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好吗-当某个家庭成员感到不适

  西尔维·安热尔(Sylvie Angel),精神科医生、家庭心理治疗专家,与丈夫皮埃尔·安热尔(Pierre Angel)在巴黎共同创办了蒙梭中心(Centre Monceau)。

  ■ 心理月刊:在问题家庭中,似乎总有某个成员相比其他人要更加深受其害。

  西尔维·安热尔:的确如此。这个感到不适的个体被我们称为“症状表现者”,他/她通过某种症状,比如抑郁、毒瘾、自杀倾向等,反映出家庭内部的不良运转。症状表现者往往是孩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她是被家庭“指定”成需要接受治疗的患者的。家庭治疗可以在第一时间指出,该“指定患者”的病症表明家庭内部出现了问题。我们认为当“指定患者”痊愈时就意味着整个治疗过程的结束。但要警惕病症转移的情况:在“指定患者”的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家庭中的其他某个成员有可能发展出新的症状。

  ■ 能举个例子吗?

  最近,我接诊了一个有着严重抑郁问题的22岁女孩。她完全是赌着气来的,看得出她的情绪确实很低落。她对我说:“我来是因为父母强迫我这样做。”我回答说:“我也是,我是被迫给你看病的,因为你父亲一再要求。”听到我这样说,她放松下来,我要她下次和家人一起来见我。第二次,父亲、母亲、弟弟都来了,还有继母从上一个婚姻带过来的一个姐姐。这是个关系复杂的家庭,父母都曾有过多次婚姻。尽管父母17年前就已离婚,但他们一直没有和解。他们说话时好像时间还停留在17年前他们闹分手的阶段,就好像我根本不在场。这家的孩子在金钱和个人空间方面有自主权,但他们为家庭中非常不成熟的感情状况苦恼不已。事实上,所有人都感到不适,但家庭困境在这个女孩的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 但为什么她成了“症状表现者”,而不是其他人?

  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当然会与个体本身的脆弱有关,但这不是全部原因。在这个女孩的问题上,我知道:她16岁时成为母亲吐露心事的对象,而这个母亲有段时间非常沮丧。于是,女儿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缓解母亲沮丧的工具。此外,由于她是长女,夹在父母之间的同时,还要保护弟弟……“症状表现者”的特征之一就是,他/她往往扮演了奉献者的角色。

  ■ 那么这些问题家庭的特征是什么呢?

  它们在停滞和改变这两种互相矛盾的倾向中左右为难。一方面,似乎应该让一切保持原状以维护表面平衡;另一方面,家庭成员清楚地看到某些地方出了问题——也许正是因为他们中的某个人表现出某种病症。心理治疗不仅治疗孩子各种症状,还能通过区分家庭中不同辈分的人来重新分配家庭内部角色。

  我们往往从两方面着手:此时此地和家庭的历史。既要解决最迫切的问题,比如试着消除毒瘾、抑郁,或制止离家出走的行为,等等;同时还要留意家庭的历史,往上追溯两三代人;最后,我们强调要重建家庭内部的交流和沟通。

  ■ 为什么仅仅治疗“指定患者”还不够?

  家庭心理治疗能更快更准确地完成家庭拼图,并把“指定患者”放在这个拼图的恰当位置上。我接待过一位母亲和她的3个处于青春期的女儿。姐妹3个互相仇视。在她们眼中,特别是老大的眼中,父亲是个抛弃了她们的冷漠怪兽。她们还认为父亲永远不会来参与治疗。我请这位父亲到我这儿来。开始,他是一个人过来的。我吃惊地发现,这个男人不仅有趣,而且面对女儿们的反应根本手足无措,完全不像女孩们向我描述的那个人。此外,我还发现,那个最不想见他的大女儿在外貌上与他惊人地相似。这是了解他们关系本质的关键因素。如果我不见见这个男人,怎么可能发现这一切呢?

  ■ 您是否认为“症状表现者”可以治愈整个家庭?

  不。但他/她可以让全家人都得到治疗,这就已经很不错了!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