草,人们往往就会去相信一些看似有理实则无理的东西。林光常在《无毒一身轻》中说香蕉要连皮吃,红薯是抗癌卫士中的老大,一度导致红薯的脱销。林还说牛奶是给牛喝的,不是给人喝的。这些胡话也会有人信——直到有人将林告上法庭。

  当民众希望自我做主的心态越是迫切,就越容易被一些真假莫辨、似是而非的东西带入歧途。因为人们总是愿意得到一些立竿见影的偏门偏方。

  熊卫对这股热潮并不乐观。就像文革后,流行喝红茶菌养生,还有练习香功,风靡一时,却都是一段时期的流行产物。“其实中央电视台一直有个节目叫《仲景养生法》,讲的都是非常地道的中医,但是没人推广营销,所知甚少。我曾经参与过为一个养生培训班设计课程方案,来上课的人,挣钱的数量都是按斤来计算的。我不禁怀疑他们是否真正有自我做主健康的意愿,还是经济、事业发展后,自恋的欲望在膨胀,满足有品位的自恋心理?”

  为什么偏门偏方有市场,因为在当今社会能真正做到养生的人,少之又少。熊卫说:“真正谈中医养生,首先是哲学,影响到你的生活态度,要学会恬淡、无为和放弃,只要自己所需的部分;进而带来从容的生活和养生方式,闻鸡起舞,日落而息。真想要生命好起来,要从哲学思想、生活态度、调整日常生活方式和节奏等全方位去做,而且要持久地做,才能达到身体适应生命的需要。”

  能做到吗?“没有一个发自身体急切的需要,不会真正去做。因为不能放弃外界对我们的诱惑,名利、荣誉、金钱、地位,都很光鲜,以至于速效招式这么有市场,因为满足了我们当下急功近利的需求。当下抓健康,实际上是满足了其他事情激发的不安全感行为。为什么养生保健品在全世界这么畅销,因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让我们没有安全感。我们能够安定生活,是因为对生命存有幻想,认定生活可以是安全的、有价值的、公平的。当外界的失控感,打破这种幻想,就让我们想要牢牢抓住一样东西,生命总可以控制吧,那就吃好,睡好,多吃保健品。”

  养生,无处不在

  由此可见,养生是需要“内力”的,而“内力”是每个人固有的,但需要我们去培养、激发、修炼。中医不能立竿见影,国学也不能直接产生效益,但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

  林新一直身体比较弱,总掉头发,睡眠不好,整个人都显得没精神。“我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很焦虑,总想着是否该吃些补品,或者喝些汤药,又为选择什么品牌而发愁。”这两年,她看了《思考中医》及一些热门养生书籍,对因天之序感触很大。“万物都经过生发、生长、收敛、收藏的阶段,中医说的养生,就是每天要按照人体的本性去做,什么时间做什么时间的事。隐藏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养生,无处不在。”

  林新逐渐发现,不在于自己临时吃了什么恶补来自我欺骗和安慰,也不在于最近坚持运动了就感觉精神好,一年有四季,一天也有四季,尽量让自己保持23时之前睡觉,心态平和,不钻牛角尖,不贪吃,春天做伸展运动,冬天就尽量休眠。“我越来越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缺什么,又该放弃什么,这种顺应自然的感觉很好。”

  这正是熊卫所提倡的,真正的养生也是分层次的,首先在操作层面,接近一种可以接受改变的生活方式,尽量去做,尽力去过健康的生活。其次是生活态度,学会体察我们的需要和感受,比如情绪,身体反应,适时让不好的情绪得以释放就是养生,不一定局限于吃什么,大张旗鼓地做运动。养生是贯穿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生活方式,及时体察,及时给自己做疏导。第三在哲学层面,梳理我们的价值观及哲学思想,懂得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尊重本质的价值,必要时,学会放弃。

  梁冬开讲:中医串串烧

  梁冬在凤凰卫视主持过《娱乐串串烧》,顾名思义,把各种娱乐八卦原料串起来讲,生动而有趣。现在,他成为一个中医文化身体力行的传播者——讲起中医,依旧有着当年“串串烧”的五味杂陈。

  编辑:师欣 文:丁伟

  梁冬,曾为凤凰卫视主持人,2005年任百度营销副总裁,2007年投身传统文化及公益事业。

  一见面,梁冬就看起了我们的五行:“你,金格,骤冷骤热,要小心肺;你,木格,有直不斜,容易生闷气……”他开讲与中医的缘分、对中医的感悟之后,我们听来似是而非,玄之又玄。梁冬说:“针灸就相当于中国移动的基站”,“和谐社会就是中医”。学中医养生有捷径吗?梁冬说:“有。只要你掌握正确的观念。读一本《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这位凤凰卫视前主持人,自4年前正式拜中医泰斗邓铁涛为师以来,已经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中医文化传播者。中医也成了他的生意——他创业的太美科技控股公司,在旅游业务之后将发展太美健康传媒。梁冬认为:“学中医是一件很时尚的事情,先让有影响力的人接触它,形成风潮,然后全民才能去相信中医。”

  人的问题恰好在于是有感情的……相由心生。为什么人们对中医养生需求这么强烈?一句话,求医不如求己,大家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如果每个人知道说我胃痛的时候,不用买那么复杂的药,拿两片姜擦成丝,撒点胡椒煮水喝下去就好了,这不是新生事物,我外婆、奶奶都这么做。我的老师说,当年SARS时,用西医的方法死亡率远远高于中医……在古代,像扁鹊、华佗时代,没有治不了的病。

  这几年,人们对医院和医疗体制彻底失望。给你举个小例子,我们公司有个大美女,身体素质很好,当过空姐。1个月前滑倒了,腰脊柱15厘米处粉碎性骨折。去北京最好的骨科医院,做手术打钢钉固定,要8万元。一位老先生用敷药和针灸的方法,她20多天就能起来了。我问老先生,粉碎性骨折怎么能治好?他说,你看见过鸡蛋吗,最开始的时候也是一泡水,但它最后能长出一只鸡。明白吗?

  现代人有太多心理疾病。在中国古汉字里,疾和病本身不同。疾是你被刀割了被火烫了,中间是个“矢”,代表箭头。病这个“丙”在五行里属火,火就是心,所有的病都是心病。

  ■ 你认为人们需要养生的原因是——

  现在看病难,养生的门槛低 7.46%
  工作忙、焦虑,养生有缓解的作用 56.10%
  盲从消费,盲信中医招牌 1.54%
  这是生命哲学,是信仰也是实践 34.89%

  ■ 你最需要解决的养生问题是——

  调整生物钟,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 7.84%
  迫切解决当下困扰自己的病患 7.02%
  调饮食,学会正确地保养身体 23.12%
  不依赖药物,用正确方法处理疾病 5.84%
  养精神、练形体、天人合一 28.26%
  更好了解身体,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27.90%

  ■ 你对于养生的疑问——

  诸多方法有没有用 33.65%
  应该相信哪个专家呢 14.49%
  食养还是药养 17.54%
  身修还是心修 34.31%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